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楚漢之爭中,劉邦爲什麼能獲勝?

楚漢之爭中,劉邦爲什麼能獲勝?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202年,項羽與劉邦之間爆發了大規模的戰爭,史稱楚漢之爭,最終以劉邦稱帝,項羽烏江自刎告終。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縱觀整個楚漢戰爭的進程,劉邦的勝利是一種歷史必然,而絕非偶然因素。

劉邦能夠獲勝,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用人方面:在楚漢戰爭初期,他就已經招攬了各方人才,文有蕭何、曹參、張良。武有韓信、盧綰、樊噲。其中的蕭何和韓信更是傑出的政治人才和軍事人才。通過韓信的“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方略,劉邦擊敗了章邯,董翳,司馬欣,奪取關中,還定三秦。之後幾年中,劉邦率漢軍主力與項羽對峙。蕭何留守關中,向漢軍源源不斷提供糧草供給。韓信則北上進攻各諸侯國。劉邦逐漸由弱變強,最終在垓下徹底擊敗項羽,迫使項羽烏江自刎。

楚漢之爭中,劉邦爲什麼能獲勝?

二是民心方面。劉邦在初入咸陽時就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者抵罪。進咸陽時秋毫無犯,還赦免了秦王子嬰和秦國宗室人員,贏得了關中地區的民心。爲後期的還定三秦的順利進行埋下了伏筆。同時,劉邦每攻下一城,都會以安撫民心爲重點,久而久之,劉邦收穫了許多民心。爲劉邦統一天下奠定了深厚的人文基礎。這也是項羽不肯過江東的一個原因,因爲江東的民心也基本倒向了劉邦,項羽此時已經是真正的孤家寡人了。

楚漢之爭中,劉邦爲什麼能獲勝? 第2張

三是後勤方面。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古代軍隊打仗最重要的糧食輜重的有效供應。劉邦打下關中後就已經有了一個優良的糧食供應基地,再加上內政大才蕭何的運籌帷幄,確保了劉邦的軍隊後勤一直給力(彭城之戰,滎陽之戰漢軍失敗後能迅速恢復元氣就是很好的例子)。同時,劉邦還聯繫了彭越,教唆彭越破壞項羽的補給線,使項羽的楚軍因糧食不足而士氣低落,極大的影響了楚軍的戰鬥力。於是,漢軍越打越多,楚軍越打越少。最後項羽烏江被包圍身邊就剩二十幾人了。

劉邦擊敗項羽後,在定陶登基稱帝,並定都長安,在長安建立了一個大一統的新王朝-漢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