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司馬師偷偷養了三千死士,爲何沒有暴露呢?

司馬師偷偷養了三千死士,爲何沒有暴露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司馬師偷偷養士的這件事情,記載在《晉書》中:“初,帝陰養死士三千,散在人間,至是一朝而集,衆莫知所出也。”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司馬懿在發動高平陵政變的時候,頭天晚上把這件事給兩個兒子說了。兩個兒子是截然不同的反應,一整晚都沒有睡覺。而司馬師不但像平常那樣呼呼大睡,而且第二天早上就進行了周密的安排。並且突然就冒出了三千人來。大家問他,才知道他原來早就在“陰養死士”。

因此這裏就有一個問題,司馬師偷偷地養這麼多死士,他是怎麼做到的。難道不會被人發現嗎?

實際上,當我們在讀這段史料的時候,我們發現這段史料太具有文學描寫的成分了。這就是一段人物對比描寫的寫法,拿司馬昭與司馬師進行對比。司馬昭是一個稍微有點膽小怕事的人,竟然嚇得整晚睡不着。而司馬師卻像平常一樣,睡得很好。司馬昭睡不着,可是一整晚,他卻又什麼事也沒做,只是在牀上滾來滾去而已。根本沒有爲政變做過什麼積極的建設性的事情。司馬師呢?很早就知道他爹會發動政變,因此早早就做好了“陰養死士”的準備。頭天晚上還睡得很好,一點兒都沒有心理負擔。第二天佈置準備,安排得井井有條。

由於這一段話太像把司馬師與司馬昭進行對比的文學描寫,因此便讓人感到,這一段似乎太具有文學描寫性。而因爲太具有文學描寫性,因此其真實性,便非常值得懷疑了。

魯迅曾評價《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所謂“史家之絕唱”,就是說《史記》的史學價值很高。所謂“無韻之離騷”,就是說《史記》實在是太像一部文學作品,太像一部像《離騷》那樣的,需要依靠想象來完成的文學作品。《晉書》當然不是史記,不過,卻也有着像《史記》一樣的文學描寫特徵。

司馬師偷偷養了三千死士,爲何沒有暴露呢?

那麼,是不是說,因爲這一段描寫文學性很強,因此是史學家虛構的,很不真實呢?

這一點也不一定。實際上,如果從司馬師的人生經歷來看,他完全是做得到這一點的。司馬懿去世,他接過司馬懿手中的權力,穩定了政局。後來,當朝廷中又有人不滿時,他發動了一次政變,不但殺掉了政敵,而且還換了皇帝。尤其是在臨終前,冷靜地把權力交給了弟弟司馬昭,實現了權力的平穩過渡。從這些都可以看出,司馬師實際上是一個心思縝密,能力突出的人。若不是後來在戰場上被人射中眼睛,意外身亡。那麼,最終奪取曹魏江山的人,可能就是司馬師,拖不到司馬炎的時候了。

而他的弟弟司馬昭就沒有他強悍,在奪權問題上也沒有他乾淨利落。有一句“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既說明司馬昭有野心,但是同時也說明司馬昭做事不利落,優柔寡斷,搞得天下人都知道他要奪權了,最終他卻還是沒有奪權。

司馬師能夠做出這樣的事情,還說明司馬家族想要奪取曹魏的政權,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至少史書上寫這麼一句,就是要表達這個意思。

司馬師偷偷養了三千死士,爲何沒有暴露呢? 第2張

一直以來,我們都認爲司馬懿最終奪權,是被逼迫的結果。司馬懿是一個能力卓著的人,但是從曹操開始,他就被猜忌。曹操當年就在毫無根據的情況下,說司馬懿有“狼顧之相”,不會“久居人下”,因此還曾提醒曹丕注意。曹丕當然一直重用司馬懿,但是他託孤的時候,卻把司馬懿排在最後。後來曹叡又在託孤的時候,也把司馬懿排在最後。這些其實就是實實在在的打壓。曹爽上臺以後,就聯絡各方,極力打壓司馬懿,把他從太尉變成太傅,奪了他的兵權。可見對司馬懿的打壓,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程度。

我們當然不否認曹氏家族一直在打壓司馬懿。但司馬師“陰養死士”這件事,也說明司馬家族早就做好了造反奪權的準備了。

至於司馬師的這些“死士”養在哪裏,這些人是由什麼構成的,其實也不難猜測。由於司馬家族長期統領軍隊,多次在外面打仗。因此,這些士兵,很大一種可能是來自於司馬家族的嫡系軍隊裏。爲了方便造反,讓他們裝成老百姓,散落民間,然後在關鍵時刻發揮作用。

因爲他們是經過司馬師精挑細選的人,因此他們有嚴密的組織紀律,最終沒有一個人暴露。這也說明司馬師做事,確實是相當縝密的。

不過,由於曹爽這個人太慫,再加上司馬懿父子做了周密的準備工作,又獲得了太后在政治上以及太尉在軍事上的支持。因此,實際上這些死士,在政變中並沒有發揮什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