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古代天子出行的座駕有多威風?詳解天子座駕

古代天子出行的座駕有多威風?詳解天子座駕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從古至今,皇家的代步工具不斷變遷,有着森嚴的等級制度。那麼古代天子出行的座駕有多威風?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根據《逸禮·王度記》記載“天子駕六,諸侯駕五,卿駕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在洛陽出土的“天子駕六”車馬坑中,六匹馬拉的兩輛馬車,是東周中期皇帝的座駕標準。

在生產力相對薄弱的古代,除人力交通工具外,畜力交通工具是最常見的出行方式,對於等級最高的皇室來說,以馬作爲畜力所拉的車稱爲輿或者輦。其間,也有過特殊的情況。距今700多年前的元代,由於蒙古人善於騎射,馬對於元朝人來說,雖有着特殊的意義,但元朝皇帝的座駕,不騎馬而騎象,顯得威武異常。

元朝建都北京後,建立了兩都巡幸制,即皇帝每年的四月都會由大都去上都避暑,這時皇帝出行卻不騎馬,而是乘坐象輦代步,據《元史·輿服志》記載,“駕以象,凡巡幸則御之”。由於大象力大步闊,行走起來一點不比騎馬慢,另一個原因就是兩都之間的道路崎嶇不平,乘坐象輦更爲舒適。在今天,居庸關、雞鳴驛還存有供象輦修整的遺址。

古代天子出行的座駕有多威風?詳解天子座駕

在明朝,象輦多出現在禮儀大典的場合,《明史·儀衛志》記載,明朝皇帝舉行大朝會時,宮廷儀仗隊中“虎豹各二,馴象六。”分列兩旁。大典的五輛禮儀用車裏,其中皇帝乘坐的“大輅”和“玉輅”各用二頭大象來駕轅。這些大象平時在演象所和馴象所裏馴養,歸錦衣衛旗下的儀仗隊掌管。

《萬曆野獲編》中記載:“凡大朝會,役象甚多,常朝則只用六隻。”同時這些大象還被封爲高低不等的各種官銜,有着不同的待遇。

到了清朝,大象更是皇家儀仗隊中不可缺少的角色,根據使用功能來分,就有“寶象”、“導象”、“駕輦象”三種。

清朝定都北京之後,在象來街旁建造象房。據清宮檔案記載,象房最少有42間,養象的數量在乾隆時期達到了39頭之多。每頭大象配備有毛氈、被子各一條,鐵鏈二條,各長8米,還有許多其他配套的裝具。

康熙二十八年(1689),康熙第二次南巡,首日的行程是從永定門至南苑。《康熙南巡圖》中,描繪了排列在皇家園林南苑的正門“大紅門”外的儀仗隊列,行列中共有大象11頭。

明清時期,每逢夏季伏天,“六月六”的曬洗日,除了會將宮廷中的典籍、字畫等曬洗除黴,更有“洗象”一說。

古代天子出行的座駕有多威風?詳解天子座駕 第2張

在給大象洗澡的宣武門外護城河周圍,平日難得見到大象的京城居民,都去護城河邊看熱鬧,有錢的還乘着馬車和轎子,專門來到護城河南岸的酒樓上,邊吃邊看。在民間流傳的《竹枝詞》裏有這樣的描述:“玉水輕陰夾綠槐,香車筍轎錦成堆。千錢更賃樓窗坐,都爲河邊洗象來。”

直到清咸豐年間,由於戰亂不斷,宮廷財政日趨吃緊,大象的數量才日趨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