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被稱爲戰神的李牧,真的是戰無不勝嗎?

被稱爲戰神的李牧,真的是戰無不勝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們爲了擴大疆界、廣納賢良異士,因此當時出現了一批傑出的人才。白起、李牧、廉頗、王翦是戰國的四大名將,他們驍勇善戰、勇猛無畏,將英雄的氣概展現得淋漓盡致,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經剖析了戰國名將廉頗在長平之戰後的境況,他的結局終究也是如辛棄疾文中所寫“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實在是令人感到惋惜。李牧呢,他指揮過多次作戰,屢戰屢勝,在他的作戰史上就沒有“失敗”二字。後人將其稱作“戰神”,來緬懷紀念他。

被稱爲戰神的李牧,真的是戰無不勝嗎?

01只守不攻,隱藏實力

戰國時期的趙國,處境是很複雜的,它是離匈奴距離最近的國家,稍不注意就會讓匈奴有機可乘、進犯趙國。趙也是運用各種方式來抵禦匈奴,保衛領土。李牧就是同匈奴鬥智鬥勇的將領之一。

李牧當時還不是有名的軍事家,只是一名再普通不過的小將領,他普通到什麼程度呢?同在朝廷中工作的官員沒有一個人看得起他,他不僅沒有軍功,作戰方式也“畏首畏尾”,讓人瞧不起。

李牧對待多次進犯的匈奴一直採取只守不攻的作戰方法,他在趙國與匈奴的交界處附近修築了烽火臺,派遣士兵時刻注意匈奴的一舉一動。他對士兵說:“只要匈奴進攻,你們就趕快回來,不許和他們打起來,誰要是與匈奴去硬拼,我會先殺了你。”

士兵們聽從了李牧的指示,只要匈奴進犯,就點燃烽火臺,從不去迎戰。雙方就這樣和平相處了數年,李牧的部隊幾年來沒有損傷一兵一卒。他的這種作戰方式,讓匈奴人的氣焰增長,他們認爲李牧膽小怕事,從不把他放在心上。

其實李牧的一直在隱藏自己的實力,他清楚地知道,當時的趙國無論兵力還是火力,都無法與家大業大的匈奴相抗衡。就算謀策到位,將匈奴擊退,自己的部隊也難免不會有損失。

後來,趙王認爲李牧沒有能力,將他撤職後,派去了一個有經驗的將領。新的將領致力於與匈奴火拼,但每次作戰都是戰敗而歸的結果。那時候百姓活得苦不堪言,邊疆一直處於危險之中,這件事也足以說明李牧之前的做法是正確的。

02數次擊退秦軍

公元前246年以後,趙國大將藺相如逝世,廉頗出走他鄉,朝中沒有可用的人才,趙王無奈之下只能將自己的大國希冀寄託在李牧身上。此後幾年李牧成功攻打燕國,佔領了一座城池。而秦國趁此機會迅速奪得魏國大批領土,以此爲要挾,讓魏國來對抗趙國。

趙王剛開始派出一名驍勇善戰的將軍與之對抗,結果慘敗,痛失了十萬兵力。在這情況危急之下,趙王將這個任務交給了李牧,他運用自己獨特的作戰方式,大破秦軍十萬餘兵力。

這次戰爭後趙王對李牧刮目相看,給予他武安君的封號。第二年,秦國再次進攻趙國,李牧出戰,雖然這次趙軍損失不小,但也給了秦軍重重的一擊。

通過這幾次失敗後,秦軍知道有李牧在趙國就很難攻打,他開始聯合其他的國家一同對付趙國,可李牧怎會讓他如願?他先後多次擊退秦軍,其中秦國將領桓齮被李牧打的改名換姓。

03屢戰屢勝,慘遭陷害

公元前232年,秦王嬴政野心很大,想要統一六國,建立強大的秦帝國。在秦朝逐漸強盛之時,他將目光看向了趙國,派遣精兵良將攻打趙國。在此之前,秦軍有着精密的作戰計劃,可進擊到番吾時,時值作戰的是李牧,秦軍遲遲沒有突破這座城池。

李牧知曉秦軍的作戰計劃,準備採用北攻南守的戰策,想集中自己的兵力逐個擊破多方勢力。在攻打一方時,其餘部隊只守不攻,儘量將損失降低到最小。

在李牧的指揮下,他重創了想要北進遠程侵犯的一方秦軍,獲得勝利之後,又迅速回到邯鄲與司馬尚將領合力攻擊南路進軍的秦軍。秦軍在得知李牧已經打敗北路軍後,覺得這場戰爭很難取得獲勝,稍不留神還會損失慘重。思慮再三,秦師決定撤軍回城,再作打算。

李牧在任命大將軍的數年間,指揮過大大小小几十次的戰爭,每次戰爭都獲得了勝利。他當時被趙國的子民們認爲是不敗戰神轉世,對他有着崇高的尊敬。趙王也是十分信任他,將多次重要戰役都交託於他。

被稱爲戰神的李牧,真的是戰無不勝嗎? 第2張

秦國將領王翦知道要想攻打趙國,要先將李牧除去。王翦重金收買了奸臣郭開,兩人合力設計李牧,讓他要背叛趙國的消息想方設法傳入到趙王耳裏。趙王聽到這些後,不顧事實的真相,就佈置陷阱引李牧進入,隨即斬殺。

04總結:

李牧勤勤懇懇保衛趙國數十載,只因小人的幾句謠言,趙王就被迷惑,殺害了他,真的是讓人無比地心寒啊。轉念一想,李牧有如此結局也是必然的局面,他的軍事能力很強,面對戰局不急躁,能夠穩得下性子,打勝一次次戰爭。這樣優秀的他怎能不招人嫉妒呢?

後人知道李牧戰無不勝的事情後,多多少少都覺得有些神化了,一個人怎麼可能沒有失敗過。其實,在我看來李牧也不過是被封建時代束縛得一個平凡又悲壯的可憐人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