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澶淵之盟後,立下大功的寇準怎麼被罷官?

澶淵之盟後,立下大功的寇準怎麼被罷官?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9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澶淵之盟後,立下大功的寇準怎麼被罷官?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公元1004年,國力突飛猛進的遼國決定,蕭太后攜遼聖宗率軍親征,大舉伐宋。遼軍兵強馬壯,一路勢如破竹,僅僅只用了兩個月,就打到了開封門戶澶州。這使得衆人皆驚,惶恐不已。宋真宗召集各大臣,商議該如何應對遼國大軍。

面對遼軍的徵勢,宋朝這邊衆人腦中都只有避戰這兩個字,討論來討論去,有人覺得金陵繁華,依山傍水,是個好去處;有人覺得蜀地錦繡,安居樂業,又有天塹相隔,可以免於戰火紛擾。就連宋真宗都在認真思考,南遷到底是去金陵呢,還是去成都呢?這個時候才上任一個月的宰相寇準站了出來。

寇準厲聲斥責了想要避難的諸臣對宋真宗說:“如果我們都紛紛跑去金陵或者成都,那剩下的百姓與士兵們又該怎麼辦呢?軍心一旦動搖,必定兵敗如山倒,到那個時候,遼軍的鐵騎將肆意踐踏我們的土地,無論我們跑到哪裏都是沒有用了。”

澶淵之盟後,立下大功的寇準怎麼被罷官?

但是形勢逼人,遼軍日益前進的軍情如雪花般紛紛向宋真宗涌來,面對這樣的情況,寇準幾乎是半推半駕着宋真宗“御駕親征”,上了前線。哪怕宋真宗再害怕,御輦都出現在戰場上了,他總不能這個時候再下令撤回吧,那也太有失威儀了。

這御駕親征的效果還挺好,戰場上本來士氣低迷懼怕遼軍的宋朝士兵們,沒想到身爲皇帝的御輦竟然出現在了他們身邊。一想到天子都與他們共進退,士氣真是蹭蹭直往上漲,口中連呼“萬歲”。霎時附近的大宋軍民全都聚集起來,打了遼軍一個措手不及。

遼軍畢竟不是主場作戰,長驅直入深入大宋腹地,戰線被拉得很長,這樣一來,經過了這麼久的征戰,糧草自然跟不上了;再加上遼軍不適應宋朝氣候,長時間作戰多少會有些不適應;最重要的是遼國此時本就也完全吃不下宋朝,打仗無非只是想多掠奪些物資。

澶淵之盟後,立下大功的寇準怎麼被罷官? 第2張

種種原因加在一起,又碰上了宋真宗御駕親征,宋軍士氣高漲;且宋軍在澶州前線以弩箭射殺了出來巡視的遼南京統軍使蕭撻凜,遼軍士氣大挫。蕭太后就覺得,不行,這仗不能再打下去了,得議和。

寇準是肯定是不同意已經拿到優勢的宋軍就此放棄,但是他一個人也架不住整個宋朝廷人心不齊啊。此時大宋的臣子們,有不少都懼怕遼國軍隊,暗中與遼國有所勾結;還有一部分就是單純害怕打仗,想着能拖一天是一天的主和派,他們也巴不得趕緊議和不要打仗了。

回去後宋真宗也知道這事挺對不起寇準的,畢竟澶淵之戰能贏其實還是多虧了寇準排兵佈陣、用兵如神,因此回去後就大肆嘉獎寇準,對他十分重用。但這份榮耀引起了寇準的政敵王欽若的忌憚。王欽若這個人,大本事沒有,可慣會迎合宋真宗喜好,配合宋真宗求仙問道。

他害怕寇準得勢後自己地位不保,便跟宋真宗讒言道:“陛下,您真以爲寇準是棟樑之纔有利於社稷麼?您因澶淵之盟信賴寇準,可澶淵之盟不是榮耀,是恥辱啊!”宋真宗覺得哪裏不太對,可又說不出來,王欽若就繼續道:“城下之盟,《春秋》一書中都感到恥辱,這澶淵之盟不就是城下之盟嗎?如此令人不齒之事真是令陛下蒙羞啊!”

寇準是位賢能之臣,不會討好諂媚那一套,加之宋真宗被壓着去前線心裏本就有疙瘩,王欽若這麼一挑撥,兩相對比,正直的寇準自然就被宋真宗所厭棄,沒多久就被免去相職,發配到地方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