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吳王劉濞發起七國之亂的原因是什麼?

吳王劉濞發起七國之亂的原因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漢朝的諸侯王中,吳王劉濞的經歷算是比較傳奇的了。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劉濞因軍功和現實需要被封爲吳王,又因造反作亂導致身死國滅,人生起伏比較大了。他歷經漢高帝、漢惠帝、呂后、漢文帝和漢景帝五位帝后執政,創造了十幾年不朝見皇帝的記錄,最終以老邁之軀死在異國他鄉,經歷了漢朝從無爲而治到有位而治的轉變歷程。

劉濞登上歷史舞臺和他父親有很大關係。他父親劉仲被劉邦封爲代王,用以防備北方的匈奴,但是劉仲見到匈奴入侵之後就棄城逃跑了。劉邦看在劉仲是自己哥哥的份上,只是將他廢除王位並封爲郃陽侯,於是劉仲的兒子們就無人有資格能繼承王位了。到了漢高帝十一年,年僅二十歲的沛侯劉濞跟隨劉邦平定英布的叛亂,展現出了一定的軍事能力。劉邦考慮到吳、會稽人剽悍難治,便封劉濞爲吳王,封國擁有三個郡五十三座城池。不過,令劉邦糟心的是,劉邦在封完吳王后找人給劉濞相面,相士說這人會謀反。奈何木已成舟,劉邦只好撫着劉濞的背說,“五十年後東南會有人謀反,應該是你吧;都是老劉家的人,可不要謀反。”劉濞當時也只能磕頭說不敢。

到漢文帝立太子之後,由於吳王太子被皇太子(後來的漢景帝)給打死了,劉濞開始了巨大轉變。一次,吳王太子進京朝見,得以陪皇太子喝酒下棋。這本是來說拉關係的好事,但是吳王太子脾氣也很橫,就與皇太子在下棋時發生爭執,用《史記》的話說是“吳太子師傅皆楚人,輕悍,又素驕,博,爭道,不恭”,皇太子一怒之下用棋盤打死了吳王太子。漢文帝見此,就將吳王太子的屍體送回吳國安葬,也沒處罰皇太子,引起了吳王劉濞的不滿。劉濞將屍體送回長安,還說“都是老劉家的,死哪就葬哪,幹嘛把屍體運回來”。

吳王劉濞發起七國之亂的原因是什麼?

從此,劉濞開始失藩臣之禮,經常稱病不朝見皇帝。朝廷也知道吳王不朝見的原因,連續抓了幾個來京朝見的吳國使者,嚇得吳王開始籌劃造反之事。只有一個使者對漢文帝說,吳王稱病是沒辦法的事情,害怕被朝廷誅殺,希望皇帝給吳王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漢文帝聽後,賜給吳王幾和手杖,告訴他年老了,可以不用來長安朝見皇帝。吳王一看沒啥事了,也就放鬆了造反的計劃。

然而,吳王劉濞是最有實力謀反的,也是最有謀反特徵的。漢朝初年,從中央政府到諸侯國都在採取休養生息的政策,吳國也不例外,但吳國更富有、實力更強。吳國有銅山又有海鹽,因此吳國老百姓都不用交稅,士兵服役還有代役金,最關鍵的是吳國還拿錢慰問有才能的人,也給老百姓發錢,所以吳國老百姓比較富有,幸福指數比中央政府和其他諸侯國要高得多。此外,吳王劉濞收納亡命之徒,從來都不將其他地方來的逃犯交出去。

因此,晁錯纔會說吳王

“乃益驕溢,即山鑄錢,煮海水爲鹽,誘天下亡人,謀作亂。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

漢景帝採納晁錯的削藩令後,吳國被削掉豫章郡和會稽郡,直接被端掉了錢袋子。於是,新仇舊恨相疊加,吳王下定決心謀反。吳王最先找到以勇武聞名的膠西王,自己親自擔任使者,與膠西王簽訂造反的盟約;又在國內徵兵二十幾萬,徵兵標準是“下至十四歲,上至六十二歲”,並聯合東越國;與楚軍聯合後,給諸侯發出通告,吳國願意做諸侯國的錢袋子,吳國的錢也就是所有造反諸侯王的錢,可以隨便用;最後,率吳楚聯軍近五十萬全力西進長安。

不過嘛,由於造反作亂再加上長期不打仗的因素,吳王將軍隊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先拒絕手下大將田祿伯關於率五萬人“別循江淮而上,收淮南、長沙,入武關,與大王會”的建議,再拒絕少將桓將軍關於“原大王所過城邑不下,直棄去,疾西據雒陽武庫,食敖倉粟,阻山河之險以令諸侯,雖毋入關,天下固已定矣”的建議。因此,吳楚聯軍與樑國軍隊死磕了一個多月,最後被太尉周亞夫一戰擊敗;吳王也在逃到東越後,被東越人殺死作爲投名狀。

吳王劉濞發起七國之亂的原因是什麼? 第2張

吳王劉濞最終驗證了劉邦預言的結果—“漢後五十年東南有亂者,豈若邪”。不過,這場謀反起因始於,吳王太子被皇太子殺死而皇太子沒有受到任何處罰,吳王對此很不忿。後來,這場皇太子殺人案演變成了朝廷與諸侯國之間的法制案,吳王不僅沒有爲自己的兒子討到說法,還時刻擔心自己被誅殺,於是就選擇了謀反作亂;漢文帝也因這個殺人案選擇忍讓吳王的無禮行爲,暫時延緩了這場反叛。隨着諸侯國力量的逐步強大,漢朝廷與諸侯國的力量對比發生了重大變化,於是矛盾就自然而然產生、發展和激化。晁錯建議漢景帝削掉吳國的豫章郡和會稽郡,一刀直接砍在吳國的命脈上,吳王劉濞下定決心起兵反叛。儘管其他諸侯王對削藩非常不滿,但是很少人率先想到去謀反。因此可以說,吳王劉濞的反叛雖因封國利益嚴重受損,但也不過是之前兒子被殺後謀反的延續,只是規模更大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