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在古代,戰爭結束後是如何打掃戰場的?如何處理屍體?

在古代,戰爭結束後是如何打掃戰場的?如何處理屍體?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7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古代人打仗這件事情還是非常有講究的,這是今天小編給大家說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戰後打掃戰場都是一項必做的工作,而打掃戰場中最爲重要的一項,便是處理戰死沙場的死屍,包括敵人的,這一方面是出於人道主義,另一方面則是爲了避免瘟疫的滋生,而這種工作通常都是由勝利一方承擔的。至於處理的方式,大致有以下五種:

在古代,戰爭結束後是如何打掃戰場的?如何處理屍體?

方式一:就地掩埋

這是比較常見的一種處理方式,通常戰勝一方會將己方的士兵單獨立墳掩埋,以求袍澤入土爲安。至於敵人的屍體,就沒有那麼好的待遇了,通常會集中進行掩埋,挖幾個乃至幾十個大坑,將屍體推進去掩埋完事,甚至直接尋找天然的深溝大壑,將屍體扔進去了事。

長平古戰場遺址屍骨坑

例如秦趙長平之戰,根據現代對長平古戰場遺址的發掘來看,秦軍在處理趙軍屍體時,便選擇了很多的天然溝壑,直接將趙軍屍體扔進去掩埋了事,這種方法比較省時省力。

方式二:放任不管

當然這裏指的放任不管,主要針對的是敵人的屍體,己方的屍體通常還是會進行處理的。於是這些屍體便被原封不動的仍在了戰場上,任由鳥獸蟲蟻分食,最終腐爛化成白骨。杜甫的《兵車行》裏面便有“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的詞句。

不過這種處理方式並非適用於任何時候和環境,一般情況下天氣嚴寒,或者風沙較大、環境乾燥的情況下才會採用,這種情況下屍體並不容易腐爛變質,從而導致瘟疫的發生。當然,也有故意棄之不顧,令其產生瘟疫的做法,例如曾經的蒙古大軍,甚至將死屍直接用投石車扔進對方城內,故意製造瘟疫。

在古代,戰爭結束後是如何打掃戰場的?如何處理屍體? 第2張

方式三:縱火焚燒

由於古人講究一個“入土爲安”,雖然生前爲敵人,但畢竟死者爲大,再加上大量焚燒屍體產生的氣味可想而知,因此我國古代很少採用這種方式。西方採取焚燒處理屍體的方式則比較多見,原因在於他們認爲火焰有淨化人靈魂的作用,這樣能夠使得死者升入天堂。

這種方式雖然避免了挖坑這種苦力活,也有效避免了產生瘟疫的不良後果,但想要大規模的燃燒屍體同樣不是易事,畢竟屍體可不是個易燃物,到了近現代還可以通過澆汽油來助燃,在古代可就沒有這麼好辦了。

因此,這種方式通常只能用於處理較少的屍體,如果屍體多大成千上萬具,這個工作量同樣難以估量,恐怕這也是這種方法在西方較爲流行,但在東方很少出現的原因之一,畢竟西方和東方在戰爭規模方面,還是存在天壤之別的。

方式四:築造“京觀”

《東周列國志》中有“潘黨請收晉屍,築爲'京觀',以彰武功於萬世”的記載,而明朝時期,張輔奉命進攻安南,也曾殺死兩千多名戰俘築京觀”。

這種方式簡單來說,就是將敵人的屍體堆積起來,一方面可以炫耀自己一方的戰績,另一方面則對敵人形成巨大的威懾。

當然,這種方式通常出現在進攻一方獲勝的情況下,畢竟是在敵國領土,就算產生瘟疫己方損失也不會太大。

在古代,戰爭結束後是如何打掃戰場的?如何處理屍體? 第3張

方式五:充作食物

這種方式雖然比較殘忍,但歷史上並非沒有出現過。《三國志·魏書·程昱傳》中便有“初,太祖(曹操)乏食,昱略其本縣,供三日糧,頗雜以人脯”的記載,當時曹軍糧草供應不足,曹軍便以人肉夾雜在軍糧之中,供士兵實用,而且一吃就是三天。

在軍糧匱乏的情況下,採用這種喪心病狂的處理方式倒也情有可原。而在五代十國時期,部分少數胡人政權,更是專門將老人孩子和婦女充作軍糧,他們將此稱之爲“兩腳羊”,簡直就是喪心病狂。

綜上所述,古代戰場上處理死屍的辦法通常便是以上五種,其中就地掩埋是比較常見的一種方式,其他幾種則比較少見,這也是現代通常會在古代戰場遺址發現“屍坑”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