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崇禎並不是昏庸的皇帝,爲何他要殺袁崇煥?

崇禎並不是昏庸的皇帝,爲何他要殺袁崇煥?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袁崇煥是明末名將,多次以少敵多擊敗強敵,先後取得了寧遠大捷、寧錦大捷、京城保衛戰等勝利,一生無一敗績,被後金稱爲前所未有之勁敵。最終,崇禎皇帝中了敵人的反間計,而將袁崇煥冤殺。崇禎爲何一定要殺袁崇煥?那袁崇煥該不該殺呢?

說到袁崇煥可能大家都再熟悉不過了,尤其是近代以來飽受爭議,有人說他戰略眼光不足,愛吹牛,沒有政治頭腦,少言寡語不擅長人際交往,這種人怎麼混到邊軍高層的。

1、袁崇煥的滿分答卷

我們來一起探討這個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誰都知道他的老上司孫承宗是優秀的戰略大師,玩政治也很有一手,在關錦防線的構建中,起到的主要的牽頭和領導作用。他的想法非常好,以寧遠和錦州爲關外橋頭堡,互爲犄角,實行積極防禦戰略。但是,從他和後金的屢次交手來看,他並沒有給明朝交上一副滿意的答卷。

在具體交戰時不能靈活變通,其實這並不是他一個人的問題,整個大明邊軍都存在這個問題,邊軍的將領在佈陣和騎兵的衝鋒中,執行的戰術單一、粗糙,缺乏應變能力,你的想法都被敵人知曉,你下一步,別人都知道你往哪走,你還打個毛啊。孫承宗是個好學生,跟老師關係好,也愛學習,即使考的不咋樣,大明老師也還是會給他一個好職位讓他休息,可袁崇煥同學可不一樣,我們前面說過他的性格。

但後來大明還是讓他當薊遼督師,這是爲什麼呢?因爲他能力強,很多位置誰去坐都沒關係,但是那些生死攸關的職位只能有能力的人坐,試想想你會讓一個靠作弊塞錢的醫生給你做手術嗎?明朝政府還不傻,孫承宗是個戰略大師,他的戰略構想很好可具體實施能力有些差強人意,但袁崇煥是個成功的戰術執行者,他到任後積極修繕城牆,操練士兵,研究武器,觀察地勢,靜等敵人來犯,後金果然來了,關外惶恐不安。

袁崇煥,不好意思沒聽說過,還是個文人,大明明擺着送肉來了,可這肉裏有骨頭,一不小心就崩壞了後金的大牙。寧錦之戰,他積極防禦利用堅城利炮,打退敵人一次次的進攻。在城外修建土牆阻礙敵軍集結進攻,在敵人疲憊不堪時出乎意料率軍與後金城外血戰,後金大敗,留下一地屍體,慌忙逃竄,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八旗子弟居然敗在了一個他們不在意的小城,和名不見經傳的袁崇煥手下。

2、忠君愛國爲你好,難敵做事不動腦

袁崇煥的出現,改變了明方屢戰屢敗的尷尬局面,得到了大明的認同,九州同慶,一時間成爲人人崇拜的大英雄。“丐知中國有人矣”和“十餘年未嘗有此勁敵也”敵人的評價就是最好的證明。但是袁崇煥同學愛吹牛,崇禎皇帝一高興就隨便問問他,幾年可以解決遼東,其實就像聊天時你媽問你幾年能讓她抱孫子一樣,你扯個謊應付一下就行了嗎,可他倒好皇帝問的隨便,他答的更隨便,“五年復遼”。

崇禎自己都不信,可能嗎,一直被後金吊打,你說五年能滅了他,估計袁崇煥同學喝了點小酒,對於別人質疑自己很不開心,開始有理有據的詳細向崇禎皇帝介紹五年復遼的辦法,那傢伙,好啊反正崇禎也聽不懂,但是不妨礙他聽的很開心,讓袁崇煥當薊遼督師,特賜尚方寶劍。袁大哥你以爲當時是現在啊,吹牛不犯罪,那可是欺君之罪啊,可他還以爲是爲了皇帝好,看皇帝一天爲國事愁的,現在心情不好了很多嗎。

這就算了,當時後金最煩者,一是袁崇煥跟個釘子一樣釘在遼西,二是毛文龍在個島上不停襲擾後金,搞的後金一直擔心後勤被破壞,只能跟袁崇煥死磕。袁崇煥是薊遼督師可毛文龍不服他,實際上毛文龍誰都不服,擁兵自重不服調遣,經常跟敵人做生意,相當於佔山爲王,可他對明朝抗金大局還是有積極影響的。

可袁崇煥同學倒好,矯詔一刀結果了毛文龍,那可是一品大將,這可是專戮大帥之罪啊,就因爲“爾不知國法久了,若不殺爾。東江一塊土,以非皇上有也。”的理由宰了,他還以爲是爲了皇帝好。我前面說其缺乏戰略眼光,袁崇煥作爲薊遼督師,對整個薊遼地區的防務都是責無旁貸,可其擅殺毛文龍後,沒有認識到局勢的變化,後金已經沒有後顧之憂,可以長途奔襲,於是皇太極調整戰略繞過山海關進攻北京。

縱敵長驅這頂大帽子就扣在了袁崇煥的頭上。袁崇煥火急火燎的趕到北京城下與後金血戰,後來又和後金議和。其實議和本沒有錯,明朝常年與後金和國內起義軍兩線作戰,國力衰弱,若能先平定一處,那歷史如何發展還是兩說。可錯就錯在你袁崇煥自作主張,不稟告領導。

崇禎皇帝惱火了,你不說五年復遼嗎?現在敵軍都打到家門口了,你們也知道明朝那些朝臣的嘴臉,紛紛上書以“縱敵長驅,擅主和議、專戮大帥”的罪名要求懲治袁崇煥。崇禎皇帝扛不住這壓力,就懲罰袁崇煥,袁崇煥手下的將士可不幹了,自己跑了,崇禎皇帝疑心病犯了,你小子這是擁兵自重啊,結果將錯就錯殺了袁崇煥。

1628年4月,崇禎任命袁崇煥爲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督師薊遼兼登、萊、天津軍務。這是袁崇煥個人宦海生涯的新高峯。不過,僅過了兩年,崇禎皇帝就以磔刑處死袁崇煥。究竟發生了什麼,導致袁的人生如此大起大落?

皇太極的離間計

1629年10月下旬,皇太極率10萬之衆,避開袁崇煥在寧遠、錦州的一線重兵,繞道遼西,直撲明朝兵力薄弱的薊門一帶,很快兵臨遵化城下,威脅京師。袁崇煥火速率兵馳援。皇太極在進攻受阻的情況下,抓了兩個明朝太監,囚於營中。他故意讓兩個太監聽到部將們的竊竊私語,說袁崇煥與他們有密約,他們可以不動一刀一槍進入北京。次日,又故意放了其中一個楊姓太監。楊太監回來就把這事報告給了崇禎。

生性多疑的朱由檢立即召見袁崇煥,質問他,以前殺毛文龍,如今在城外駐紮,你想幹什麼?袁崇煥當然不知道後金搞了這麼一出,一時沒話。崇禎卻認爲這是默認的表現,下令將其逮捕入獄。

殺毛文龍犯了大忌

崇禎帝所提的殺毛文龍,發生在京師被圍幾個月前。毛文龍是浙江杭州人,30歲那年北漂,由遼東巡撫王化貞舉薦進入軍營,此後憑戰功一路擢升至左都督、平遼大將軍。遼陽失陷後,他退往鴨綠江口的皮島。儘管孤軍懸於海外,但毛文龍對大明還是忠心耿耿,他在糧餉不繼的情況下,積極發展海上貿易,賺錢貼補軍餉,時不時地還騷擾一下後金部隊。正是有他在後面牽制,皇太極一直不敢放手進攻關內。

不過,朝中也有不少人對他在海外經商搞副業不滿,認爲他飛揚跋扈不受節制。袁崇煥就是其中之一,於是,他在就任督師後,找了個藉口,利用尚方寶劍,來了個先斬後奏,把毛文龍給殺了。然而就算毛文龍有罪,但他畢竟是朝廷大員,封疆大吏,袁崇煥未經請示就殺人,此舉犯了大忌。

崇禎皇帝是很器重和信任毛文龍的,朝臣批評毛文龍冒領軍餉等言論,他一概給擋了回去,私下裏還經常給毛文龍寫信,勉勵對方。在得知毛文龍被殺消息後,他大爲震驚。《明史》載「帝驟聞,意殊害,念既死,且方倚重崇煥,乃優旨褒答。」意思是崇禎帝根本沒想到會發生這事,不過事已至此,他還要指望袁崇煥幫他收回遼東,所以表態支持袁,但禍根在此埋下。

如果說,袁崇煥之後能經營好遼東防務,確保京城安全,那麼擅殺毛文龍這事也能慢慢淡化了。問題是他在後面就接連給自己挖坑,導致了崇禎帝新賬舊賬一起算,把自己命給整丟了。

崇禎並不是昏庸的皇帝,爲何他要殺袁崇煥?

袁崇煥給自己挖坑

袁崇煥在殺毛文龍時曾發誓,我如果不能在五年內恢復遼東,就請皇帝用尚方寶劍像殺毛文龍那樣把我也殺了。這就把自己逼上絕路,在當時情況下,五年內平復遼東是不可能的。這是第一個坑。毛文龍被殺後,皇太極免了後顧之憂,可以放心進攻關內。並且,這一惡果在幾個月後就很快顯現。不光如此,毛文龍的舊部還投降後金,在之後與明軍作戰中很是驍勇。這種臨敵斬帥、同室操戈,是袁崇煥給自己挖的第二個坑。

袁在殺毛後寫過一首詩,其中有「邊釁久開終是定,室戈方操幾時休」的句子,這說明他也不想同室操戈,所以他殺毛文龍的舉動就更不好理解了。北京危急之時,袁崇煥率兵來援,在河西與主將商議。他建議前往北京救駕,當時的副總兵周文鬱極力反對,認爲大軍宜迎擊敵軍,不宜入都。袁固執已見,率軍直奔北京。

此時,皇太極的離間謠言已在京內傳開,說袁崇煥與他有密約,故意引建州兵進入內地。袁崇煥此舉更是坐實了這一謠言。此爲第三個坑。由於他沒在京師外圍抗敵,而是把戰火引到京城,導致城內權貴們在城外的別墅莊園都被後金軍所掠,進一步加劇了朝中及京城百姓對袁的不滿情緒。

朝廷黨爭的影響

晚明時期,朝廷內黨爭厲害,其中突出代表是以魏忠賢爲首的閹黨和東林黨。無論是毛文龍之死還是袁崇煥被殺,其背後都與當時朝廷黨爭有着很大關聯。毛文龍曾賄賂魏忠賢,拜魏忠賢爲父。這種在當時雖屬政治投機行爲,但在東林黨人眼裏,已經被貼上了閹黨的標籤。

袁崇煥雖非黨爭核心人士,但其被崇禎帝召入京城時,與東林黨重要頭目、大學士錢龍錫走的很近。他在與錢商討遼東局勢時就已經準備要殺毛文龍了「可用,用之;不可用,殺之。」這一行爲自然爲東林黨人所贊。在此背景下,袁崇煥殺毛文龍之舉,被上升到與閹黨爲敵的高度。崇禎朝雖然魏忠賢已經覆滅,但其手下還有不少人在朝爲官。他們等待時機予以反撲。袁崇煥被捕,自然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機會。

本來崇禎逮捕袁崇煥時,並沒有要處死他的意思,只是暫時羈押聽審。對一些爲袁崇煥求情的大臣,他也沒有反感,甚至有讓袁崇煥戴罪立功的想法。朝中一些別有用心的大臣把袁崇煥案與黨爭糾纏在一起,讓事情變得複雜以致無法收拾。1630年8月初,山東道御史史範向崇禎帝上了一道奏摺,彈劾已經辭官的錢龍錫,說他與袁崇煥勾結,賣國欺君。

這份奏摺讓崇禎又想起了關於毛文龍的傷心事,於是不加覈實,下旨說袁崇煥「擅殺逞私,謀款致敵,欺藐君父,失誤封疆」,限刑部5日內提出處理意見。錢龍錫被告後寫了份辯解書,得到崇禎的諒解,而袁崇煥卻沒有得到任何機會。

8月16日,崇禎與大臣商量處決袁崇煥之事。說是商議,其實崇禎一開始就把調子給定了,列舉了袁崇煥「付託不效,專恃欺隱……縱敵長驅,頓兵不戰」等罪名之後,問大家有什麼意見。大臣們同意則於心不忍,不同意又怕得罪皇上,於是都沉默不語。崇禎以爲不吱聲就代表同意,於是大筆一揮,依律磔之,其妻妾子女及兄弟流放二千里之外。

崇禎帝性格所致

相比於他的先輩,崇禎算是明代少有的「好皇帝」。他勤於政事,不近女色,大膽啓用人才,還非常節儉,這些都算是皇帝難得的優秀品質。問題是,他做事情總想一步到位,進而產生了急躁冒進情緒,出了事就用重典來殺一儆百。當時的大明已經重疾纏身,如果慢慢調理或許還能延緩時日,靠一劑劑猛藥只能加速滅亡。崇禎殺掉的總督,包括袁崇煥在內達7人,巡撫有11個。主觀上,崇禎想借此逼人去努力工作,結果卻適得其反,很多官僚爲避免受罰,唯唯諾諾,消極怠工。

做事衝動不計後果,缺少長遠眼光,是這個年輕皇帝的另一性格缺陷。本來,袁崇煥在遼東對抗後金是卓有成效的,皇太極對袁崇煥很忌憚,否則也不會散佈離間謠言。崇禎在朝內能人缺乏的情況下,憑坊間流言將袁崇煥下獄,最後以翻舊賬殺之,這種令親者痛、仇者快的做法,導致之後在遼東處處被動,無人可用,最後把自己也給作死了。

崇禎的第三個導致袁崇煥身死的性格缺陷是疑心重。由於皇位得來有點意外,所以他對朝臣普遍缺乏信任。儘管表面上讓袁崇煥在遼東放手大幹,但對斬殺毛文龍一直心懷不滿;袁崇煥不在外圍抗敵,選擇督師回京,讓身處危機中的崇禎更加警覺。袁崇煥被捕後,他的手下祖大壽率兵回遼東,崇禎的旨意都不好使,最後靠袁崇煥獄中的一封信才把隊伍勸回,此舉更是加劇了袁崇煥在皇帝那的信任危機。

所以,崇禎要用磔刑,這種類似於凌遲的殘忍刑罰來對待袁崇煥,多少反映了皇帝對崇煥的不滿之情。事實上,有關袁崇煥通敵一事,在崇禎朝一直被當做真事。直到後來大清入關後才真相大白。如果崇煥泉下有知,會作何感想。

崇禎並不是昏庸的皇帝,爲何他要殺袁崇煥? 第2張

那袁崇煥該不該殺呢?我覺得是不該殺的。

第一,當時能對付後金的大將只有袁崇煥,殺了他無異於自毀長城。皇太極即使冒險攻到北京城下,在袁崇煥的拼死保護下最終也沒能破城,倒是使計除掉了袁崇煥。皇太極自己也承認從來沒有碰到如此頑強的抵抗。可見袁崇煥打仗確實有一套,後金對他非常忌憚。

第二,袁崇煥在程序上並無過錯。即使袁崇煥有愛吹牛的毛病,但也情有可原。他有擅殺毛文龍的失誤,事後崇禎很生氣,但爲了安撫袁崇煥,不但沒治他的罪,反而嘉獎了他。可以說,擅殺毛文龍已經不能算是他的罪名之一了。

第三,袁崇煥對大明是忠心耿耿的,如果崇禎能承認上了皇太極的反間計,放了他,相信袁崇煥還是會不計前嫌,仍然效忠。但是崇禎這人非常自負愛面子,他寧願殺了袁崇煥也不願承認上當,只好將錯就錯,把袁崇煥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