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宋代文學作品中的“桂”,有着怎樣特殊的意象?

宋代文學作品中的“桂”,有着怎樣特殊的意象?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8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朝歷代文人墨客筆下的“桂”,從植物指向性來區分,分爲樟科桂樹與木犀科桂花兩種。但宋代文人筆下的“桂”,卻是木犀花而非秦漢人所寫之樟科桂樹,其中有何深意呢?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就其意象內涵,則是沿襲了前代樟科之桂的多種意蘊一一屈原香草喻人之高品,《招隱士》之贊隱者幽潔,方士煉藥之修仙長生,郤詵東堂之對引申爲登科及第等含義,同時又因宋人在創作時並未對植物種類進行嚴格區分,而將原本屬於樟科桂的諸般寓意融合到對木犀科桂花的書寫中,更在特定的社會背景與思想潮流的影響下衍生出新的理念。

宋代文學作品中的“桂”,有着怎樣特殊的意象?

一、宋代桂意象的內涵沿襲

(一)桂概念區分

文學作品使用“桂”意象的歷史久遠,最早可追溯至《楚辭》,在歷代墨客的書寫吟唱中衍生出多種寓意。又因桂所含植物品類衆多,而文人在創作時並未對其進行嚴格區分,使得桂的植物指向性變得複雜的同時,也令這一意象的外延得以擴大,從而其包含的意蘊也更爲豐富。古籍中的桂主要有兩大種類,分別是樟科桂樹與木犀科桂花。

先秦至魏晉時期所吟詠之桂,大多是樟科的桂樹。最早大量提及桂的文學作品是《楚辭》。至唐宋時期,木犀科桂花這一品類開始較多地出現在文人的吟唱當中。唐人關注並描寫其花朵的顏色與芳香,而有宋一代的詠桂詩文則更多地刻畫花朵散發出的奇香,這也正是木犀的特性。除了從其物質特點入手描繪以外,宋人更注重香氣予人的德性啓示。

宋人普遍存在的以桂花之清雅高潔的芳香寓意人之脫離凡俗污濁,不因外物所改的品節。同時宋代文人又將前代樟科桂樹的諸般典故意蘊輮合到木犀之中,令“桂”這一大範疇意象演變得更爲絢爛。

樟科桂與木犀科桂花之所以被古人混爲同一物種,以“桂”一名統稱兩科植物,或許正源於它們之間的諸多相似處,如皆生長在南方的山壑巖嶺之間,且都具有凌寒不凋的生命力,並且都能開出白色的花朵等。而文人們在創作時只爲借物抒發個人情感,對於具體的植物特性並未嚴格區分,並且詩文用語簡潔凝練,便極爲容易造成理解上的混淆。

(二)宋代桂意象繼承

宋代的桂書寫,以前代衆多典故意蘊爲基礎,在結合特定的時代社會背景和思想文化後產生一定的變化,催生出新的內涵,而非割裂了與往昔的聯繫。前人所用之意,仍在宋人筆墨中傳唱不朽。

桂被書寫的歷史久遠,追溯至其最初被用於表情達意,從而具備文學意味之際,乃是《楚辭》。屈原大量使用各類香草花木作爲帶有象徵意義的符號,以修飾寓意人物高潔馨香的品質。宋人延續着發源於《楚辭》的桂之象徵高士品節的內涵,這從時人對楚辭的草木註解中便可窺得一二。

由《楚辭》生髮而出的桂之內涵,除《離騷》《九歌》等篇章中的喻賢才高士的曠遠清逸之致以外,還有《招隱士》中形容隱者不慕世俗功名,不貪身外權勢,深居於山壑叢林間,隔絕凡塵的幽寂淨潔。

《招隱士》賦予桂的隱逸幽潔之意被後世文人沿用不休,有宋一代崇尚清雅高潔之性,士人追求人格精神的自由與獨立,不願受仕宦禁錮與君臣關係的約束,隱逸之風大盛。他們傾慕隱者的幽潔與不落凡俗,因此在抒發個人歸隱之致時也大量使用桂意象。

桂意象還常常與仙靈意象有關。桂作爲一種植物,首先被古人認識到的還是其使用價值。漢至魏晉時期,統治者普遍渴求使壽歲長久之方,故而派遣方士或尋仙問藥或研宄煉藥。而樟科桂因其藥用價值而被方士選中,成爲了煉藥以求養生的重要材料。

因而這一時期,產生了大量關於服桂得長生甚至飛昇成仙的故事。衆多食桂獲長生的傳說足以證明在這一時期內,人們篤信服桂可有助於人延年。方士以桂煉藥求長生,神話傳說亦顯露出人們對桂之神奇效用的深信不疑,這樣的時代背景漸漸賦予了桂些許不死靈藥的意味,因此後來桂也就還與永恆的神界、仙人產生了某種聯繫。

宋人接受了前人關於桂與仙的種種美好想象,並藉此在詩文中抒發個人對於生死的感受。延續着前代人有關桂之於長生的意蘊,宋人吟詠之際,多以此物入生辰賀詞以示祥瑞祝福。

除此之外,桂既有留隱士之名,又與仕宦聯繫在了一起,產生了同一物含有進退迥異的雙重人生狀態的寓意。桂與科舉最早發生關係,乃是《晉書·郤誅傳》所載,郤誅以桂林一枝、崑山片玉自比,凸顯其卓越之處。

這一典故被後世追求仕途的文人視爲是其稀世才華與尊貴身份的代表而廣爲沿用,又因月中有桂、蟾蜍等神話傳說,兩相結合,便產生了如蟾宮折桂、廣寒攀桂枝等多種說法,皆用來形容學子及第登科,獲得功名。

宋代文學作品中的“桂”,有着怎樣特殊的意象? 第2張

二、比德與桂的人格意蘊

文學作品中以桂比人,來凸顯其氣性高遠雅潔等特點的書寫,實源於古人的比德審美傳統。這一比德傳統發展至宋代,與理學所強調的“格物致知”相融合,促使宋人更爲廣泛而深入地關注生活中的點滴事物,從中推敲領悟至理,以塑造自身品質。

秦儒家的比德之說還停留在對某一事物的某些特性進行聯想類比,以推導出其中能夠帶給人道德品質上的啓發的層面上,理學倡導的格物致知則把這種比德思維進一步擴大至各處,萬般事物皆含真理,都可以有助於人的修身,故而宋人的目光所到之處,範圍更爲寬廣,幾乎無物不及。

宋人對桂花的書寫,主要圍繞着從其味而得出的馨香致遠、因其生長習性感受到的耿介傲直、以及由神話傳說聯想到高遠絕塵三個方面的君子之德。

(一)馨香遠聞

自屈原《離騷》《九歌》起,草木花卉之芳香便具有了某種喻君子高士品性之意。花草的馨香象徵的正是君子人格。雖然《楚辭》中描寫的桂香原本屬於樟科桂樹木枝的辛甘之氣,但宋人並未對桂的植物種類加以嚴格區分,於是便把這種芳香的人格寓意融合到了木犀花之嗅中,使桂這一名目下的植物皆成爲了君子美好品德的代表。

(二)耿介傲直

桂樹、桂花皆生於深山萬壑,巖崖疊巒之間,老根盤曲,枝葉纏繞,清瘦遒勁,又因生於石上,故而又平添了幾分岩石的剛正。此外,身處嚴寒而不凋,四季常青爲其不屈;花蕊綻放於衆芳殘敗之際,不與百花爭妍,且其色或白或黃,淡泊清雅爲其傲骨。

宋人從桂的這些生長習性之中,挖掘出了君子人格耿介孤貞之意,傲直不移之氣。理學大家朱熹便作有多首詠桂之詩,其中主要描繪的都是桂花凌寒開放的特點,以凸顯其剛正耿介的高遠氣節。

(三)高遠絕塵

此外,與桂花相較世間凡花相去甚遠的清淡色澤有關的又一個浪漫聯想,乃是其本月窟仙葩。月中吳剛所伐之桂,本應是因具有治病養生藥效而與修仙長生產生聯繫的樟科桂樹,後唐宋之際,人們普遍被開放在金秋時節的木犀吸引,而中秋佳節又有賞月傳統,人們的腦海中便自然而然地認爲桂花就是那傳說中的月中桂。此又生出木犀之脫俗絕塵的人格意蘊。

宋人心中,桂無疑是天生仙種之物。從月中桂樹,到木犀的仙姿飄逸,根生於天界,不染塵俗事,再進一步引申爲高士隱者擺脫了塵世庸俗功名糾纏的高標絕塵,一心求靜穆寧祌的心性修煉,有關於桂的神話傳說和浪漫聯想,使得這一物象的人格意蘊進一步豐滿。

宋代文學作品中的“桂”,有着怎樣特殊的意象? 第3張

三、宋代桂意象與隱逸、科舉

宋人以桂比德,從中領悟出有關君子高士的馨香遠聞,耿介傲直與高遠絕塵等人格寓意,並結合當時的社會政治與思想文化環境,衍生出更爲豐富的桂意象內涵,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轉變傳統遁世歸隱的決絕,選擇兼顧治國安邦的大義與自身性靈自由的吏隱生活方式,二是用桂所代表的氣性德行調和前代折桂的功名世俗之氣,呈現出讀書是爲修性立德而非爲獲取名利的別樣科舉觀念。

(一)桂與吏隱

桂自《招隱士》後便有留人之名,後又與煉藥求長生、月中仙發生關聯,其歸隱養生的寓意不言而明。桂隱一詞於南宋並不鮮見,文人士大夫主要以此表明自身向德、求清明之志。而以桂隱作爲自身生命價值目標,展現出極具宋代士人別樣隱逸生活內涵的,則是張鎡。

南宋時期,修建私家園林之風大盛,其中最爲世人稱道亦是保留資料最爲完整的一座,就是張鎡的桂隱。桂隱始於高宗賜給張餈祖父張俊的宅邸,此園位於杭州城北的南湖。四季流轉,衆芳奪目,園中梅、竹、菊等植物同樣具備崇高的君子人格寓意,張鎡爲何單以桂冠以整座園林?究其緣由,離不開其心性與價值所求。

在張功父(張鎡的字)所作《自詠》一詩中,曾道出了其閒散,無心仕途的性情。彷彿自嘲的語氣,表達的卻是其不喜經營仕途的個性。而精心修建的所居之地喚爲桂隱,乃是取《招隱士》中桂生於幽谷巖壑,遠離人世的隱逸之致,以此展現張鎡不願因追逐功名而喪失其天然之性,守正持節,清遠高潔的生命態度。

此外,“桂隱”諧音“歸隱”,同樣抒發了約齋的價值追求。張功父在這一方自己苦心佈置的天地中,悠遊自在,與志趣相投的友人秉燭夜遊,肆意歡飲,更兼詩文酬唱,抒懷詠志。

選擇不奔向僻靜遠人的山壑之中去與白鹿猿狖相伴,而是繼續在朝爲官卻隱匿於自己精心營建的園林之中,這一生活方式,被稱爲吏隱,乃是一種萌芽於唐而被宋代士人廣泛釆取的,較之傳統遁世更爲圓通和諧的隱逸之途。

(二)桂與科舉

自郤詵東堂對答起,桂與科舉及第便產生了聯繫。歷代學子莫不以折桂表達對自身一躍龍門,獲得功名的希冀。南宋方大瓊《籍桂堂祈福祝文》便展現出對參試學子能夠一飛沖天,及第登科的祈願。然而對於天下人熱衷於考取功名以進入仕途,卻忽略了自身德性修養的現實情況,不少文人提出了批判,並闡發出了桂意象有關科舉方面的新寓意。

吳泳《胡應桂字說》展現了宋人對於道義的執着追求與清明的精神境界。南宋時期,文士對桂之於讀書、科場的普遍態度,是持一種以理學的修身立德去調和傳統折桂意象的功利世俗之心的。這樣的理念,後來也展現在衆多與桂相關的堂宇、書院記文之中。

宋代文學作品中的“桂”,有着怎樣特殊的意象? 第4張

結語

有宋一代,文人對桂的書寫達到了高峯,雖然其吟詠的對象主要是木犀科桂花,但是宄其意象內涵,實則承襲了前代樟科桂樹的諸般寓意。宋人從馨香之氣、生長環境、四季常青、涼秋綻放、花色淡雅、以及月中仙葩等各個方面對桂這一植物進行了細緻深入的描摹,闡發出更爲詳盡的君子人格。

衆多文學作品刻畫桂時都表達出這些思想,由此既進一步豐富了桂意象的寓意,也展現着兩宋的社會、文化背景,反應出宋人清遠高逸的精神面貌特徵,以及對於氣節、仁義、德性的執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