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爲何龐涓會提前出師,而孫臏還在深山中呢?

爲何龐涓會提前出師,而孫臏還在深山中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龐涓、孫臏兩人是同門師兄弟,孫臏的天分比龐涓強很多,爲何龐涓提前出師,而孫臏依舊待在深山當中,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歷經多年,提前出師的龐涓利用與鬼谷子學習的軍事本領,已經在當時的天下第一強國魏國立穩腳。龐涓這個人嫉妒心極強,當他在魏國混得風生水起的時候,並沒有忘記與他同門的孫臏。他心想,如果孫臏被他國重用,那麼自己肯定不會是孫臏的對手;如果孫臏來到魏國,那麼自己的風頭肯定會被孫臏壓下去,爲了保住自己的地位,龐涓選擇了廢掉孫臏,正好這時孫臏有出師的打算。

龐涓寫信給孫臏,聲稱他已經在魏國有一席之地,希望孫臏趕緊過來魏國,與他共謀大業。一出師門就有同門師兄弟罩着,這是多少人的夢想啊!初出茅廬的孫臏並沒有想那麼多,一收到龐涓的書信就急匆匆的趕往了魏國。

孫臏怎麼想都沒有想到,從他趕往魏國的那一刻就落入了龐涓的圈套。

孫臏興致勃勃地來到魏國投奔龐涓,幾天之後,有一大批人直接衝入孫臏的住所,將孫臏拖入牢中,一陣嚴刑拷打,罪名很簡單——“投敵叛國”。孫臏並沒有投敵叛國,所以希望龐涓能夠爲他作證,而龐涓恰好就是這起案件的始作俑者。孫臏初來乍到,在魏國只有龐涓這一個熟人,而就是這個熟人要陷害他,所以他根本沒有任何辦法,只能任人宰割。

令人意外的是,陰暗的龐涓竟然念起了同門舊情,並沒有殺掉孫臏,而是廢掉孫臏的兩條腿和在孫臏的臉上刺上侮辱性極強的字,然後扔入市井。原本正正常常的孫臏變成了一個攀爬於市井的“蟲子”(沒有腿,只能爬)。

爲何龐涓會提前出師,而孫臏還在深山中呢?

謀求出路

孫臏嘗試到了人世間的險惡,下定決心一定要讓龐涓付出代價!

孫臏並不是漫無目的的攀爬在魏國市井之中,而是默默的等待時機,等待着他國使者的到來,謀求重用。

有一天,齊國使者來到魏國出使,孫臏抓住這次機會,見到了齊國使者。齊國使者與孫臏交談幾句後,便覺得孫臏是一個人才,拉着孫臏一塊回到了齊國。

有的人或許會好奇,孫臏明明是個廢人了,爲什麼齊國使者還會見他?這就要說到當時齊國的情況了。

齊威王是齊國曆史上出了名的喜好賢才之君。

齊威王曾跟魏惠王在狩獵的途中偶遇,魏惠王向齊威王炫耀他有十枚能夠照亮十二輛車的夜明珠,而齊威王則跟魏惠王炫耀:“我有一寶,叫做檀子,我讓檀子駐守南城,楚國人不敢向東北方向發展;我有一寶,叫做田盼,我讓他駐守高唐,趙國人不敢跨過黃河捕魚;我有一寶,叫做黔夫,我讓他駐守徐州,燕國人就祭拜我國北門,趙國人就祭拜我國西門,他們爲什麼要祭拜呢?因爲他怕我打他們;我有一個寶,叫做種首,我讓他治理國內的治安,結果出現了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景象。你的寶最多也就是隻能照亮十二輛車,但是我的寶能夠照亮全國。”

這就是齊威王與魏惠王之間的差距。

正所謂“上有所好,下有所求”,齊國的臣子都知道齊威王喜好賢才,當然無時無刻注意着身邊有沒有賢才。試想一下,渴望賢材的齊國使者一見到雙腿俱廢,臉上刺字,幾乎可以說是一個廢人的孫臏,卻依舊在謀求重用,很難不刮目相看。

而一旦刮目相看,肯定就會進行交談,而這一交談肯定就會發現孫臏的才華,將其攜帶回齊國。

展現才華,謀求重用

無論齊威王有多麼的重視賢才,孫臏都不可能一來到齊國就受到齊威王的重用。一開始來到齊國的孫臏是在齊國貴族將軍田忌的門下擔任門客,在這期間孫臏一直在找機會展現自己的才華。

沒過多久,孫臏發現了展現自己才華的機會。

田忌喜歡賽馬,曾多次與齊國的貴族舉行賽馬比賽,但是敗多勝少。孫臏發現了其中的奧妙,叫田忌儘管下大注,自己能百分百保證他贏。田忌相信了孫臏的話,下了千金的大注。

孫臏叫田忌用下等馬對付別人的上等馬,用上等馬對付別人的中等馬,用中等馬對付別人的下等馬。三場比賽結束,田忌輸了一場,贏了兩場,獲得勝利。

田忌直勾勾地盯着孫臏,試探了孫臏幾句話後,將孫臏推薦給了齊威王。齊威王並沒有因爲孫臏的長相而嫌棄孫臏,而是給予禮遇,對坐談論兵法。齊威王沒幾句話就發現了孫臏的才華,無視別人的看法,將“廢人”孫臏拜爲老師。

復仇的機會——“圍魏救趙”

公元前353年,魏國對趙國發兵,起因是趙國蠶食侵略魏國的屬國衛國。

當時的魏國是天下第一強國,趙國不敵魏國只能向齊國求援。齊國分爲兩派,一派認爲不要出兵,因爲這是趙國的事;一派認爲脣亡齒寒,必須要出兵,如果魏國吞併趙國發展壯大,那麼必定會威脅到齊國。齊威王覺得也是這麼個道理,決定以孫臏爲將,發兵協助趙國抵抗魏國。

孫臏不願意爲將,原因很簡單,因爲他覺得自己如同一個“廢人”,如果爲將的話,丟的是齊國的臉面,所以推薦田忌爲將,自己則擔任軍師,坐在輜重車上。齊威王答應了孫臏。

這時的孫臏不肯爲將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第一、他害怕會再度出現被人嫉妒的狀況;第二、他一直牢牢的謹記自己被龐涓迫害時的情形,爲防止龐涓發現自己,所以不擔任主將,只擔任軍師。

一般人的腦筋比較直,就比如田忌,田忌認爲既然要協助趙國抵禦魏國,那麼就必須要往趙國方向出兵,這樣才能夠協助趙國。孫臏認爲不必往趙國出兵,而是要往魏國出兵,攻其所必救!

田忌認同了孫臏的辦法,發兵直接趕往魏國都城大梁附近的襄陵。

孫臏爲了報仇可謂是煞費苦心,如果說孫臏直接發兵趕往襄陵的話,那麼龐涓肯定會大規模退兵,這樣趙國之圍必解。然而孫臏卻並沒有直接像頭牛一樣衝向魏國的襄陵,而是先派出一兩支隊伍與襄陵的守城大軍打一場小仗。在這一仗當中,孫臏命令參與戰爭的士兵必須要佯敗,絕對不能夠戰勝對方。士兵謹記孫臏的話,戰爭才一開始,士兵們就紛紛頭盔棄甲逃跑,這讓魏國信心大漲。

田忌不明白孫臏的所作所爲,表示疑惑,長它國志氣,滅自己威風,孫先生你到底在想什麼?孫臏並沒有做出解釋,只是說第一步已經成功了。

遠在趙國的龐涓聽到了齊軍被魏軍打敗的消息,笑得不亦樂乎,果然齊軍怯戰的名聲不是白來的,區區齊軍不足以爲懼。

孫臏已經達成了示弱的目的,桂陵之戰正式拉開序幕。孫臏派兵猛攻襄陵,遠在趙國附近的龐涓怒不可赦,你齊軍那麼弱,還敢攻打我魏國的襄陵,看我如何收拾你!龐涓留下大部分的部隊繼續攻打邯鄲,只率領一小部分的部隊趕回魏國。

爲何龐涓會提前出師,而孫臏還在深山中呢? 第2張

龐涓怎麼想都沒有想到,孫臏早就在半路上埋伏好了等他。龐涓經過桂陵時,一陣不安感涌上心頭,還沒等他反應過來,就有無數支箭向他這個方向射來。龐涓意識到中了埋伏,連忙撤退。但這時撤退爲時已晚,早就埋伏在附近的齊軍一擁而上,魏軍大敗,而龐涓不知道走了什麼狗屎運竟然跑了。

遠在趙國的魏軍並沒有辜負龐涓的厚望,攻打下了趙國邯鄲,但迫於齊國的壓力,邯鄲還沒捂熱就扔了出去,撤兵回魏國。

這是孫臏親自指揮的第一場仗,證明了他的實力。這場仗孫臏明顯是要龐涓的命,但遺憾的是龐涓並沒有被殺死。

龐涓死

桂陵之戰十年後,魏國開了一場逢澤之會,在會上,秦國派人來了,趙國也派人來了,但是齊國和韓國都沒有派人來,齊國沒來倒是沒啥,但是韓國沒來那事情可就大了。

韓國是三晉之一,魏國也是三晉之一,魏國和韓國可以說是老夥計了,而現如今這個老夥計竟然不給面子,擺起了譜。魏惠王可就看不下去了,聯合趙國一塊攻打韓國,準備讓韓國吃一吃苦頭。

以韓國的個頭肯定不敵魏國,所以只能向齊國求援。

齊國照樣以孫臏爲軍師,派出了十幾萬的大軍直奔魏國都城與桂陵之戰一樣:攻其所必救!

吸取了上次的教訓,龐涓率領一大批人馬衝向齊軍所在的位置,勢要一雪前恥。以孫臏的聰明才智,他肯定知道龐涓會吸取上次的教訓,所以他這次並沒有直接埋伏,還是和上次一樣,選擇示弱。

當孫臏得知龐涓正趕往齊軍所在的位置時,吩咐下去:“魏國的軍隊向來認爲我們齊國的軍隊怯戰,既然這樣,那麼我們就順勢而爲。第一天撤退,做飯的竈砌十萬個,第二天撤退,做飯的竈砌五萬個,等到第三天撤退時,做飯的竈只砌三萬個。”

其實仔細一看,這次的計謀跟上次的計謀差別並不大。

龐涓吸取的教訓只是吸取了一半,當他看到齊軍撤退時的竈越來越少,認爲怯戰的齊軍在撤退的途中不斷逃跑,現如今也就只剩下了幾萬人,所以他又犯了輕敵的毛病,只率領騎兵追擊齊軍。

孫臏吸取了上次的教訓,在馬陵道(一條狹長的道路)埋伏下上萬的弓弩兵等待龐涓,還刮掉一顆特別大的樹的皮,在樹上寫下“龐涓將死於此樹之下”這九個大字。

龐涓率領魏軍趕到馬陵道時,在月光的照亮下,龐涓發現了那一顆被颳了皮,白花花的樹。龐涓命令手下前去探查情況,手下看到了樹上寫的字,不敢說,只能保持沉默,讓龐涓自己過去看。龐涓拿着火把走向前去看,發現了樹上的九個大字,當既要發火,還沒等他發火,無數的支箭朝着他所站的方向發射而來(他拿着火把),他當即死亡,而他所率領的魏軍全軍覆沒。

孫臏終於完成了他的目標,在完成目標的同時,也在史冊上留下了孫臏這兩個字。

結語

其實孫臏更狠毒過於龐涓,龐涓在廢掉孫臏的雙腳和在孫臏臉上刺字時,念是同門師兄弟,留下了孫臏一條命。但是後來孫臏卻次次都想要了龐涓的命,可見孫臏的狠毒程度更加甚於龐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