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在古代人們是如何過中秋節的?有哪些活動

在古代人們是如何過中秋節的?有哪些活動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9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秋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遙望歷史的河流,感受歷史的滄桑,下面和小編一起走進了解。

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地位僅次於春節。中秋之夜是一年中最迷人的月夜,人們圍繞着“中秋明月”這一特殊天象,形成了中國人特有的祭月、拜月,賞月等習俗。

時至今日,大家在過中秋節時,肯定會吃月餅,與家人團聚。一些條件較好的家庭還會食用大閘蟹,一來可以祭奠五臟廟,二來可以應節。

說到這裏,不知道同學們有沒有這樣一個疑問,古人過中秋節時會不會吃月餅、大閘蟹,亦或者有別的不同的習俗?

根據史籍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魏晉時,出現“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

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爲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紀》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

兩宋時期,中秋夜就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營業,人頭攢動,好不熱鬧。明清時的百姓們不光賞月拜月,以官方爲代表開始在中秋節這天通過帶有功利性的祭拜、祈求與相關祭祀活動,讓老天保佑來年風調雨順。

明清之後,因時代的關係,社會生活中的功利因素凸顯,加上世俗中的情趣愈發濃厚,中秋成爲與年節、端午並列的民俗大節。

故此來說,古人過中秋的習俗是隨着時代的變化而不斷髮展的,千萬不可混淆一談。

其實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也無論是中秋端午還是春節,大家過節時,無非有兩種東西佔據着很大的比重。一種是餐桌美食,另一種則是各地不同的風俗。

古人在中秋這天有賞月、拜月、祭月,包括祈求姻緣、還清賬目等特殊節俗。

唐宋時期,古人過中秋節主要是以賞月、玩月、拜月活動爲主。中秋是一般的社交娛樂性節日。到了明清時期,中秋節日性質發生變化,人們在賞月活動中加入“祭月”習俗。

那說到底,古人到底如何賞月、玩月和祭月的呢?

在古代人們是如何過中秋節的?有哪些活動

賞月比較好理解,中秋是豐收的時節(秋收),人們在這天擺好祭祀月亮時的時令果品,表達對勞動果實的享用。

一些才子墨客把酒當歌,對着明月抒發心中情緒,洋洋灑灑寫出有關於月亮或者漂亮女子的詩歌,以此來助興。後衍生出各種遊戲活動,包括對月神的崇拜之情,祈求來年風調雨順。

玩月在宋代已經流行,特別是在江南蘇杭地區,杭州西湖“蘇堤之上,聯袂踏歌,無異白日”。(張岱《虎丘中秋夜》一文詳細描寫玩月盛況)

拜月就是把月亮當成神靈仙佛,男女俱拜。宋代中秋之夜,無論貧富人家,從能行走的孩子,至十幾歲的少年都要穿上正服,登樓或於庭中“焚香拜月”。

男孩祈求月神保佑自己“早步蟾宮,高攀仙桂”(早日金榜成名);女孩則祈求“願貌似嫦娥,圓如潔月”(越長越漂亮)。

明清以後,月神逐漸成爲女性崇拜的對象。北京有所謂“男不拜月,女不祭竈”的俗諺。

這就好比如今,大家總拿月亮來比喻女性,拿太陽來比喻男性,與明清中秋全國通行習俗是同樣的道理。

祭月(拜月),民間俗諺稱:“八月十五月兒圓,西瓜月餅供神前。”細細分下來,明清兩個朝代對於祭月和拜月的風俗又有不同之處。

明朝時期,北京人到了八月十五這天,會去市場上買一種特製的“月光紙”。“月光紙”就是一張黃紙,上面繪有月光菩薩像,菩薩旁邊有玉兔持杵搗藥。

北京人家家設有月光菩薩神位,供奉西瓜(或者其它圓形的瓜)、餅,西瓜要切割爲蓮花狀。夜間在月出之方,向月供祭、叩拜,叩拜之後,將“月光紙”焚化,撤下來的供品家人分食。

清代北京祭月活動的流程是,“月光紙”由道觀寺院免費贈送,題名爲“月府素曜太陰星君”。貢品也有變化,清代的北京人會特製祭月月餅,此月餅較日常月餅更大更圓。(《燕京歲時記》稱:“至供月月餅到處皆有,大者尺餘,上繪月宮蟾兔之形。”)

特製月餅一般在祭月之後就由家人分享,也有的留到除夕享用,這種大號月餅俗稱“團圓餅”。

明末清初,北京中秋節新添了一個節令物件“彩兔”,暱稱爲“兔兒爺”。人們用黃沙土作白玉兔,裝飾以五彩顏色。兔兒爺製作工藝精美,造型千奇百狀,增添了許多的情趣。

喜歡德雲社相聲的同學,應該會經常聽到“兔兒爺”這一詞,尤其是郭德綱經常拿于謙的父親開玩笑,說他的爸爸是兔兒爺,引起觀衆鬨堂大笑。

在民間,兔兒爺有“男男之好”的意喻。兔兒爺這個詞用來稱呼別人絕對不合適,是一種貶義,北方人尤其忌諱用兔兒爺這個詞,大家一定要注意。

在古代人們是如何過中秋節的?有哪些活動 第2張

南方地區同樣也有拜月、祭月的習俗。福建西部(汀州附近)一帶,中秋夜有“請月姑”的習俗。

浙江西安、諸暨一帶是中秋節這天,由家裏小兒女拿錢買糖、米果接着“拜月婆”。杭州、寧波的大戶人家在中秋節製作特製月餅,加上時令鮮蔬“宴嫦娥”。

另外,江浙一帶中秋祭月有“燒斗香”的習俗。“斗香”是用細的線香編製成鬥狀,類似如今一些寺廟,用圓形香盤成一個很大的漏斗狀。

揚州小秦淮河中秋節“供養太陰”,彩繪廣寒清虛府,稱爲“月宮紙”,以蓮藕果品祭祀。

除了賞月,拜月、玩月等中秋傳統習俗之外,各地在這一天還衍生出五花八門的社會性活動。比如,民間俗稱的“合男女”,就是秋收後的主要人事活動。

中秋節前後幾天,男女相會,祈求子嗣等習俗合併到中秋節俗之中,女子若想求個好郎君,也會在這天對月祈禱。膽子大點的女子“月下出遊”,其大都與婚嫁子嗣相關。

清代的中秋夜,能經常看到妙齡女子盛裝結伴出遊,深夜不歸,俗稱“走月”。“走月”的背後隱含着祈求合歡的意思。

《江夏縣誌》記載,中秋當晚江夏城中滋陽橋特別熱鬧,橋上的石龍首成爲出行婦女爭相撫摸的對象,爲的就是祈子生育。

南方地區(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安徽)普遍流行的中秋祈子習俗。人們在中秋之夜,家中長輩到田間“偷”瓜,將描畫成嬰兒模樣的冬瓜或南瓜送給婚後數年不育的夫婦。

還有的地方用芋頭、瓜果、瓦片、石子爲象徵,用於求個大胖小子。

湘西、黔東少數民族流行着中秋“偷月亮菜”的習俗。傳說人們在月光下“偷”這種灑有甘露的瓜果蔬菜,就能獲得幸福。偷瓜菜的地點,青年男女各有自己的選擇,一般都去到意中人的指定地方,共享“幸福果實”。

除了這些,明清民間還有燃燈、結賬習俗。中秋燃燈與元宵燈不大相同,這種燈不能移動,俗稱“寶塔燈”,主要在南方流行。

寶塔燈,由村童撿拾瓦礫搭成寶塔形狀的燈。蘇州羣衆用瓦疊成七級寶塔,中間供地藏王,四周燃燈,稱爲“塔燈”。

廣州人燃“番塔燈”,用碎瓦製作。還有柚皮燈,用紅柚皮雕刻各種人物花草,中間安放一個琉璃盞,紅光四射。

另外一種是茉莉燈,這種燈香氣四溢。安徽、江西、湖南等地都有砌寶塔燈的習俗,流程大致相同。燃燒寶塔燈的行爲,有着藉助佛家力量獲得生活平安的寓意,成爲世俗觀念的表達。

在古代人們是如何過中秋節的?有哪些活動 第3張

而中秋和過年一樣,對普通工商民戶來說,需要向債主結清錢債。民間口耳相傳“凡錢債至五月節、八月節,必清結,謂之節關,中秋視端午尤重。”

中秋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算賬日,甚至超過年終,也是老闆與僱員續約或終止契約的時日。大家各懷心事,欠錢人需要還錢,店裏夥計、佃戶怕被東家辭退,這可真是“士窮乃見節義,酒食遊戲相爭逐,詡詡強笑語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

說完了中秋節的習俗與各地五花八門的社會活動,再來和同學們簡單聊聊,古人在中秋節這一天會吃哪些應節食物?

大家肯定想問,古人吃不吃月餅?答案是肯定的,不過古代月餅不叫做月餅,而是有其他稱呼,製作工藝也不盡相同。

現代月餅五花八門,我所知的就有京式月餅、廣式月餅、蘇式月餅、甬式月餅、臺式月餅等。餅的形制及加工方法,都有自己的特色。

古人也吃月餅,被稱爲“團圓餅”,蘇東坡曰:“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

直至明朝,親友間互送月餅成爲普遍節俗。

明·沈榜《宛署雜記》記載:“士庶傢俱以是月造麪餅相遺”。呼爲月餅。市肆以果爲餡,巧名異狀,有一餅值數百錢者”。

清朝末年,前門致美齋的月餅爲“京都第一”,上面繪有月宮、蟾蜍、玉兔等圖案。江南人家同樣以月餅爲中秋節的禮物,互相贈送,以示友誼。

光有月餅也不行,古人在中秋這一天還會食用其他食物。

《禮記·中庸》一書雲:“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也。至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在北方,中秋節前後正是農忙的日子。北方人過中秋時,每逢中秋夜都要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

西北地區的人們用麪粉自制一種大花饅頭,當作月餅;東北人備上西瓜、哈密瓜、葡萄、蘋果、南果梨(遼南特產)、團圓餅(月餅等)等傳統食物賞月。

南方的人家則會把餐桌搬出門外,桌子上擺放月餅、柚子、橘子、蘋果、湯圓、桂花酒過中秋。

達官貴人們則興吃螃蟹(以大閘蟹最佳),佐以酒醋、石榴。院內向東還要放一架屏風,屏風兩側擱置雞冠花、毛豆枝、芋頭、花生蘿蔔、鮮藕。屏風前設一張八仙桌,上置一個大號月餅,四周綴滿糕點和瓜果。總之是排場十足,琳琅滿目。

在古代人們是如何過中秋節的?有哪些活動 第4張

在此基礎上,古代各地還有許多不同的中秋食物。廣東潮汕各地有中秋吃芋頭的習慣,潮汕當地有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

江浙人喜食“藕盒子”,又稱藕餅,與月餅有異曲同工之妙。

西安一帶每到中秋節,當地每家做饃,稱“團圓饃”。饃有兩層,中間加芝麻,饃上有一個圓圈,象徵中秋之夜,圓中刻“石頭”一塊,上面還有一個小猴子圖案。

山東慶雲、諸城、臨沂、即墨、冠縣、萊陽、廣饒、等地還會製作一種叫做“麥箭”的食物。它先用白麪攤成煎餅,再加上餡料,然後捲成筒狀蒸熟。

江南一帶,南京人中秋必吃“桂花鴨”和“桂漿”。桂漿又名糖桂花,中秋前後採摘,用糖及酸梅醃製而成。

除以上傳統食物外,還有餈粑、桂花糕、桂花酒、桂花糖,栗子糕等應節食物。

中秋節的主旨是團圓,這一天形成了中國人特有的月亮節、團圓節,包括祭月、拜月,賞月、玩月、走月等傳統習俗。

古人與現代人在過春秋節時所吃的食物,開展的活動民俗雖然不盡相同,但其所包含的節俗因素,都有着古老的淵源。

仰望着天空滿月,聞着陣陣花香,與家人品嚐美食,已成爲中秋節的獨有享受。無論吃啥喝啥,節俗文化是不同時代的精神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