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歷史上明朝的官員一般都穿什麼?官服又是什麼樣的?

歷史上明朝的官員一般都穿什麼?官服又是什麼樣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9.4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在古代社會中的人們,都必須嚴格遵守穿衣“禮制”, 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明朝官服與其他朝代差別還是比較大的,而最大的差別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將“滿朝朱紫”變成了“滿朝禽獸”,從唐宋時期以朝服顏色分辨官員品級變成了以“補子”分辨官員品級。其實,除此之外,在服式、官帽、官靴等方面,明朝也形成了自己的特點。明朝文武官員服飾主要有朝服、祭服、公服、常服、賜服等,我們分別來看看。

麒麟袍是明朝官吏的一種主要朝服,主要特點是:大襟、斜領、袖子寬鬆,前襟的腰際橫有一,下打滿襉。

麒麟服(請無視皮帶,應爲玉帶)

明代太監劉若愚《酌中志》一書,便專門敘述到了這種服飾:“其制後襟不斷,而兩旁有擺,前襟兩截,而下有馬面褶,從兩旁起。”這種服裝所採用的質料和紋樣,按照規定,其所繡花紋與補子相同,《明史·輿服志》記載:正德十三年,“賜羣臣大紅貯絲羅紗各一。其服色,一品鬥牛,二品飛魚,三品蟒,四、五品麒麟,六、七品虎、彪;翰林科道不限品級皆與焉;惟部曹五品下不與。”明代官服繡麒麟,似不限四、五品,職位特殊的錦衣衛指揮侍衛等也能服用。

作爲朝服,麒麟袍可以說是非常華麗,其所繡花紋,除了胸前和後背兩組外,在肩袖的上端和腰下也均繡有花紋。而在左右肋下,各縫有一條本色製成的寬邊,這稱爲“擺”。

歷史上明朝的官員一般都穿什麼?官服又是什麼樣的?

這是我們比較熟知的一套衣服,爲官員們平日裏辦公所穿的衣服,其特點是:頭戴烏紗帽,身穿團領衫,腰間束帶。

帶烏紗帽、穿盤補服是明朝官員的主要服飾,而其最大的特點便是腹部的“補子”,根據其所繡圖案不同,很容易區分官職和品級。當然,這種袍服應用也比較廣泛,不僅官員可以用,宦官、士子、百姓也可以穿,不過顏色有所區分,且非命官無補子。同時,百姓所穿的盤領衣也必須避開玄色、紫色、綠色、柳黃、薑黃及明黃等顏色,其他如藍色、赭色等無限制,俗稱“雜色盤領衣”。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對文武官員的常服長度進行了規定:文官,白領至裔,去地一寸,袖長過手,復回至肘,公、侯、駙馬與文官同。武官去地五寸,袖長過手七寸。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則制定了“補子”制度,凡文武官員,不論級別,都必須在袍服的胸前和後背綴一方補子,文官用飛禽,武官用走獸,以示區別。

補子圖案也有詳細規定:公、侯、駙馬、伯爲麒麟、白澤;文官繡禽,以示文明:一品仙鶴,二品錦雞,三品孔雀,四品雲雁,五品白鷳,六品鷺鷥,七品鸂鶒,八品黃鸝,九品鵪鶉;武官繡獸,以示威猛:一品、二品獅子,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羆,六品、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馬;雜職則爲練鵲;風憲官則爲獬豸。除此之外,還有補子圖案爲蟒、鬥牛等題材的,這個屬於明代的“賜服”類。

公服、祭服和賜服

歷史上明朝的官員一般都穿什麼?官服又是什麼樣的? 第2張

1、公服:通常用於公事、常朝、謁見、婚禮時所穿的一種漢服,明朝公服仍然遵循唐宋時期,亦爲袍式,以袍的顏色,袍上繡花之花徑大小以及腰帶的質地分辨品級。這種服制爲盤領右衽袍,袖寬三尺,用紵絲或紗羅絹製作。袍服顏色,一至四品爲緋色,五至七品爲青色,八至九品爲綠色。按品級繡織各種大小不同的花紋。八品以下官員的公服沒有紋飾。穿公服時,頭上須戴襆頭。

2、祭服:也就是祭祀時所用的禮服。明代建立初期,朱元璋認爲古制太過繁瑣,因而只允許在祭天地、宗廟等特大典禮中採用袞冕之服,其餘大小祭祀一概不用。而且即便是袞冕,也只有皇帝、太子、親王、親王世子、郡王纔會常備,這使得冕服成了皇室的專屬,而羣臣於祭祀的場合則只有以樑冠、青衣、赤裳等所組成的祭服。

3、賜服:這個主要是皇帝特別賞賜的一種服飾,賞賜對象通常沒有限制,既有功臣勳戚、也有太監官宦,還有外國使節,區別於以上各類,主要有蟒服、飛魚服、鬥牛服、麒麟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