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從昏君到明君,此人經歷了什麼?

從昏君到明君,此人經歷了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從昏君到明君,此人經歷了什麼?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根據甲骨卜辭記載:一日,第二十七任商王武乙爲了祭祀第四任商王太甲,畢恭畢敬地對天氣進行占卜。面對着上蒼,武乙虔誠地詢問道,祭祀太甲那天會不會下雨,彷彿在表達,陰雨天氣祭祀,會讓對太甲不尊敬。

從商王武乙的行爲舉動中,我們可以發現,太甲在許多商王的心目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太甲之所以在子孫後代中有這樣的地位,除了他的輩分比較高之外,更多的還是因爲太甲是歷史上以勤政愛民著稱的商朝君主。

作爲一代商王,太甲其實有着相當波折的人生經歷,在變得勤政愛民之前,太甲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昏君。根據《史記》的《殷本紀》記載,太甲在剛剛繼位的三年裏就做了不少錯事,不但不明是非、殘酷暴虐,還不遵守商湯留下的法度、失德敗行。

從昏君到明君,此人經歷了什麼?

第一種說法:流放桐宮

最開始,由於繼位的太甲不尊商湯留下的善政與法度,曾經輔佐商湯立下滅夏之功的伊尹,決定以老臣的身份將他流放到桐宮。根據《史記集解》記載,所謂桐宮就是埋葬商湯的地方,也是商王們的離宮。在《史記》看來,伊尹把太甲流放到桐宮就是一種恨鐵不成鋼的行爲,主要目的還是想讓太甲每天面對商湯的陵寢,反思自己三年來的錯誤。

雖然桐宮是離宮,並不是什麼監獄,但是太甲還是感受到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根據《史記》記載,太甲被流放之後,伊尹就做了攝政,經常做的事情就是接受各方國部落的首領的朝拜。人情涼薄如水,太甲一朝失勢,諸侯們立刻朝拜攝政伊尹,全然忘了商王太甲在桐宮。

在世態炎涼的衝擊下,太甲慢慢開始反思自己,爲什麼要做一個昏君?在桐宮的日子裏,他經常做的就是反思自己的不足之處。經過了三年的反和自責,太甲逐漸改變了原來的不妥之處。看到太甲在思想上產生了如此大的變化,伊尹也感到高興,最終決定迎回太甲,讓太甲自己處理政務。復政之後的太甲非常注意修習自己的德行,於是各方國部落首領紛紛歸附商朝,百姓們的生活也變得好了起來。

第二種說法:宮廷政變

第三種說法:苦心孤詣

無論是《史記》還是《竹書紀年》,它們所記載的太甲從昏君化身勤政愛民的君主,都經歷了激烈的思想鬥爭或者軍事鬥爭。與這些史料不同,《尚書》爲解釋太甲從昏君變成好君主的過程提供了另一種更加生活化的可能。

在《尚書》的《太甲》三篇中,伊尹不再是恨鐵不成鋼的攝政,也不是妄圖自立的權臣,全然是一個有些嘮叨的老臣形象。《尚書》記載的太甲,在繼位之初也不是殘暴不明的昏君或者被人趕下臺的弱君,而是一個不聽老臣勸告的壞小孩。

正如伊尹估計的差不多,太甲面對着桐宮這個憂傷的環境,他逐漸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復政之後的太甲一看到伊尹,就自稱小子,將伊尹尊爲老師,並檢討了自己的罪過。

面對伊尹,太甲主要總結了自己的三條罪過,分別是放縱慾望、破壞法度以及破壞禮制。發現太甲改過了,伊尹覺得非常欣慰,隨後又向太甲告誡了一番。伊尹的勸諫讓太甲非常感動,在伊尹的鼓勵和自己的自強下,太甲最終慢慢變成了一個勤政愛民的君主。

無論是《史記》中的看透諸侯的涼薄、《竹書紀年》中的鐵腕復辟,還是《尚書》中的尊師改過,都爲我們解釋太甲的改變提供了理論依據。不過,無論是因爲什麼原因,太甲的結局都是差不多的。根據《史記》和《皇覽》記載,太甲最後被尊爲太宗,埋葬在了歷山。也正是因爲勤政愛民的特點與地位的尊崇,他才被武乙等後代商王當做不可冒犯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