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古代打掃戰場的時候 勝利一方是如何處理屍體的

古代打掃戰場的時候 勝利一方是如何處理屍體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古代戰場,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在人類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戰爭始終都沒有間斷過,它造成的社會動盪,一直吞噬着人類的生命,如同一個惡魔,與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如影隨形,沒有一刻離開。都知道,帶兵打仗,難免會有死傷,且面對大規模的戰爭,死亡的人數還不在少數。

古代打掃戰場的時候 勝利一方是如何處理屍體的

那麼,在出現死亡的時候,就要面對一個非常難辦的事情,那就是:戰爭結束以後,這些戰死的士兵或百姓的屍體應該如何處理?

古代的戰爭,還處於肉搏階段,不僅戰爭的規模和人數比較多,連每次戰爭的死亡人數都很多。而面對如此多的屍體,對於古代來說,處理起來也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面對無數的腐敗、變臭的屍體,打掃戰場就成了一個非常棘手的難題。

如果,處理不及時,不僅腐敗變質的味道令人窒息,更可怕的是很容易會形成大規模的瘟疫、爆發傳染病,從而,造成更多的傷亡。而且,處理不好就很容易讓用生命拼來的江山,成爲瘟疫爆發的病毒地區。相信,這是獲勝者最不願意看到的情景。

古代打掃戰場的時候 勝利一方是如何處理屍體的 第2張

其實,多數時候,打掃戰場是獲勝方的事情,而面對無數的屍體,最直接的處理辦法就是:掩埋。

通常情況下,主要由戰俘來擔任清理戰場,處理屍體的工作。方法很簡單,挖個坑,把屍體放到裏面,再蓋上土,搞定。後來,這個辦法從埋死人變成了埋活人,就是傳說中的“坑殺”,這種殘酷的手法在歷史上屢見不鮮。戰國時期秦軍坑殺40萬趙軍;秦末時期項羽坑殺了20萬秦軍,這些都是有名的案例。

除了掩埋處理屍體以外,古人還發明瞭一種較爲獨特的處理辦法,那就是用來“築京觀”。如果,這個詞看不明白的話,那說個直白點的形容詞,就是建一座“骷髏臺”。這個方法,是將戰敗的敵軍屍體全部堆積在道路的兩旁,用土蓋上,築成土堆,猶如金字塔一般,用來代表軍功。

最早關於築京觀的記載出現在《左傳》中:公元前597年,楚軍大勝晉軍,大臣潘黨建議把敵軍的屍首築成“京觀”,但是,楚莊王堅決反對。因爲,古代的明君聖主在討伐不敬之人時,纔將那些罪人築爲京觀,而這些陣亡的將士都是爲國盡忠犧牲,不能把他們築成京觀。

由此可見,當時築京觀的做法主要針對戰敗方。

古代打掃戰場的時候 勝利一方是如何處理屍體的 第3張

其實,關於京觀的記載,在各種史籍中也有很多,最沒臉的當屬隋煬帝。

隋煬帝時期,曾命大軍進軍高句麗,企圖舉兵佔領該地,充斥自己的統治疆土。但沒想到的是,高句麗軍民一條心,奮起抵抗,成功的殺退了隋朝入侵者,還斬殺了無數隋軍。爲了炫耀軍功,震懾隋軍,高句麗人便把這些戰死的隋軍將士的屍骨築起了京觀。

直到唐太宗時期,纔派人與高句麗國反覆談判,最終,他們同意拆除了京觀,將這些隋軍士兵的骸骨收拾起來,妥善安葬。到了清朝時期,築京觀的處理辦法被徹底廢止。因爲,滿人對戰爭屍體的處理辦法就是:就地掩埋。無論是敵人,還是自己人,全部都公平對待。

此外,在戰場上,另一種處理屍體的方法是火葬。

這種辦法比較科學,因爲,可以更好地避免屍體腐爛變質帶來的瘟疫。這種方法,在西方的戰爭中,時常被用到,在《伊利亞特》中對特洛伊戰爭就有相關記載。並且,西方人由於宗教的原因,信奉火的力量,認爲:火葬可以讓人的靈魂得到淨化,幫助死去的人早登極樂。

古代打掃戰場的時候 勝利一方是如何處理屍體的 第4張

然而,在中國關於火葬的最早記載出現在春秋戰國時期。

但當時,火葬是對人的一種具有侮辱性的刑罰,戰後用火焚燒的大多是敵人的屍體,這種行爲帶有侮辱性質。284年,燕軍圍攻齊國即墨,爲了激怒對方,他們將城外的墓地挖開,用大火焚燒。即墨人見到這樣的場景都痛哭流涕,想要出去與敵軍大戰,氣得不行。

由此,可以看出來,烈火焚屍對敵人是多麼大的嘲諷和激怒行爲。

東漢之後,隨着佛教傳入中國,印度僧人習慣火葬,這個習俗對中原人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很多民間的佛教信徒,慢慢的開始採取火葬的方式入殮。

此外,一直以來,清理戰場這種事情多由獲勝方完成。因爲,失敗的一方有時間還不如趕緊逃命,哪有功夫去管死去同伴的屍體。所以,勝利者士兵的屍體一般會妥善安葬,甚至,被帶回老家,交給親人安葬。其實,在古代,馬革裹屍是對古代戰士屍體最好的處理辦法,但前提是,你必須是獲勝方。

古代打掃戰場的時候 勝利一方是如何處理屍體的 第5張

而與獲勝方形成天壤之別的是失敗方,對於他們的屍體怎麼處理,要看對方的心情。好一點的是就地掩埋,但如果這片戰場不作爲勝利方佔領的領土,那失敗者的屍體多數會被丟棄在荒野,野獸分食是必然的結果。杜甫曾在他的《兵車行》中,對這種屍橫遍野的悽慘景象進行過描寫: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孃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云點行頻。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況復秦兵耐苦戰,被驅不異犬與雞。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溼聲啾啾!

古代打掃戰場的時候 勝利一方是如何處理屍體的 第6張

如果,這些方法還不夠慘,那還有一種非常殘忍的處理辦法,這種辦法可以說是令人瑟瑟發抖,甚至,想要作嘔,那就是:把敵軍的屍體變成獲勝方的軍糧。

這種極其殘忍,泯滅人性的做法,雖然,在歷史上很少見,但也不是沒有發生過。《三國志·魏書·程昱傳》中曾經記載,說曹軍斷糧之後,便把敵人的屍體充當軍糧,吃了整整三天。由此可見,在古代戰爭中,勝利者可以得到軍功,而失敗方,連自己的屍體如何處理都沒有辦法選擇,只能任人擺佈了。

參考資料:

【《左傳》、《伊利亞特》、《三國志·魏書·程昱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