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古人沒有製冷設備,他們是如何渡過炎熱的夏天呢?

古人沒有製冷設備,他們是如何渡過炎熱的夏天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代沒有冰箱、空調這些東西,他們是如何渡過炎熱的夏天的呢?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其實完全可以不必擔憂,古人的智慧可是非常厲害,雖然某些方面不及現代社會,但動手能力可是非常強的。在當時,只要是跟生活聯繫較爲密切的,生活中經常用到的東西,古人可差不多都造了出來。

所以古代人以他們的大智慧,造出了當時的冰箱,也就是冰釜。雖然遠不如現代社會的電冰箱,但對於用來保存食物那還是非常輕鬆就可以做到的。

古代人都有冬季存儲冰塊的習慣,因爲夏季炎熱,爲了避暑古人也是絞盡腦汁。他們經常在冬季的時候將冰塊取下來保存在地窖裏,然後等到夏季的時候就將冰塊取出來食用,因爲古時候基本沒有什麼污染,所以冰塊是可以食用的。

同時他們也發現,在冬天的時候,食物相對於夏天的時候不那麼容易壞,就算放上幾天也不會腐爛,像肉這樣容易壞的食物也比夏天保存得久一點。於是聰明的古人就將冬天保存在地窖裏的冰塊放置在一個四方的盒子裏,中間留出空白,在將新鮮的食物和沒吃完的放在冰塊中間,這樣就可以保證食物不那麼容易壞了。

古人沒有製冷設備,他們是如何渡過炎熱的夏天呢?

二十世紀的時候在湖北出土的古墓裏,就找到了兩件古代的冰箱,上面還有着勺子,是用來舀冰箱裏存放的冷飲的。因爲需求量的不同,冰箱也有大有小,後來古人還專門用一間房子來存儲食物,就是古代的“冰廚”,就跟今天的冷庫差不多,這可以算是中國最早的冷庫了。

當時冰釜的組成有很多種,有些冰釜裏還以酒杯作爲部件,這個部件還是可以隨時取出的,想要喝酒的時候取出杯子,再往裏面倒上酒,一杯很好的驅暑飲料就這樣誕生了,是不是非常的方便快捷啊。

當時的冰釜除了夏天放置冰塊之外,冬天的時候還可以用來放置熱水,簡直就是一舉兩得啊。大家在電視上肯定看到過許多古時候的冰窖,大家可能會認爲這不符合常理,其實這是十分符合歷史的。

古人沒有製冷設備,他們是如何渡過炎熱的夏天呢? 第2張

後來在明朝的時候,冰釜已經成了當時的貴族們夏天避暑不可缺少的物品,當時的冰釜設計十分的美觀,在功能上也是非常的實用。夏天的時候,在室內放上一個冰釜,裏面放置着水果,感覺熱的時候吃上一個,那肯定是非常的愜意了,再借着冰塊散發出來的寒意降低屋子中的溫度,這樣冰釜的作用可就不止於是冰箱了,同時還取代了空調的存在。

但是在那個時候,這些東西和今天不一樣,普通人或者家境很差的人是用不上的,大多數冰釜的使用者,還是那些貴族們。那個時候雖然有了這個東西,但是因爲它的使用成本較高,沒有廣泛的普及。但是這也難不倒勞動人民,沒能力使用冰釜,但他們可以用水啊,夏天的時候井水一般都很涼爽,他們就將水果等放置在井水中,等到需要食用的時候在取出來,效果雖然不如冰釜,但也差不了多少。

爲了獲得大量的冰塊,故事帝王們還經常派人在冬天的時候去北方較爲寒冷的地方去採集冰塊,爲此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可見,事物的存在總是有好有壞,給一些人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會帶來麻煩。就像現今的冰箱剛研發出來的時候一樣,其中的元素過量使用也會危害到大氣層。

當然也有其他“夏裝”。相傳百越人地處南方,沒有接受中原的禮教,穿的也比較豪放,在夏天往往身着短衣短褲。

中原人可看不下去,最多就穿開襠褲,風吹來時,下身涼得嗖嗖的。

遇上酷熱難耐的時候,就在外衣裏先貼身穿一件用細小單枝竹管串接成網狀的竹衣,讓外衣跟身體隔開,方便排汗,俗稱“隔汗衣”。

南宋詩人楊萬里也遇到了同樣的煩惱,不過他選擇喝點“冷飲”來消消暑。

此時的臨安街不乏“冷飲專賣店”,主打產品是各色“雪泡水”,如綠豆水、滷梅水、漉梨漿、梅花酒等,還有用水果、牛奶、冰塊等混合調製的“刨冰”......

吃得開心楊萬里又作詩一首:

似膩還成爽,才凝又欲飄。

玉來盤底碎,雪到口邊消。

但不管怎樣,在以前那個時代,憑着自己的智慧造出冰釜這樣的物品,我們也得被古人的智慧所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