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古代將軍面對幾萬士兵的時候 最後邊的士兵能聽到嗎

古代將軍面對幾萬士兵的時候 最後邊的士兵能聽到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4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古代訓話,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通過電視劇,我們可以看到,古代的將領對軍隊訓話,以鼓舞軍心,部隊聚集在一起都是幾萬人。這位將領的聲音可以從最前面的士兵傳到最後一名士兵。這樣的事情可能嗎。其實根本不可能實現,因爲目前測到人類聲音分貝最大值是121分貝,平常人的分貝在80至100分貝,其傳播直線距離約爲200米,這還是無風的情況下。

古代將軍面對幾萬士兵的時候 最後邊的士兵能聽到嗎

如果是幾萬部隊站到一起,大約需要的地方是幾萬平方米。以人類最大的聲音進行傳播,在並沒有任何現代擴音裝置的情況下,想讓連最後一名士兵都能聽清將領訓話講的什麼,其可能性爲零。在冷兵器時代,古代將軍們就喊破嗓子,想讓所有士兵聽清他講什麼,這種情景只能在電視劇出現了。

古代將軍面對幾萬士兵的時候 最後邊的士兵能聽到嗎 第2張

那麼古代爲什麼還要集合幾萬士兵呢?士兵們聽不見,那麼將領的訓話的信息怎麼傳達下去呢?

一,軍旗傳達。

古代幾萬士兵聚集在一起,其目的性就訓練士兵對將帥軍旗的認識。在《釋名·釋兵》裏說:“熊虎爲旗,軍將所建,象其如猛虎”。指的就是一種以虎爲圖案的軍旗。將帥出現陣前,其實並不訓話,主要要豎起自己的旗幟,讓所有官兵識別,背後的旗稱爲牙旗。

古代將軍面對幾萬士兵的時候 最後邊的士兵能聽到嗎 第3張

“兵書曰,牙旗者,將軍之旌。謂古者天子出,建大牙旗,竿上以象牙飾之故云牙旗。”牙旗不論尺寸還是重要性都是軍隊中最大的,古代出徵祭旗就是祭牙旗。牙旗在古代沒有統一制式,一般繡有主帥的姓氏,比如岳家軍的“嶽”字旗。當升起主帥的牙旗後,士兵們立馬知道誰是主帥,應該聽從誰的命令。打仗時,牙旗在哪裏,表示主帥就在哪裏,一旦牙旗被毀,就代表主帥陣亡,將全軍崩潰。

比如,明朝的朱棣靖難之戰中,在白溝河朱棣和建文帝的將領李景隆進行了一場大戰,李景隆抄了朱棣的後路,朱棣漸漸頂不住了,就要潰敗之際,在陣大風吹來把李景隆的牙旗(帥旗)吹倒了,手下的士兵一看,主帥旗倒了,士兵們都認爲李景隆死了,紛紛開始逃跑,朱棣趨勢反擊贏得了勝利。可見軍旗的重要性。

二,儀式需要。

古代戰略決策權把握在皇帝手裏,而戰場上指揮權則屬於將軍。對於統兵的大將的任命,都是由皇帝做出決定的。皇帝授於將軍的軍權,需要在把部隊集合在一起,共同認證這一歷史時刻。一般高臺上坐着皇帝,將軍穿着鎧甲跪倒在皇帝面前。此時,皇帝把象徵軍權的帥印、寶劍等信物交到將軍手裏。這時的將軍纔有統帥三軍的權力。將軍向皇帝施恩後,然後站到高臺上,向所有士兵展示皇帝授予自己的信物。表明自己已經獲得軍權,並向官兵揮舞手中寶劍或其他信物,用來展現自己手中的權力,讓所有官兵聽從自己的指揮,否則自己將有斬殺違命之權。

古代將軍面對幾萬士兵的時候 最後邊的士兵能聽到嗎 第4張

因爲人的眼晴看的要比耳朵聽的遠,將軍又站到高臺上,這樣集合幾萬部隊,將軍其實並不訓話,只是用肢體動作向衆官兵展示自己的權力得到了最高領導的同意。

這是儀式的需要,也是共同見證的結果。

比如楚漢爭霸時,劉邦和項羽僵持不小,然而韓信在關鍵時刻不聽從劉邦的指揮。劉邦則偷偷把授於韓信的印信給拿走了,韓信就無權指揮兵士了。沒有印信,這些將軍都是光桿司令。而授於印信就要在三軍面前。

古代將軍面對幾萬士兵的時候 最後邊的士兵能聽到嗎 第5張

三,檢閱部隊。

授於權力的將領們,要在衆多士兵面前展示自己的印信,看看到底好使不,別萬一到陣前,根本不管用。所以集合幾萬人的部隊來檢閱。當然,此時並不將領們喊出口號,而是將領要升起令旗或令箭,用令旗指揮部隊,看看部隊的協調性怎麼樣。朝上舉,中軍以喊聲響應,朝右舉,右軍以喊聲響應,朝左舉,左軍以喊聲響應。這樣將領們,才能統帥三軍。

我們看到古代的將軍,並不對幾萬集合官兵訓話,他可以從頭到尾一言不發。只是用肢體動作來演示,部隊就會領悟將領的意識。根本不需要用訓話來鼓舞士氣,只要軍旗不倒,官兵會勇往直前。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