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李自成爲何要造反?他最後爲何沒能成功呢?

李自成爲何要造反?他最後爲何沒能成功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7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明史》中有這樣一段話“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這是朱元璋的謀士朱升提出來的戰略。正是因爲憑藉着這三個計策,所以最終朱元璋才能夠成功地消滅元代並一統中原,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其實這幾點如果從我們後人的眼光來看的話,絕對是值得每一個古代君王在爭霸天下的時候都要認真思考的一個問題,可事實上能夠做到這一點的卻寥寥無幾。當一個人真的接近天下第一人的位置時,他是很難能夠剋制自己並控制自己的慾望的。距離我們最近的袁世凱如此,太平天國的領導人洪秀全也是如此。而今天我們要講的是關於闖王李自成的故事,爲什麼這個人在北京只當了42的天皇帝,在位時間甚至比袁世凱還要短。

李自成爲何要造反?他最後爲何沒能成功呢?

根據《明史·李自成傳》記載,其實李自成原本誰也是明代的一個“公務人員”,在那個時候,李自成是主要負責傳遞朝廷公文的驛站卒,並照看用來傳信的馬匹。只不過好景不長,由於那個時候的驛站制度有很多弊端,所以剛剛繼位的崇禎皇帝便對驛站進行了改革,而李自成也就因此被迫失業下崗回家了。而同年冬季的時候,李自成因爲還不起欠款,被當地的縣令晏子賓下令處死,只是後來被親友幫助救了出來。

可是在出獄以後,李自成又犯下了兩條命案,無可奈何之下只能跟隨自己的侄兒李過遠一同遠赴甘肅甘州一帶投軍。本以爲在這之後可以改過自新,只惋惜後來金兵大舉南下,部隊緊急被調動到京城去拱衛京師。而就在入京的途中,因爲欠餉的問題,李自成殺死了參軍和當地的縣令,從此開始走向了兵變起義的道路。

在那個時候,李自成之所以能夠迅速獲得大批窮苦老百姓的響應,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所打的旗號是“均田免糧”,讓老百姓們一度認爲他會給自己帶來幸福安樂的生活。甚至在李自成攻入北京的時候,百姓們還認爲國家從此進入了“闖王來了不納糧”的時代。只惋惜在李自成入主了北京之後,一切都發生了變化。在天下大勢都還沒有平定的時候,李自成居然開始準備自己的登基大典了,正因爲如此,他的這種行爲讓自己的大順軍團瞬間處於衆矢之的,腹背受敵。

李自成一直自比爲朱元璋,但是從這裏就可以看出來,其實和朱元璋相比,李自成實在是差了太多。當年朱元璋所經歷的局面和李自成相差不大,但是在天下局勢徹底穩定了之後,朱元璋才登基稱帝的。而李自成這種驕傲和貪婪的心理,也註定了他最終一定會失敗。被勝利衝昏了頭腦的李自成可管不了這麼多,既然入主了北京城,不享受一下皇帝的待遇怎麼能行。不僅夜宿龍牀,甚至還搶奪了大量明代時期的妃子和宮女。

而在面對曾經的明代官員的時候,李自成所做的事情竟然是嚴刑拷打,到處逼訓。其實面對上一個朝代的官員,無論如何,都應該先將他們穩住,等到自己真正能夠掌控一切的時候再秋後算賬不遲。可是李自成就像一個土匪,心裏面只想着如何能夠獲取更多的利益。但在那個年代,明代的官員其實是很窮的。

這一點和朱元璋所定下的政策有很大的關係,在中國古代,其實就屬明代的官員最窮,因爲朱元璋的原因,他們就算貪污都十分小心,一旦出現任何問題,必定會給自己帶來殺身之禍。而李自成眼見自己搜刮不了多少財物,一氣之下竟然殺害了大量的明代官員。這種行爲更是進一步激發了他和曾經的官員之間的矛盾。

李自成爲何要造反?他最後爲何沒能成功呢? 第2張

在後來和吳三桂的戰鬥之中,李自成才突然發現,自己的身邊除了曾經的大軍之外,根本沒有任何人願意幫助自己。於是這個僅僅做了42天皇帝的人,最終被吳三桂打敗,甚至曝屍荒野。結局雖然可悲可嘆,但其實在他入主了北京,做出了一系列天怒人怨的事情之後,這一切都已經是註定的了。

結語

緩稱王這三個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可是如果這一點都做不到,無法剋制自己內心的慾望的話,那麼最終必定會遭受失敗的。其實很多人都有這個習慣性的缺點,一心想要成功,卻在小有成就後就飄飄然,沉不住氣,結果只能被一點功勞就矇蔽了自己的雙眼,李自成是這樣,我們大多數人也是這樣。一個人適不符合當皇帝,特別是一個全新政權的皇帝,從這裏就可以看得出來。很顯然,在這一點上面,李自成完全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的慾望,所以最終也給自己帶來了殺身之禍,而洪秀全、袁世凱之流同樣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