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陶淵明爲什麼要選擇歸隱呢?他的仕途有哪些經歷?

陶淵明爲什麼要選擇歸隱呢?他的仕途有哪些經歷?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陶淵明在古時候的地位也是不低的,他不僅是一位詩人同時還是一個朝廷官員,但他爲什麼要歸隱田園呢?難道是他不想做官嗎?

根據史料記載,陶淵明先後出仕共計五次:第一次起爲州祭酒,第二次入桓玄軍幕,第三次爲鎮軍入伍,第四次爲建威入伍,第五次任彭澤縣令。可以說,早年間陶淵明有着深遠的政治抱負,尤其是在398年的時候,他投身於桓玄幕府,那時他認爲晉朝必敗。

沒想到,結果不盡人意。不久,劉裕舉北府兵起義,桓玄敗逃江陵重整軍力,遭西討義軍擊敗。桓玄試圖入蜀,卻被益州督護馮遷殺死,時年三十六歲。

陶淵明早年的時候其實生活還是比較優渥的,因爲從史書上的記載來看,他父親曾經納過妾,說明還是比較有錢的。但是後來因爲某些原因家道中落,陶淵明的生活就變得拮据起來,但是所幸他在讀書這方面還是很有才華的,在艱難熬過童年的艱辛後,他成爲了小官吏,有了經濟來源,所以生活條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陶淵明爲什麼要選擇歸隱呢?他的仕途有哪些經歷?

他在二十多歲的時候被任命爲任州的祭酒一職,但是在此期間他過得並不開心,因爲他身處東晉末期,朝廷腐敗,百姓受苦,而那時候天下紛爭漸起,他作爲一個寒門出身的小官吏對於朝政的影響太小了,很多事情他看不慣,但是又沒有改變的能力,有着拯救蒼生的想法可惜不能落實,這種心理落差實在是太大了,所以他選擇了辭官離去。

躬耕自資,遂抱羸疾,復爲鎮軍、建威參軍,謂親朋曰:“聊欲絃歌,以爲三徑之資,可乎?”執事者聞之,以爲彭澤令。公田悉令吏種秫稻,妻子固請種秔,乃使二頃五十畝種秫,五十畝種秔。郡遣督郵至,縣吏白應束帶見之,即日,解印綬去職,賦《歸去來》。

文中明確指出了:他做官是爲了討生計,否則,陶先生實在有着捉襟見肘的經濟困難。再者,陶先生非常坦誠的談及了自己的官職,是其族中的叔叔陶夔通過自己的關係向“諸侯”求情,這也就公然說明自己的官職是怎麼得來的了。

當時之所以求得彭澤縣令,是因爲陶先生不喜歡出遠門,守家帶地的做個小官感覺也很踏實。且當時剛結束了一場大規模戰爭,在家附近工作也比較踏實。而且,做上彭澤縣令還可以利用公款蹭點糧食吃,打點美酒來喝。

但是,沒過多久,陶先生就發現當官不適合自己,畢竟,自己是個文人,心存天下,小小的縣令發揮不出多少才能,所以,他感覺不是很自在,乾脆就辭官回家了。此時,恰逢妹妹喪夫,也給了陶淵明辭官的契機跟理由,所以,他就此自動辭官。

而且,他自己在文中還談到,爲官八十多天,並沒有什麼不愉快的事情,上層領導到下層查工作的事情他更是壓根沒提。

但是,他對桓玄在京師的官職是一直很是嚮往,他甚至認爲:如果,當時自己在京師的話,那麼,肯定也能獲得一個官職。三年後,陶淵明擔任建威將軍,東晉末年將領、鎮北將軍劉牢之之子的劉敬宣的入伍與桓玄有着密切關係,之後,劉敬宣更是爲陶淵明搭起了一座橋樑。

陶淵明爲什麼要選擇歸隱呢?他的仕途有哪些經歷? 第2張

因與劉裕關係親近,陶淵明大可以出任大官,但是,他僅當了八十多天小官就徹底歸隱田園了。此後,劉裕建劉宋屢次請他出山任職都被拒絕,因爲,此時曾經效力於桓玄這件事對於陶淵明而言就是一個定時炸彈。

無論是晉朝的皇帝,還是劉宋王朝的皇室,他們都可以拿這件事來要挾他,這就相當於一臣曾侍過二主。陶淵明當然知道這很危險,所以,乾脆不再當官,也不再站隊,以此保自己一條命。這在政治場來說,算是一個明智之舉了。

其實,陶淵明做劉敬宣的入伍,已然拉近了他與劉豫的關係,而後,再遠離政治旋渦,從而,保住了性命。因爲,陶淵明之前是桓玄政治勢力的一份子,爲了剝離他的這一身份,所以,他需要妥善處理自己與劉豫以及皇室的關係,如若不然,說錯一句話就很可能人頭落地。

所以,陶淵明迴歸田野後寫一些田園詩。

但是,也不得不說,他的政治才能跟其文學造詣都是讓人驕傲的,更是爲後人留下了許多優秀的詩篇。其實,他能夠免於荼毒,還要感謝族中叔叔陶夔的庇佑。沒有親人的蔭庇,也就是所謂的朝中無人,沒人給他洗白的話,也就無法回鄉過上一陣隱居寧靜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