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歷史上東晉王氏爲什麼兩次兵變反司馬氏?

歷史上東晉王氏爲什麼兩次兵變反司馬氏?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上東晉王氏爲什麼兩次兵變反司馬氏?這兩次叛亂卻有着截然相反的結局,第一次成功將晉元帝幽禁,第二次卻兵敗身死,接下來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三國後期,司馬昭之子司馬炎代曹魏建國號爲晉,定都洛陽,史稱西晉。公元280年,晉滅孫吳,中華大地迎來了繼秦漢之後的又一個短暫統一。然而不久之後,因爲統治集團內部的爭權奪利,“八王之亂”爆發,西晉元氣大傷。再加上魏晉兩朝採取的不合理的民族政策,直接造成此後五胡亂華的局面,西晉於“永嘉之變”後滅亡。公元317年,西晉皇族司馬睿在以琅琊王氏爲代表的門閥士族的支持下建立東晉,史稱“衣冠南渡”。

由於此時司馬皇族完全依靠門閥士族才得以保全性命,所以這一時期形成了典型的皇帝與士族共分天下的局面,所謂“王與馬共天下”正是由此而來。儘管琅琊王氏扶植琅琊王司馬睿在建康登基爲帝,雙方表面看來親密無間,但實際上卻是各取所需,尤其在外部威脅消除之後,內部的權力爭奪更爲激烈。司馬睿的皇位坐穩不久,就試圖敲打王氏並收回失去的權力,因此他啓用寒門劉隗、刁協之類以打擊王氏士族、重振君權。可惜的是王敦重權在握,同樣不願意束手就擒。

歷史上東晉王氏爲什麼兩次兵變反司馬氏?

在這種情況下,王敦以清君側之名興兵逼宮,囚禁皇帝,王敦之權柄較以前更重了。也許是利令智昏,首叛成功的王敦開始得隴望蜀,首次叛亂還未過去多久,王敦的第二次叛亂便提上日程。公元324年,王敦再次起兵作亂,進攻晉都建康,而這次他的好運氣用光了,很快王敦之亂便被平息,其本人則在病死軍中之後又被開棺戮屍。其實仔細分析不難發現,王敦的兩次叛亂都與門閥士族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而成功與失敗事實上都取決於士族們的態度。

兩漢時期,朝廷主要通過察舉、徵辟任命官員,士人爲了利祿,不惜諂媚賄賂,而大官僚們更是與門生故吏結成集團以增強自己的實力。到了東漢後期,開始出現一些世代公卿的家族,如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弘農楊氏等等。曹魏創立九品中正制,將出身門第作爲辨別人才優劣的依據;司馬懿專政後,任用世家豪門爲各地中正,評定士人品級只論其門第而不論才能。久而久之,九品中正制完全成爲世族地主控制權力的工具,這種情況演變到東晉就形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局面,足見門閥士族的影響。

歷史上東晉王氏爲什麼兩次兵變反司馬氏? 第2張

王敦首次叛亂以清君側爲名,排斥寒門、打擊皇權,這符合門閥士族的利益,因此各家對於王敦的犯上之舉都睜隻眼閉隻眼,全程默默配合。結果就是王敦的這次作亂非常容易,一路上幾乎暢通無阻就打進了建康。至於第二次叛亂則完全是因爲王敦起了篡逆之心,而大家之所以不再支持王敦,倒並不是因爲士族們忠於司馬氏,而是因爲他們需要一個軟弱的東晉皇室,強勢的王氏政權並不符合他們的利益。這樣的前提下,王敦第二次謀反的前途可想而知,甚至就連他的堂弟王導都不看好,繼而與其劃清界限,甚至率師平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