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經過幾百年的羣雄逐鹿,韓國爲何一直那麼弱小?

經過幾百年的羣雄逐鹿,韓國爲何一直那麼弱小?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5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韓國,與魏國、趙國合稱三晉,是戰國七雄之一,也是山東六國中第一個被秦所滅的諸侯國,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春秋戰國時期作爲中國歷史最爲重要的分水嶺,有着很現實的意義。即使是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在我們的思想文化之中,還是能夠依稀見到春秋戰國時期留傳的文化影子。不過後世在看待這段歷史的時候,則一般會對那段烽火連天的“大爭之世”有着很大的興趣。尤其是戰國時期,各大諸侯國之間徹底的擺脫了春秋禮數的限制,變成了你死我活的爭奪戰,也就是在此時,戰國七雄跌跌撞撞的走上了歷史的舞臺。

後世將三家分晉作爲戰國時期的開端,當時的超級大國晉國發生裂變之後。衍生出了趙、魏、韓三國,人們更習慣於將這三國稱爲“三晉”。在這三國之中,魏國與趙國都曾成爲過戰國時期的強國。魏國主要在戰國初期,憑藉着李悝變法,以及戰無不勝的強大軍隊,成爲了戰國時期的第一代霸主。而趙國則崛起於戰國的中後期,在趙武靈王領導下的胡服騎射,使得趙國成爲了唯一能夠與強秦相抗衡的存在。當我們回顧歷史的時候,會發現這樣一個奇怪的事情,那就是“三晉”之中的韓國在幾百年的羣雄逐鹿中,爲什麼始終都那麼弱小?

經過幾百年的羣雄逐鹿,韓國爲何一直那麼弱小?

地理位置

首先,韓國一直髮展不起來的原因,和韓國的地理位置有着很大關係。韓國所處的位置,在當時一直處於四戰之地。並且其國土中很大的一部分,都屬於山地,尤其是上黨高地,更是佔據了大部分的韓國領土。要知道在古代,發達的農業往往意味着國家整體實力是否強大。在那樣的亂世之中,沒有大規模的農業作爲支撐的話,國家實力也就被完全限制了住。

經過幾百年的羣雄逐鹿,韓國爲何一直那麼弱小? 第2張

同時,地理位置的尷尬,也導致了韓國的國力受到了不間斷的打擊。當虎狼之秦於西方崛起的時候,東出進攻山東六國,韓國成爲了必經之路。這樣的情況在戰國中後期尤爲嚴重,當時的韓國夾在了秦楚之間,雙方之間,只要發動戰爭的話,總會爭先拉攏韓國。如果選對了隊伍,那麼韓國則會從中間受利,如果選錯了的話,那麼韓國面臨着的將會是致命的打擊。

戰略層次缺失

其次,在於國家戰略層次上的缺失,這個缺失與韓國的國家力量有着很大的關係。因爲國家力量的弱小導致韓國在那樣的亂世之中,總是會以眼前小利爲導向,進而導致韓國在七雄爭霸過程中,經常陷入極其尷尬的境地。

著名的典故“寧爲雞首,不爲牛後”就出自於韓國,那個時候韓國在合縱與連橫之間,搖擺不定。開始先是歸附於秦國,後又被蘇秦的雞首牛後之說,說的依附於當時的楚國,進攻秦國。縱觀戰國數百年的歷史,韓國一直都在搖擺中度過,或許這也就是韓國的歷史悲哀吧。

經過幾百年的羣雄逐鹿,韓國爲何一直那麼弱小? 第3張

變法不徹底

如果從變法的程度上來看的話,韓國雖然也有過變法,但是韓國的變法也相對於當時的秦國來說,差的不是一點半點。雖然韓相申不害在位期間,對韓國的內政軍事都進行了一定的改革,可是在申不害死後,這樣的變法也就隨着申不害的離世,而人亡政息。反觀秦國,商鞅雖然在後來身受車裂之刑,但是他所主導的變法並沒有因爲自己的離世,而戛然而止,這也是秦國始終屹立於戰國七雄之中的一個主要原因。

戰國七雄中的韓國,因爲其自身弱小的原因,最終徹底的淹沒在了中國歷史的長河之中。不過,當我們後世去追憶戰國那段歷史的時候。我們會發現,韓國的弱小與最終滅亡,並不僅是因爲強秦的崛起,更多的時候一個事物的消亡,往往是內因外果共同作用下的產物,所以我們在看待歷史的時候,需要的是一種足夠立體抽象的思維來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