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崇禎皇帝究竟該不該殺袁崇煥?

崇禎皇帝究竟該不該殺袁崇煥?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8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崇禎皇帝究竟該不該殺袁崇煥?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袁崇煥是明末清初時期重要的歷史人物,身上具備的爭議性特別大,都有什麼爭議性呢?比方說呢,他是了不起的英雄,可以和岳飛相比,很了不起,那還有人說呢,他根本不是什麼英雄,是可以和秦檜相比的賣國賊的。

崇禎皇帝究竟該不該殺袁崇煥?

岳飛和秦檜呢,一個在天一個在地下,歷史上有爭議的人物不少,但是很多人要麼是好人,要麼是壞人,很少有一個像袁崇煥如此爭議性的人物。比如武俠小說作者金庸,就認爲袁崇煥是一個英雄,他通過自己筆下的碧血劍,側面刻畫了袁崇煥是一個大英雄,是抵抗後金的一個絕對的英雄。

但是我們從袁崇煥人生最後的結果來看,真的是非常的悲慘。崇禎皇帝最後把袁崇煥凌遲處死,給千刀萬剮了。當時的北京百姓對袁崇煥恨之入骨,花錢那買它身上刮下來的肉。因爲崇禎處死袁崇煥原始就說他是賣國賊,等於給清軍當帶路,要把後金引進北京,滅了明朝,老百姓就很恨他。袁崇煥這個人呢,一生髮生了很多事情,如果認真地分析起來,幾乎他的每一件事情呢,都有爭議。

我們今天認真來研究研究袁崇煥。首先,袁崇煥是哪裏人,這個爭議就不小,說袁崇煥是廣東東莞人,後來到了廣西的藤縣。今日這兩個地方的人還在爲了這個ip在互相爭搶。當然這個問題在當時不是什麼大問題,總之他是南方人,兩廣一帶的人。袁崇煥的家庭是做生意的,在明朝做生意的家庭要出人頭地,只能通過科舉。袁崇煥很認真地學習,但是他考試的天分不是太高,從23歲到35歲,連考12年,最後在第四次才考上進士,名列三甲第40名,總算是考上了。到了36歲,袁崇華纔開始當官,官位也不大,只是一個知縣,是福建邵武縣的知縣。這段歷史記載,也沒有什麼爭議。根據邵武縣誌記載說,有個地方着火了,他帶着衙役親自去救火,救出了不少老百姓,而且呢,經常考察民間疾苦,斷了很多案子,平反了很多冤獄。當時來看,袁崇煥的正面形象,是沒有爭議的,是個好乾部。

而且呢,史書記載他關心遼東兵事。我們都知道這個後金努爾哈赤呢,總是覬覦中原,想打過山海關,所以遼東一帶,大明和後金的摩擦就不斷髮生。所以這個時候袁崇煥,雖然遠在福建,卻關心着北疆的戰事。這段歷史也沒什麼爭議。那麼爭議從哪裏開始呢?袁崇煥在知縣當滿三年後,按照當時的制度需要來北京,述職彙報工作。袁崇煥來北京述職被評定是優良,按照常理,它可能升級回去當一個知府、道臺之類的官。但是,當時北京都察院御史侯羣看上了袁崇煥,認爲他是一個人才。於是就把袁崇煥留在了北京。袁崇煥留在北京,一上任就失蹤了很長時間,他去哪裏了呢?袁崇煥到遼東一帶考察,他認爲大明最大的隱患在於山海關的後金。後來呢袁崇煥就到了和後金對抗的第一線。

崇禎皇帝究竟該不該殺袁崇煥? 第2張

從這一開開始,袁崇煥的爭議呢就開始了。首先第一個爭議,有人說他妄言欺君,什麼叫妄言欺君呢?就是說說大話,騙皇上,當時崇禎皇帝剛剛繼位,問袁崇煥對付遼東的策略,袁崇煥想都沒有想,就對崇禎的拍着胸脯保證說,五年內平定遼東。當時崇禎一聽聖心大悅,都樂的不行了,那麼袁崇煥說的是真的嗎,並不是。袁崇煥下來就跟同僚就說了,我說這個話呢,就是聊爲聖意。當時同僚就告訴他,你既然做不到,幹嘛誇下海口?你不知道,現在的皇帝可不好糊弄。當時史書記載說,袁崇煥一聽這話就恍然若失。他真有這雄才大略,有本事五年內平定遼東嗎?當時的形勢所迫,想讓呢皇帝重用他。才把五年平遼把大話說出去,就這麼着了。

後來袁崇煥也確實是帶着一萬多兵丁呢,抵抗住了後金13萬大軍的攻擊,浴血奮戰,也就說袁崇煥可能一開始呢,是逗皇上開心,當然後來看皇上的當真,硬着頭皮上陣,但他也確實是頂住了對方的進攻,並非貪生怕死之輩,而且還幹翻了努爾哈赤。但是袁崇煥也確實沒有五年平定遼東的具體實施計劃,這個確實是袁崇煥的問題,所以說這第一個爭議是否妄言欺君?

第二個爭議就是賣糧資敵。袁崇煥把糧食賣給蒙古人,袁崇煥,爲什麼要把糧食賣給蒙古人呢?當時蒙古非常缺糧,袁崇煥就跟崇禎皇帝建議把糧食賣給蒙古,崇禎一聽,你幹嘛呀?你賣糧還是賣國啊?蒙古和後金可是戰略聯盟,蒙古要是把糧食給了後金怎麼辦?當時後金也缺少糧食啊。袁崇煥說呢,後金和蒙古結盟,我認爲沒有表面上那麼好,咱們要是賣給蒙古糧食,沒準蒙古就傾向於我們了,分化瓦解敵方的結盟勢力。另外一個呢,咱們賣他糧食,也不是換錢,咱們跟他換戰馬,崇禎聽完之後還是覺得不妥,但是袁崇煥呢,就一再堅持,崇禎沒有其他辦法就說既然這樣,先按照你說的辦,我信任你。可是有一樣,這事出了問題你可得負責,以前沒人敢這麼幹。袁崇煥說,沒問題,我負責任。結果後來事實證明這個策略是大錯特錯,後來呢,果不其然,蒙古就把糧食一部分給了後金,而且雙方結盟的關係非常牢靠,結果袁崇煥在這個時候呢,就出吃了大虧,所以這事兒就有人說袁崇煥賣國,早就想跟後金勾結了。

打開百度APP看高清圖片

其實呢,說他是賣國賊,這就過了,他最多是決策不明,沒有看清形勢,你說他賣國,他把糧食直接給後金好了,何必還要繞道蒙古走個曲線賣國,不必費這番事兒。所以說這個事兒上我認爲袁崇煥戰略眼光不夠,對當時的局勢判斷出現了錯誤。

第三個爭議,私自議和。袁崇煥認爲,當時的明朝經過三四次後金的侵犯,國力消耗巨大,提出議和呢,是爲了有一個休養生息的機會加強恐固邊防,進可攻、退和守。但是這個謀略是錯誤的,自己喘息了一下子,後金也可能喘息。所以當時就有人說袁崇煥不是什麼大英雄,是懦夫,你還議和,害怕了。我覺得這也不是沒有道理,在敏感時刻敏感地方,而且還不彙報皇帝。

第四個爭議是袁崇煥最大的爭議,那就是擅殺大將,袁崇煥殺了毛文龍。毛文龍是明末一位了不起的將領,他開創了軍事重鎮東江鎮的意義非比尋常,他等於在後金的後院安了一個釘子。有這個後院的釘子,後金就不敢輕易的向西南方面進軍,打進山海關,如果後金敢打,那麼他的後防呢,就必定空虛。可是這麼有建樹的將領被袁崇煥定了12款大罪給殺了,史書叫做擅殺毛文龍,什麼叫擅殺呢?就是擅自就沒有經過崇禎的允許。也沒有經過當時大明法律的審判,他就把毛文龍給處死了。毛文龍的死對大明是非常不利的,本來東江一帶呢,是大明的地盤,他這一死,他下面的將領就不服,後來陸續叛變,投降大清,而且最重要的是東江鎮這一塊沒了,大清就沒有了後顧之憂,皇太極就能帶兵繞過山海關,直接攻打北京。過去皇太極不敢,因爲這麼傾巢出動,道路很遠,一時半會打不完仗,人家在東江那邊有時機直接襲擊你的老巢。這下好了,毛文龍一死,沒有後顧之憂了,放開手腳的進攻。

後來呢,皇太極繞過山海關打進北京,這個事兒最後就傳成了袁崇煥給帶的路,所以崇禎就信了,就把袁崇煥凌遲處死。今天呢,我們把袁崇煥身上的爭議梳理了一遍,不難發現,袁崇煥不是大明的賣國賊,說他是英雄呢,我個人認爲也比較牽強。看待一個歷史人物,得認識到人性是複雜的,他身上呢,有好的地方,也有壞的地方,不能太過於簡單的對歷史人物的分類。我個人覺得袁崇煥是忠臣不是賣國賊,但是因爲性格的原因,看不清當時的形式,做了本不該做的事(殺毛文龍這件事),有英雄之志,無英雄之才,才造成了悲劇。你們覺得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