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建唐之初,開國功臣劉文靜爲什麼會被殺呢?

建唐之初,開國功臣劉文靜爲什麼會被殺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淵和李世民的矛盾早就有了苗頭。那就是建唐之初,開國功臣劉文靜被殺。這兩者之間有聯繫嗎?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建唐之初,開國功臣劉文靜爲什麼會被殺呢?

還是老套路,咱們先聊聊故事吧。

劉文靜(568—619),首都戶口,爺爺劉懿是北周的石州刺史,老爸劉韶是隋朝的高級將領,在戰場上陣亡殉國,被隋朝政府追贈爲儀同三司。

劉文靜雖然不是含着金鑰匙出生,可這樣的家庭背景,註定了他的人生不會平庸。據史料記載,劉文靜是個器宇軒昂,風流倜儻的大帥哥,而且胸懷大志,謀略過人,因爲父親的功勞,早年承襲了儀同三司的待遇,後來出任晉陽縣令。

隋朝幾乎有個定律:有顏值、有氣質、有才華,還有雄心壯志的官宦子弟,多數都有一顆躁動不安的心,比如李密、楊玄感、劉文靜等人。

時值天下大亂,各地起義軍氾濫成災,隋朝政府幾乎失去了抵抗的能力,劉文靜便想着搞出點什麼事兒,專業的說法叫政治創業。

劉文靜是個有能力的人,尋常的官員自然入不了他的法眼,在茫茫人海中搜尋了一段時間之後,劉文靜將目光鎖定在太原留守李淵、晉陽宮副監裴寂、李淵二公子李世民的身上,經過一番刻意結交,大家成了好朋友。

隋大業十三年(617),劉文靜被捕入獄,原因是和瓦崗軍首領李密有姻親關係

說白了,當時李淵正在謀劃起兵造反,劉文靜在他的地盤被抓,根本就沒有生命危險,可起兵畢竟是大事,在摸清楚劉文靜的態度之前,不能不謹慎啊。

有一天晚上,李世民來到了大牢之中。

劉文靜:“喲,二公子來了?”

李世民:“嗯,咱們不談兒女私情,聊點兒天下大事。”

劉文靜聞絃歌而知雅意,他先把李世民誇了一番,隨後說出了他的看法:李密圍攻洛陽,皇帝又遠在江都,各地起義軍氾濫,形勢一片大好。如果唐國公能夠振臂一呼,高舉義旗,天下不難平定。隋末戰亂以來,太原還算是平靜,許多盜賊、流民都願意前來避難,如果唐國公可以將他們召集起來,可立得十萬大軍,到時候趁着東都內亂,中央朝廷無暇他顧的良機,一舉拿下關中,挾天子以令諸侯,不到半年時間就可以完成帝業。

事實上,劉文靜的想法和李淵不謀而合。人生貴在缺少知己,面對掏心掏肺的劉文靜,李淵確實沒啥可隱瞞的,也沒有再繼續觀察的理由。

把劉文靜放出來,他以後就是老子的人了。

男人和女人,一旦突破了身體的防線,關係就會發生質變。

男人和男人,一旦突破了心理的防線,關係也會發生質變。

從此時開始,劉文靜正式成爲李淵的座上賓,在李淵的造反事業中,劉文靜發揮着不可忽視的作用。當時,馬仔劉武周弄死了自己的老闆王仁恭,監軍高君雅、王威擔心北部的局勢變得混亂,於是勸李淵招兵買馬,先行平叛。

李淵思來想去,覺得劉文靜是最能貫徹他戰略思想的人,於是任命他爲招兵的主要負責人,幾天的時間,劉文靜就給他弄來了好幾萬人馬。

出山第一功,你值得擁有。

李淵在太原起兵之後,開設大將軍府,劉文靜擔任大將軍府司馬,裴寂擔任大將軍府長史。劉文靜認爲,李淵的軍勢雖然很浩大,可北方的突厥卻是心腹之患,因此主動請求前往突厥,爲李淵解決這個麻煩。

到達突厥之後,劉文靜靠着三寸不爛之舌,成功說服始畢可汗和李淵合作,條件便是大家一起進長安,政權、土地歸李淵所有,金銀珠寶、美女都歸始畢可汗所有。雖然有點兒賣國的嫌疑,可是對李淵來說,劉文靜既解決了太原城的後顧之憂,又帶回來2000匹戰馬和數百名突厥精騎,可謂功德圓滿。

李淵圍攻長安的時候,給劉文靜安排了一個活計:防守隋朝大將屈突通。

當時,劉文靜認爲潼關是戰略要地,因此將大軍轉移到潼關以西。屈突通派大將桑顯和前來交戰,劉文靜率衆頑強抵抗,隨後乘敵軍鬆懈之際,派遣大軍繞道,直接滅了桑顯和的主力部隊。屈突通見勢不妙,準備逃奔洛陽,劉文靜率軍在後面徹夜追擊,最後成功俘獲屈突通,爲李淵立下了汗馬功勞。

隋大業十三年(617)十一月,李淵進位大丞相,劉文靜改任大丞相府司馬,進封光祿大夫、魯國公。武德元年(618),李淵登基稱帝,劉文靜被封爲門下省納言。納言是唐朝建國之初的官職,後來改爲門下省侍中,其實就是宰相。

不管是劉文靜,還是裴寂等人,他們把腦袋拴在褲腰帶上,想的事無非是李淵做皇帝后能夠加官晉爵,光宗耀祖。劉文靜做了門下省的領導,也有魯國公的爵位,按理說應該功德圓滿了,可他的心裏就是不太舒服。

原因很簡單:裴寂是尚書右僕射、魏國公。

在唐朝的官職體系,納言和尚書右僕射都是宰相,可尚書右僕射是從二品,而納言是正三品,說白了,劉文靜比裴寂的政治地位要低一級。

客觀地說,和裴寂相比,劉文靜學識淵博,能說會道,還會領軍打仗,運籌帷幄,堪稱是文武全才。事實上,劉文靜自己也是這樣想的,他覺得裴寂只不過擅長溜鬚拍馬,取悅李淵,總覺得李淵是在偏袒裴寂。

好吧,大家都還在創業,這口氣就先忍下了。

武德元年(618)七月,西秦霸王薛舉侵犯涇州,李淵任命李世民爲行軍大元帥,劉文靜擔任元帥府長史。然而,李世民卻在半路高燒不止,拉起了肚子,於是將軍務全權委託給劉文靜和殷開山。這哥倆不聽李世民的囑咐,擅自出兵,結果大敗而歸,回朝之後,劉文靜被李淵剝奪了所有官職。

武德元年(618)八月,李世民、劉文靜等人再度發兵,成功將薛家父子剿滅。劉文靜原以爲李淵會將他官復原職,誰曾想,李淵的詔書竟然是這樣的:恢復劉文靜光祿大夫、魯國公的爵位,加封民部尚書(戶部尚書),領陝東道行臺左僕射。

俺們之前可是朝廷的納言,名副其實的宰相啊,如今卻成了小小的民部尚書,裴寂的下屬?還給俺們來了個陝東道行臺的宰相,虛職啊!

喜歡和別人攀比,是人類的天性。

劉文靜、裴寂和李淵三人原本就是好朋友,劉文靜嫉妒裴寂,這種事情自然拿不上臺面去說,因此他想了一個比較愚蠢的辦法:每次他們二人在李淵面前奏對的時候,凡是裴寂認爲正確的,劉文靜都要提出反對意見。

建唐之初,開國功臣劉文靜爲什麼會被殺呢? 第2張

起初,李淵和裴寂還以爲劉文靜確實是因爲意見不一致,纔會在朝堂上唱反調,久而久之,他們終於發現劉文靜這是在故意搞事情。劉文靜的行爲讓李淵非常不痛快,裴寂更像是吃了蒼蠅似的。

如果劉文靜的才華比不了裴寂,那麼裴寂身在高位,可能對劉文靜還會比較包容,畢竟對敵人的包容會得到大家的讚賞嘛。然而,劉文靜的本事比裴寂強了不止一個檔次,這就讓裴寂沒辦法淡定了。

劉文靜不知道裴寂和李淵是鐵哥們兒嗎?當然知道。

遺憾的是,劉文靜畢竟是個文人,骨子裏有文人的劣根性,滿腹才華卻恃才傲物,功比天高卻心胸狹隘,他自以爲可以坐裴寂的位置,卻不知在鐵哥們兒(李淵和裴寂)這種關係的面前,再多的功勞,再多的言語也是徒勞。

事實上,裴寂沒有整劉文靜,反倒是劉文靜自己後院起火了。

有一次,劉文靜和弟弟劉文起一起喝酒,酒醉之後,口出怨言,甚至拔刀擊柱,放出了狠話:“此生一定要斬殺裴寂,方能解心頭之恨!”

你瞧瞧,這是一個政治家該說的話嗎?裴寂是李淵的兄弟,你殺他和謀反有什麼區別?這還不算什麼,更離譜的還在後面呢。

劉文靜也不知犯了什麼太歲,家裏竟然出現了鬧鬼的事情,他在家裏如坐鍼氈,無所適從,最後決定請幾個巫師前來家中除鬼。據史料記載,這幫巫師在半夜三更披頭散髮,拿着刀橫劈豎砍,還搞起了“厭勝”之事。

古人喜歡用法術或者祈禱方式來遏制敵人,專業說法叫“厭勝”。比如,製作一個布娃娃,在上面寫上你討厭之人的名字,然後扎滿鋼針,埋在後花園裏,天天詛咒他。由於這種辦法隱蔽又方便,所以在宮廷鬥爭中經常被用到,也正因爲如此,纔會被各個王朝的統治者嚴令禁止。

當然,這種事情如果沒被發現,自然沒啥事兒,悲劇的是,劉文靜的祕密居然被小妾給舉報了。據說,這位小妾很崇拜劉文靜,可劉文靜把她玩膩了之後便將她拋在一旁,這讓她非常不爽,小妾找到了孃家的哥哥,通過他的嘴,將劉文靜私下說要殺裴寂和行厭勝之事捅了出去。

李淵當即傳旨:派遣裴寂、蕭瑀共同審訊劉文靜一案。

各位看官,裴寂和劉文靜的矛盾已經公開了,而且此案牽涉到裴寂本人,李淵居然派出這樣的調查團,這豈不是故意整劉文靜?

裴寂和蕭瑀當堂審理之後,得到了劉文靜的供詞:臣劉文靜,在陛下起義的時候擔任大將軍府司馬,和裴寂地位相當。如今裴寂身居尚書左僕射,得到陛下的賞賜無數,而臣的官爵和賞賜卻與衆人無異,這才心生不滿。

這番說辭的真實性是值得懷疑的,劉文靜雖然心中不滿,一直以來也只不過和家人抱怨,如今面對自己的死敵,居然敢說出這樣的話,豈不是指責皇帝用人不當,論功行賞不公平嗎?如果是這樣,劉文靜就是大逆不道啊!

因此,這件事極有可能是裴寂僞造了證詞。

據史料記載,李淵看了供詞之後,定了個基調:劉文靜有謀反的心思。此話一出,朝中大臣紛紛側目:皇帝這是故意搞事情啊。

當時,滿朝文武大臣都不相信劉文靜會造李淵的反。禮部尚書李綱,包括主審官蕭瑀更是直接表態:劉文靜雖然心生不滿,但絕不是謀反。遺憾的是,李綱和蕭瑀的話語權太輕,並沒起多少作用。

李世民得知此事之後,急忙跑到宮中爲劉文靜求情:“陛下,劉文靜是太原起兵的倡議者,按理說,他比裴寂的資質更老,等到奪取長安,他們的地位變得懸殊,劉文靜這才心生不滿,口出怨言,但並無謀反之心啊。”

時值武德二年(619),李淵不過佔據了關中,洛陽、河南、河北、山東和江南都還在其他梟雄手裏,說天下大局已定,完全是胡扯。如果從大局考慮,劉文靜的謀略和智慧對李淵有百利而無一害,李淵怎會捨得殺他?更何況,李淵在奪取長安之後,將裴寂和劉文靜表彰爲“太原元謀功臣”,特意賜給了他們免死金牌。

換句話說,李淵雖然不喜歡劉文靜,卻也沒必要殺他,縱然想殺他,劉文靜還有免死金牌可以保命。然而,李世民的出現讓李淵產生了警惕,一個是驍勇善戰的秦王,一個是智謀超羣、心機深沉的文人,如果他們攪和到一起,豈不是要將李唐天下搞得天翻地覆?

這樣的猜測並非空穴來風。李淵是雄才大略的君主,他可能早已經將秦王府和太子府之間的利益關係看透了,也預料到兩個兒子會因爲皇位繼承掀起一場風波,這才提前結束劉文靜的性命,遏制秦王府的勢力。

李世民年輕氣盛,愛惜人才,再加上劉文靜和他私交甚好,因此上表求情,卻在不經意間將劉文靜往死亡深淵推了一把。即便如此,李淵還是在猶豫要不要殺劉文靜,可就在此時,裴寂的一番話徹底葬送了劉文靜所有的生機。

裴寂密奏李淵:“陛下!劉文靜的才能和謀略確實在衆人之上,但生性猜忌陰險,當今天下未定,外有勁敵,今若赦他,必遺後患啊。”

言外之意,劉文靜擁有經天緯地之才,但是心胸太過狹隘,如果李淵沒有處理好此事,劉文靜必定會心生嫉恨,如果他投奔到別處,後果不堪設想。

此言一出,李淵頓時心生殺機。是啊,對國家的長治久安來說,一個人的才華真的可有可無,皇帝的承諾也可有可無,唯有剷除所有威脅纔是王道。李淵最後力排衆議,傳下詔書:誅殺劉文靜、劉文起兄弟,抄沒其家產。

此時,距離李淵起兵不過兩年,距離李唐開國不過一年,年僅52歲的開國功臣劉文靜竟然因爲莫須有的罪名被賜死,這裏面的水不深嗎?

劉文靜臨行之前,發出了最後的感嘆:高鳥盡,良弓藏,此言不虛啊。

劉文靜被殺一案,可以肯定是冤案。遺憾的是,在皇權鬥爭中,別說殺個開國功臣,就算是殺掉皇子也在所不惜。劉文靜被賜死,李唐失去了一個可以呼風喚雨的鬼才,換來了短暫的和平。也因爲劉文靜被殺,房玄齡、杜如晦等人才能站到前臺,幫助李世民開創了貞觀盛世。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爲了清除李淵的舊臣,幾乎是不惜一切代價和手段。裴寂身爲一代名臣,李唐的開國元勳,在貞觀朝幾乎毫無地位,被李世民玩弄於股掌之間,被貞觀一朝的名臣聯手整治,最後只能在老家鬱鬱而終。

貞觀三年(629),裴寂去世,李世民立即下詔爲劉文靜翻案,並追封劉文靜的所有官職,還讓他的兒子劉樹義襲封了魯國公的爵位。

古往今來,皇帝都以遵奉老爹爲大孝,老爹的決策,能不變就不變,老爹的舊案,能不翻就不翻。然而,彼時的李淵還是太上皇,李世民就不顧一切地想要翻案,這隻能說明一件事:李世民對李淵有深深的怨恨(不止一件事可以證明),而劉文靜被殺,更是毫無疑問的冤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