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漢代社會飲酒有什麼特色?飲酒階層有多廣泛?

漢代社會飲酒有什麼特色?飲酒階層有多廣泛?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漢朝時期,因爲釀酒技術的提高,釀酒的發展十分迅猛,飲酒也成爲了社會個階層普遍參與的活動。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酒成爲宮廷皇室、民間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君臣、朋友、親戚、家人之間,經常舉酒宴飲。節日、婚嫁、生誕、喪葬、祭祀等飲酒習俗姿態萬千,正所謂“百禮之會,非酒不行”。

一、日常宴飲

1.豪民宴飲

不僅皇室、官僚耽於宴飲,由商賈漁利、兼併土地而致富的大量“豪民”也競相效仿,常常在家中飲酒作樂,美其名曰“嘉會之好”。《漢書》卷八一《張禹傳》中描寫的宴飲場面,應該就是這類富人“嘉會之好”的景象:“常責師宜置酒設樂與弟子相娛”,“入後堂飲食,婦女相對,優人管絃,鏗鏘極樂,昏夜乃罷”。

《鹽鐵論》也記載了這樣的事實:“今俗因人之喪,以求酒肉,幸與小坐而責辨,歌舞俳優、連笑伎戲。”這種豪門富人的家庭宴飲,助長了飲酒、歌舞、百戲的聲勢,促進了酒業的發展,也正是誇耀豪富的有效手段,因而在貴族、富豪墓葬中表現這類內容的畫像最多。

如由四川省博物館收藏的、於一九七二年四川省大邑縣安仁填出土的東漢《丸劍宴舞畫像磚》就充分反映了富豪們的宴飲場面:畫面的右上方有一個赤臂男子右手持劍,左肘“跳瓶”,他的左邊是一個雙手“跳丸”的男子。右下方頭上梳雙髻的女子,手持長巾,婆娑而舞,袖巾佩麗。

漢代社會飲酒有什麼特色?飲酒階層有多廣泛?

她的左邊有一個人右手握槌,擊鼓伴奏,身後有兩個席地而坐、手持排簫的樂人,正在吹奏。左上方一男一女蓆地而坐,男者頭上戴冠,身着寬袖長袍,長袖飄拂。女者頭上梳雙髻,正在觀賞。中間有兩個酒尊,尊中有勺,後右及左下角有二幾。整個畫面充滿了歡樂和諧的氣氛。

類似這樣的漢墓壁畫和畫像石、畫像磚,在河南、四川、山東等地都有發現。豪門地主沉醉於酒宴之中,或宴飲觀舞,或猜拳飲酒,或相對博弈。在漢賦中,我們還可以看到對豪民們酌酒爲歡的描寫。飲酒賦詩,詠志抒懷,成爲漢代文人雅士及時行樂思想的具體行爲。當時的詩人和詩歌也與飲酒關係密切。

2.漢代婦女飲酒

值得注意的是,漢代各飲酒階層除了有男士,也有女士。漢代婦女同酒業發展的關係極爲密切,不僅有大量女子從事釀酒、酤酒行業,而且在飲酒活動中女子也積極參與。從上述飲酒的場合中,我們經常看到女子的身影。不僅如此,女性自行聚會飲酒,女子單獨會見男客,與男子一起飲酒,一起出行,在漢代也是平常現象。

如《隴西行》就是讚美隴西好婦善持門戶、單獨接待客人的詩。這位能幹得好婦既熱情,又禮貌地接待,使客人滿意地感嘆道:“取婦得如此,齊姜亦不如。健婦持門戶,亦勝一丈夫。”漢畫中表現女子單獨飲酒的題材也清晰可見。如於1991年7月出土於河南偃師市辛村的新莽壁畫墓中室東壁有一幅《女子宴飲圖》。

該圖上部繪四名女子,分着紫袍、紅袍,正在兩兩相對飲酒,猜拳行令,人物中間放着酒尊、托盤和耳杯。下部右邊兩個人正在猜拳行令,左邊有三個女子,其中穿紫紅色長裙的尊者呈醉酒態,被兩個侍女攙扶,推測爲已經喝醉的女主人。畫師用筆簡練、生動逼真地塑造了這一人物形象,把她袒胸露肚、左右搖晃、醉意朦朧的醉態表現得淋漓盡致。

而且在畫面的安排上,突出了醉態女子的地位,從對她的服飾、身段、神態處理上,絲毫沒有貶低之意,還通過兩邊相對矮小的侍者襯托了她的尊貴。這說明漢代女人飲酒是正常現象,即使醉酒失態也被看做平常之事,甚至有被作爲酒徒來誇讚的可能。

漢代社會飲酒有什麼特色?飲酒階層有多廣泛? 第2張

又如現存藏於四川省博物館藏,於四川省大邑縣王泗鄉彙集的,東漢《宴飲畫像磚》展現另一番女子宴飲的畫面:帷幔下三人,蓆地而坐。右邊一女子捧盤,向中間的女子進食,概爲女主人,梳圓髻,左手持箸,嚮盤內取食。盤下有一鉢。其身後女子亦梳圓髻,手捧之物似奩,可能是侍者,後壁上有“嘉禾“狀物。此磚反映女子內室生活的情景。

二、婚喪生前飲酒

1.婚嫁飲酒

漢代的結婚禮俗基本承襲了先秦結婚程序的“六禮”,即納彩、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但由於“六禮”過於程式化,而且比較繁瑣,所以普通百姓操辦婚事更加實際,大多不拘泥於“六禮”。皇室和貴族的婚禮雖然隆重,但也不完全按“六禮”行事。在這六個步驟中,“親迎”即婚日是必然飲酒的。

漢代婚禮飲酒,主要指婚宴飲酒和飲“合巹”酒。其它幾個步驟雖然比較靈活,但按先秦禮儀都有飲醴以成禮的規矩,不過無親友相慶賀之禮,“婚禮不賀,人之序也。”至漢代纔有夫家受賓客之賀的禮俗,而其它步驟飲醴的習俗,從傳世文獻中卻不多見。

楊樹達在《漢代婚喪禮俗考》中輯錄:“納彩,《通典五十八》雲:‘納綵女家答辭,末雲:奉酒肉若干,再拜反命,…其禮物凡三十種,各有謁文,其中包括清酒、白酒。”《史記·項羽紀》:“張良出,要項伯。項伯即入見沛公。沛公奉卮酒爲壽,約爲婚姻,”這當是納彩酒。但主要還是婚日飲酒,即婚宴酒和合巹酒。

①婚宴飲酒

兩漢時期,民衆在婚娶之時也會置備酒宴以款待前來慶賀之賓客,特別是權貴娶妻,除了親朋好友,還有攀援附勢的人紛紛前來祝賀。據《後漢書》卷八二上《方術列傳李郃傳》記載:“時大將軍竇憲納妻,天下郡國皆有禮慶,郡亦遣使。”可見婚禮規模之大。民間百姓婚禮也竭盡全力辦好酒宴,即使貧窮人家,也要勉強爲之。

漢代陳平結婚時貧窮,無力設置酒宴,得岳父資助酒肉方得完婚。婚宴“非酒不行”,這從漢宣帝下詔解除禁酒令可以看出。漢宣帝順應民情,下詔宣佈婚慶飲酒的合法性,既表明當權者施以仁政,又表明婚禮以酒食相慶是人情所好,民風所爲,不是統治者法令所能完全禁止的。

漢代社會飲酒有什麼特色?飲酒階層有多廣泛? 第3張

漢代婚禮上賓客飲酒慶賀巍然成風。東漢王符所著之《潛夫論》當中即描述了貴戚婚娶隆重的場景。參加婚禮之賓客,往往飲酒戲謔,縱情歡樂。富貴者婚禮慶賀宴請賓客人數衆多,費用奢侈,而貧窮者也競相效仿,勉力而爲。

②新婚夫妻飲合巹酒

合巹酒即是將一個瓠剖成兩半盛上酒,夫妻二人各執其一,交杯共飲,象徵夫婦二人合爲一體,永結同心。這在漢代婚宴中是最重要的儀式之一,所以,婚禮又被稱爲“合巹禮”,這種習俗漢以前就有。漢代飲合巹酒,除了用以瓠剖開的瓢以外,還有專用的合巹杯,形象各異。

在河北省滿城縣中山靖王劉勝之妻竇綰墓中,出土一件青銅合巹杯,是由兩件高足杯聯成,杯皆爲圓口,淺腹,杯足上部爲竹節狀,下部呈喇叭口形。兩杯之間有圓雕朱雀、白虎各一,朱雀立於白虎背上,口銜玉環,雙翼舒展,長尾上翹,其腹部左右各連一杯。

白虎四肢斜撐於杯足之上,做昂首長嘯狀。杯身及杯足共鑲嵌圓形、心形綠松石二十六顆,朱雀身上有錯金短羽長翎,頸胸部共嵌圓形及心形綠松石四顆,器高11.2釐米。

2.生誕飲酒

如果說婚宴飲合巹酒是人生的高潮,那麼作爲人生起點的誕生,也同樣是人生大事,必然要舉行相應的儀式,表示祝賀。在這類儀式中,飲酒同樣是必不可少的。

漢代很看重血緣關係,“添丁進口”意味着家庭血緣有人繼承,家族延續得到保證。所以嬰兒還未降生.就會引起父母及整個家族的重視,如胎教、起名字、卜算出生日期等。嬰兒一經降生,鄰里、親朋、好友要送羊酒表示祝賀。

漢代社會飲酒有什麼特色?飲酒階層有多廣泛? 第4張

3.喪葬飲酒

作爲人生終點的死亡,則同樣也是人生大事,必然要舉行相應的儀式,寄託哀思。依《禮記·雜記下》記載長輩去世後,安葬及服喪期間不得飲酒食肉,只能蔬食飲水。這就是《禮記·曲禮上》所說的“食於喪者之側未嘗飽也”。不過服喪者有病,或者年齡在70歲以上的,可以飲酒食肉。

這些禮儀,確實地得到大多數上層社會的遵守。皇帝駕崩視爲大喪,全國上下都要不進酒肉,停止娛樂活動。昌邑王劉賀帝位被廢的理由之一,就是他在爲昭帝服喪期間“與從官官奴夜飲,湛沔於酒。詔太官上乘輿食如故。”“是從官出私買雞豚”

除漢文帝外,概兩漢皇帝大喪期間都是如此,只有漢文帝下詔:“無禁取婦嫁女祠祀飲酒食肉。學者對漢代的喪葬習俗也進行了較爲細緻的考察。一般認爲,儘管禮制對喪葬期間的行爲有如上嚴格規定,但在下葬時卻出現與這些規定相背離的現象。兩漢時期喪家在舉行葬禮時要設酒宴款待弔唁者,這種情形至西漢中期已相當普遍,並延續到東漢末年。

漢代民間並未完全遵行儒家之喪葬禮儀,喪家對於來弔喪之賓客,娛之以樂,饗之以酒肉。王符、崔宴都對當時民間喪禮期間大饗賓客之風痛心疾首,認爲這是大違儒家之制。但從另一個側面也反映了兩漢時期民間喪葬仍崇尚“盛饗賓旅”,以至“天下跋慕”。可見喪禮中饗賓飲酒食肉確爲民間人情之所好,非儒家禮制能約束得了的。

漢代社會飲酒有什麼特色?飲酒階層有多廣泛? 第5張

三、總結

漢代文獻中有大量關於飲酒的記載,出土的漢代畫像磚、壁畫、帛畫也有很多關於宴飲情景的形象描繪。酒事活動頻繁,飲酒階層廣泛,成爲漢代社會飲酒的特點。

這些特點不僅可以反映出漢代的社會風貌和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狀況,而且在中國傳統飲酒習俗中起了一個承先啓後的作用。時至今日的許多飲酒習俗,都起源於漢代。因而通過傳世文獻和考古資料勾稽漢代飲酒之俗,是研究漢代酒業發展和中國酒史的一個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