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趙國在戰國時期錯失的三位名將分別都是哪些人?

趙國在戰國時期錯失的三位名將分別都是哪些人?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9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每當一提起趙國總會想起電視裏面的那位,那麼小編就不得不給大家詳細的說一下了

戰國七雄,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周王室名義還是天子,但已名存實亡。在戰國時期,諸侯國互相攻伐,戰爭不斷。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別是: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除戰國七雄外,還有越國、巴國、蜀國、宋國、中山國、魯國等大國。小國尚有鄭國、衛國、滕國、鄒國、費國等,但其實力與影響力皆遠遠不及戰國七雄,只能在強國的夾縫中生存,且最終均爲七雄所滅。

在戰國七雄中,雖然最終是秦國消滅六國,一統天下。但是,大家都知道,胡服騎射後的趙國,是具備挑戰秦國的實力。特別是在名將上,趙國擁有不遜色於白起、王翦的李牧、廉頗、趙奢等人。不過,在戰國時期,名將衆多的趙國,也出現了類似於魏國人才流失的情況。彼時,趙國流失了三位知名的武將,除了廉頗,你還知道哪一個呢?

趙國在戰國時期錯失的三位名將分別都是哪些人?

一、廉頗

公元前245年,曾經歷長平之戰、邯鄲之戰的趙孝成王去世,其子趙悼襄王繼位。衆所周知,在古代歷史上,一朝天子一朝臣是一個比較常見的現象。趙悼襄王即位後,就解除了廉頗的職務,派樂乘代替在外領兵的廉頗,也即趙悼襄王用自己信任的樂乘來執掌趙國兵權。誠然,這是一個可以理解的行爲。但是,廉頗不是一般的名將,趙國失去廉頗,無疑是自己的一大損失。

在得知趙悼襄王的決定後,廉頗因受排擠而發怒,攻打樂乘,樂乘逃走。當然,廉頗終究無法留在趙國,於是他選擇投奔魏國大梁(今河南省開封市)。就魏國來說,和趙國在疆域上比較鄰近,再加上二者和韓國都出自春秋時期的晉國,自然擁有比較親近的關係。不過,廉頗去魏國都城大梁住了很久,魏國君主雖然收留了他,卻並不信任和重用他。趙國因爲多次被秦軍圍困,趙悼襄王想再任用廉頗,廉頗也想再被趙國任用。於是,趙王派遣使者去帶着一副名貴的盔甲和四匹快馬到大梁去慰問廉頗,看廉頗還是否可用。廉頗的仇人郭開卻唯恐廉頗再得勢,暗中賄賂使者,讓他說廉頗的壞話。

因爲郭開這位佞臣從中作梗,廉頗這位名將失去了回到趙國的機會。而因爲在魏國一直得不到重用,廉頗又接受了楚國的邀請,選擇前往楚國。彼時,楚國聽說廉頗在魏國,就暗中派人迎接他入楚。廉頗擔任楚將後,沒有建立什麼功勞。他說:“我思用趙人。”但趙國終究未能重新啓用他,致使廉頗鬱鬱寡歡。最終,在趙國滅亡之前,廉頗在楚國都城壽春病逝。對此,在筆者看來,廉頗沒能重新回到楚國,無疑限制了廉頗在戰國名將中的地位,促使其沒能繼續建功立業,而就趙國來說,也損失了這樣一位經驗豐厚的老將,所以這是一個雙輸的結果了。

趙國在戰國時期錯失的三位名將分別都是哪些人? 第2張

二、樂毅

在戰國時期,樂毅先祖樂羊爲魏文侯(魏斯,魏國開國君主)手下的將領。曾率兵佔據中山國(這就是戰國初期的魏滅中山之戰),因功被封在靈壽,樂羊死後,葬於靈壽,從此樂氏子孫便世代定居在這裏。中山國復國後,又被趙武靈王所滅(這就是趙攻中山之戰),樂毅也就成了趙國人。樂毅少年聰穎,喜好兵法,趙國曾有人舉薦他出來做官。大約在趙武靈王這位君主在位後期,樂毅成爲趙國的一位將領。但是,因爲沙丘宮變,趙武靈王被活活餓死,這自然影響到了樂毅。所以,趙武靈王去世後,樂毅就離開趙國,來到了魏國。在此期間,燕昭王降低自己的身份,禮賢下士,他先禮尊郭隗藉以招攬天下賢士。正在這個時候,樂毅爲魏昭王出使到了燕國,燕昭王以賓客的禮節接待他。樂毅推辭謙讓,後來終於向燕昭王敬獻了禮物表示願意獻身做臣下,燕昭王就任命他爲亞卿。因此,樂毅留在了燕國,並迎來了自己人生的巔峯,這就是五國伐齊,也被稱之爲樂毅伐齊。

樂毅伐齊,是戰國時期的歷史事件。燕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84),燕昭王拜樂毅爲上將軍,聯合秦、韓、趙、魏四國共同伐齊。在這場戰役中,雙方激戰於濟西,結果樂毅大敗齊軍。樂毅率燕軍乘勝攻克齊72城,直入都城臨淄。並燒齊都宮廟宗室,掠珍寶巨財一空,盡歸燕國。燕昭王封樂毅爲昌國君。燕國至此達到鼎盛時期。當時齊國僅剩莒、即墨仍在堅守,樂毅圍城,三年不下。燕昭王死後,剛剛即位的燕惠王中了齊將田單的反間計,撤掉樂毅,由騎劫掌軍攻城。久攻不下,卻中田單的火牛陣,身死兵敗。齊國趁勢收復所有失地。樂毅伐齊之功盡失。因爲遭到了燕惠王這位君主的猜忌,樂毅被迫離開燕國,回到了趙國。但是,因爲樂毅這個時候年齡比較大了,所以,即便回到了趙國,樂毅也沒能繼續領兵作戰了。從這一角度來看,樂毅自然可以稱之爲趙國流失的人才了。

三、劇辛

趙國在戰國時期錯失的三位名將分別都是哪些人? 第3張

最後,劇辛(?―公元前243年),上谷容城(今河北容城縣)人。戰國時期燕國將領,兵家代表人物,著有《劇子》九篇。在戰國時期,劇辛原本是趙國的一位將領,而且和龐煖等人比較熟悉。和樂毅一樣,因爲沙丘之亂和趙武靈王的趨勢,劇辛選擇離開趙國。同時,劇辛聽說燕昭王思賢若渴,便前往輔佐,一時間,劇辛和郭隗、樂毅、鄒衍齊名。在燕國,劇辛實行一定的變法圖強,所以後來燕昭王的國力纔會如此之強。在五國伐齊開始之前,劇辛作爲燕國的使節和鄒衍一起遊走各國,達成對齊國的包圍網。

對此,在筆者看來,這意味着劇辛不僅具有領兵作戰的能力,還和張儀、蘇秦等人一樣,可以在戰國七雄之間縱橫斡旋。到了公元前284年,五國聯軍大敗齊軍於濟西后,劇辛曾經和樂毅爭論過是否要進一步攻入齊國腹地的問題。他主張逼迫齊國割地,獲得實際利益,是一個比較謹慎小心的人。後來,四十多年過去,劇辛年老,由於燕武成王家族的排擠,沒有繼續得到重用。當他重新得到燕王喜的賞識時,也已經七十多歲。因此,劇辛這位名將在戰國時期的名氣,顯然比不上廉頗、樂毅等人。總的來說,對於戰國時期的趙國,如果沒有流失樂毅、廉頗、劇辛這三位名將,或許會更加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