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清朝時期的翰林院是什麼樣的?需要什麼標準才能進入?

清朝時期的翰林院是什麼樣的?需要什麼標準才能進入?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古代翰林院是讀書人聚集的地方,也是士人羣體中地位最高的士人們的聚集地。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小編一起看下去。

清朝時期出現了一個和科舉制度密切相關的中央集權機構。我們將這個機構稱爲翰林院。翰林院的設立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時期,在唐朝開元二十六年,也就是公元738年的時候,被正式設立。

這個機構從唐朝被設立開始,一直存續到清王朝的滅亡才真正的被廢止,這期間總共存在了有一千多年之久。翰林院最開始只是一個小規模的官方組織。

清朝時期的翰林院是什麼樣的?需要什麼標準才能進入?

經過歷朝歷代的不斷完善最終演變成了一個在朝堂之上可以稱的上是舉足輕重的封建統治機制。隨着時間在進入明清乃至清朝晚期以後。

“翰林院”發展的使命也逐漸開始衰落了下來。從留存下來的史料來看,翰林院的史學價值也越來越高。接下來,我們就共同來探究一下清朝的翰林院。

一、清代“翰林院”的職責和學士人選

1、清朝的“翰林院”的職責

首先,從職責方面來說,最初唐朝時期設立的“翰林學士”主要是用來負責草擬一些皇帝的機密詔制,而且這一時期“翰林院”的官員基本無特定的品秩。

通俗來說,進入翰林院之後也不會增加什麼品階。到了清朝時期,清代的“翰林院”所肩負的任務相對唐朝來說就顯得比較繁重了。根據相關史料記載,當時清代的翰林院不僅需要草擬詔書。

還需要進行一些外文的翻譯、對庶吉士進行考選;纂修各種史書等等,比起前朝的翰林大學士,清朝翰林大學士擁有了更多的實際權力。

2、清朝的“翰林院”的學士人選

唐朝時期剛設立翰林院,選取“翰林學士”的人選上帶有一種荒唐的氣息。很多人認爲能夠入值到“翰林院”的人基本都是一些學富五車、才高八斗的文人。

但是,在這個時期除了一些才高八斗的文人士子能夠有機會入值“翰林院”之外,其他的一些擅長諸如醫卜、方伎、書畫皆可入值“翰林院”。這也是之前爲什麼說翰林院是一個“雜留並處”的小規模官方機構的原因。

清朝時期的翰林院是什麼樣的?需要什麼標準才能進入? 第2張

“雜”就雜在這個地方。到了清朝時期,“翰林院”在經過了前面數十個朝代的精心完善之後,因此相較於唐朝時期最初設立時,清代的“翰林院”的人員選定就有了一個系統的提升和完善。

二、清朝時期進入“翰林院”途徑

清朝時期,一個普通人想要進入“翰林院”的途徑一般分爲三種,分別爲:科舉取士、特批以及“洋翰林”即西方傳教士或使臣來華,在這三種途徑當中,“科舉”是最爲常見的進入翰林院的方法。

1、殿試

相對於其他的兩種途徑來說,參加科舉考試像我國現在通過高考進入高等學府一樣,是清朝時期大多數普通的人進入“翰林院”的最佳方式。但是儘管如此,通過科舉取士進入翰林院也仍然有着一套非常嚴格的篩選標準。

一般來說,如果你想要獲的進入“翰林院”的資格,首先必須得參加科舉取士中的“會試”,參加會試的是各省已經中舉的舉人。所以說,如果你想要參加會試,首先就要通過鄉試成爲舉人。

就算是你通過了會試之後,也還需要參加一場複試,你以爲從這場複試當中脫穎而出就可以進入翰林院了嗎,不,這只是起點,考生還需要參與“殿試”。

殿試是由皇帝親自監考,這一場考試規格最爲特殊、嚴謹,因此到達這一輪考試的人可以說是同一批次中的舉人的佼佼者了。同時也可以說終於到達了整套科舉制度中最高級別的一段。

2、皇帝親自面試

清朝時期的翰林院是什麼樣的?需要什麼標準才能進入? 第3張

然而,你以爲參與要殿試就是招進入翰林院了嗎?並不是,儘管參加“殿試”的人員能力已經可以說是十分超羣,但離成爲一名真正的“翰林”還是存在着一段相當大的距離。

“殿試”的最終結果會像我們今天的考試一樣劃分等級,等級劃分爲三甲,而在這其中一甲只有三名,即我們熟知的狀元、榜眼和探花。

這三個人在可在“殿試”結婚揭曉後會獲得直接入值“翰林院”的資格,進入翰林院的職位也不同,一般來說狀元會授予翰林院修撰職位,榜眼和探花均授予翰林院編修職位。

當然,除了這三個人之外,“殿試”二甲的第一名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傳臚和朝考第一名也可以進入“翰林院”任職。除了這些人之外,二甲、三甲的考生要想進入翰林院就必須由統治者結合朝考成績。

還有殿試和複試的名次酌情進行選擇,也就是說實力已經發揮完了,下面就要看運氣了。有幸被選中的人員也並不是直接進入翰林院,而是進入“翰林院”附設的庶常館內學習。

我們稱之爲“庶吉士”。這些庶吉士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其實還是學生,因爲他們並不會被授予官職。因此,一場殿試當中被真正選拔出來的“翰林”只有“殿試”一甲前三名以及二甲第一名和朝考第一名的考生。

綜上所述,清朝想要進入翰林院還真的需要下一番苦功夫。能夠進入清朝翰林院的人也一般都是各個地區的佼佼者了。

我們也可以看得出來,清代翰林院與科舉制度息息相關,其內部也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