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古代士兵的軍餉到底有多少?

古代士兵的軍餉到底有多少?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代士兵的軍餉到底有多少?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穿越到古代,最苦的事情是什麼?那就是去當兵,因爲古代當兵之後,很有可能“古來白骨無人收”,甚至連妻兒老小的最後一面都見不到,而且經常會爲統治者的私慾而死的毫無價值。

除此之外,當兵的軍餉也是一個很苦逼的事情——古代沒有銀行儲蓄這一說,如果把軍餉隨身攜帶,要是死於某次交戰之後,身上的錢財都會被敵人帶走,家裏面的妻兒老小就得活活餓死。

更何況自己要是戰死之後,就算朝廷還欠自己的軍餉,自己也沒辦法去討要,朝廷只要抓住這個漏洞甚至可以藉故拖欠軍餉,這麼一來甚至可以免掉這筆開支,那豈不是美滋滋了。

至於說把軍餉寄回家,這就更不靠譜了——以古代的那種交通水平和治安情況,這筆錢大概率是要失蹤的,這可是自己的賣命錢,換誰誰都不敢冒這麼大的風險。

那麼,後來的古人當兵想到了什麼辦法解決這種困擾呢?其實很簡單——提前預付工資就可以了,時稱之爲“開拔費”。

大軍開拔奔赴戰場,可以,但是!皇帝還不差餓兵呢,得先給錢,然後我們這些當兵的才能聽你的話去前線,不提前發工資就指望我們去賣命,你回頭賴賬我們戰死了也是一點辦法都沒有啊!

在三國戰亂時期,也有僱傭兵制度,當時的士兵很多連飯都吃不起,這也和當時年年戰亂有關,導致荒廢了農業。

古代士兵的軍餉到底有多少?

再來看看其他朝代,唐朝。唐代士兵實行服兵制,戰時徵兵,士兵一般沒有軍餉或軍餉很少。

唐代士兵需要自備戰馬和武器,戰場繳獲的戰利品歸士兵。到了唐玄宗時期,士兵逐漸開始有軍餉拿了。

明朝以後是衛所制,有的士兵自種自食,軍餉很少。比較高軍餉的士兵是邊軍,邊防軍,軍餉達到大約每年20兩白銀。

到了清朝也是衛所制,仿明的。清朝的八旗軍又國家供養,士兵月俸6兩銀子。

從衆多朝代看來,宋朝時給士兵發的軍餉算是比較高的了,衣食還是國家承包。宋朝士兵軍餉高也和當時的古兵制有關,士兵逐漸成了一種職業。

比如萬曆年的“遼餉”,爲了對抗努爾哈赤,全國加服從200萬輛增加到520多萬兩。到崇禎年又攤派出去660多萬兩,簡直刮地皮一樣。

但是這些錢真心沒幾個落到募兵手中,既沒有推動經濟,也沒有消費迴流,實際上大部分都讓官員們拿走了。

於是,募兵雖然越來越多,戰鬥力卻也越來越差,到了幾乎兒戲的地步,最終也像衛所兵那樣開始了逃亡。

還是盧象升說的話:“今逋餉愈多,飢寒逼體,向之拿錢借債,勉制弓矢槍刀,依然典賣矣。多兵擺列武場,金風如箭,餒而病、僵而僕者目紛紛見告矣。每點一兵,有單衣者,有無椅者,有少鞋襪者,臣見之不覺潸然淚下。”

還有:“所轄之軍,其餉銀自去年十一、二月到今,分毫未領也。各軍兵雖復擺牆立隊,乘馬荷戈,而但有人形,全無生趣。”

陝西巡撫胡廷宴也描述過:

“臨鞏邊餉缺至五六年,數至二十餘萬。靖滷邊堡缺二年三年不等。固鎮京運自萬曆四十七年至天啓六年,共欠銀十五萬九千餘兩。

各軍始猶典衣賣箭,今則鬻子出妻。始猶沿街乞食,今則離伍潛迯。始猶沙中偶語,今則公然噪喊矣。乞將前欠銀兩速發以奠危疆。”

瞧瞧,還軍餉呢,士兵都窮得失去尊嚴了,他們典當了軍服,賣掉了弓箭,賣掉了自己的妻兒,像叫花子一樣沿街要飯,最後不是做了逃兵,就是公開的吵嚷鬧事。

所以,胡廷宴在面臨流寇暴亂時,說出“此飢氓也,掠至明春後自定耳”的話也就不足爲奇了。

他能有什麼辦法?那些飢腸轆轆的士兵派出去不是讓人砍殺,就是跟着對方一起造反,倒不如大關城門,讓流寇們搶個夠,搶飽了,人餓死完了,也就不鬧事兒了吧。

指望這樣的阿兵保衛國家?指望軍人榮譽?做夢呢!李自成就是這麼鬧起來的。

當然,除了月銀、安家銀、開拔銀外,還有燒埋銀,也就是撫卹金。

不過,明軍的撫卹金其實也是見鬼的事,盧象升都沒拿到的錢小兵能拿到?

也就萬曆援朝的時候執行的還算有這麼回事兒,指揮以上有10兩銀,千總八兩銀,家鄉路遠的給加二兩,還挺人性化。

下面把總六兩,百總五兩,軍丁三兩,不多,聊表心意。

對小兵而言還算湊合把,只要錢沒被貪走,也算是給家人一點活命錢了。

但對營兵的百總、把總可就虧了,他們一個武職正八品,一個正七品,還缺這倆銀子?

實際上,很多人死了、溜了,他們的名字還留在花名冊裏,爲的就是吃空餉。

倒黴的盧象升,在明朝生死存亡的關頭,被御賜尚方寶劍,總督天下援兵。結果因爲恆、大、山西三總兵吃空餉吃得太狠,十幾萬的部隊只剩兩萬人,比關寧軍人還少,害得他讓高起潛瞧不起,不願接受其指揮。

後來滿清是怎麼做的呢?那些投效的新軍能領到白銀4-5兩,連伙伕都有3兩多,如果是炮兵、騎兵,基本工資6兩起,徭役每戶免三十畝,戰死者按其兩年餉銀付燒埋銀與家人。

這錢都不用士兵自己拿,想自己揣着自己揣着,不揣着直接送你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