首頁 > 文史語錄 > 東漢時期爲何會爆發黃巾之亂?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

東漢時期爲何會爆發黃巾之亂?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5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要講三國,黃巾之亂是一個避不開的話題。小編整理了一下,現在給大家詳細說明,快點來看看吧。

東漢末年,羣雄並起,是個動盪混亂的年代。這個時代民不聊生,各種農民起義發生,也間接導致了三國時代的英雄輩出。黃巾之亂作爲東漢末年甚至整個農民起義歷史上的一場重要戰役,以宗教爲主要表現形式,動搖了東漢王朝的統治地位,但是很多人還是沒有意識到它如何影響到東漢滅亡的,其實黃巾之亂只是社會矛盾激化的一個最表層的表現形式,它的背後雜糅的時代因素是非常複雜的,爲什麼這麼說呢?接下來就給大家一起具體闡釋一下。

每個王朝的衰敗首先都會伴隨着天災,然後纔會發生人禍。

東漢時期爲何會爆發黃巾之亂?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

東漢也是如此,朝廷對賑災的舉措不到位和貪污腐敗的發生,使得百姓的生活更加水深火熱,人民吃不飽飯,不滿社會的分配體制,自然要舉起武器,反抗朝廷。黃巾起義就是這樣,它表面上看似是一場農民的鬥爭。

開始的黃巾之戰,主要參與者不過是一幫烏合之衆。主要發起人張角不過是個街頭變魔術的,他混跡於市井之中,深切體察到了底層百姓的需求,於是他所提出的太平道,深切契合了羣衆的利益,打出的口號就是,讓百姓吃得上飽飯,他振臂高呼後,自然跟隨者衆。

但是黃巾軍終究是沒有爭過正規訓練的,能力是有限的。再後來,人人有飯吃的革命口號,隨着後續賑災糧的到位,也付諸東流。

黃巾軍本質上是人心不齊的,這也導致後期這場運動實際喪失了羣衆基礎。百姓受到漢朝儒術思想的三綱五常影響,安定思想在百姓心中根深蒂固,一旦有飯吃,就沒人願意趟這趟渾水了,就沒有人願意揹負着如此大的風險去起義了。

最後在很短的時間內,張角,張寶先後戰死,各地的諸侯紛紛勤王。便將這場沒有羣衆基礎的鬧劇扼殺在了襁褓之中。

本質上,不夠團結使得黃巾起義的失敗成爲了必然。黃巾起義雖然不能實質上對王朝的統治造成危險,但黃巾起義的影響卻很深遠,最後的黃巾之戰實質上已經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抓住,變成了各地諸侯爲了爭奪上層權力,獲得名存實亡的東漢王朝的統治實際權而發動一場戰爭。

黃巾之戰這卻給地方諸侯勢力的增長,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朝廷爲了鎮壓起義軍,大量的下放了軍權和徵兵權。屬於中央自己,削弱中央集權,使得地方的權力過重,養蠱爲患,造成了地方諸侯的擁兵自重現象。這也爲後來的三國羣雄爭霸的引發,埋下了伏筆。

東漢時期爲何會爆發黃巾之亂?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 第2張

中國自古以來幅員遼闊。中央集權和地方分權的權衡是封建王朝一直割捨不掉的命題。這兩者的關係沒有處理好也成了東漢分裂的實質和被覆滅的最終原因。

漢初採取的分封制,剛開始的時候還有血緣束縛或者政治的羈絆。但到後來,隨着年代的更迭,諸侯野心不可遏制,對皇權產生了威脅。黃巾起義只是成爲一個契機罷了。背後所引發東漢負面的原因是世家權臣尋求機會和地方割據的諸侯蠢蠢欲動。

黃巾起義只不過是個導火索,只是間接導致了東漢王朝的滅亡。它的作用不過給了各地諸侯一個契機,清楚了認識自己的實力。一些日後頗有名望的三國將領,例如曹操,袁紹等。都是在這場戰役中積累的聲望。所以說東漢的滅亡,實質就在於政治體制所埋下的禍根,在於地方分權與中央集權之間的矛盾,是封建制度,逐漸走向成熟過程的必然。

所以,我們看歷史更要關乎其中的邏輯關係。而不是表面的現象,這樣才能以史爲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