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南書房於何時建立?對清朝有何影響?

南書房於何時建立?對清朝有何影響?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南書房的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清朝作爲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其國祚長達276年。在漫長的276,清朝的統治工具和政治機構也發生了諸多變化,不同時期誕生了不同的政治職能機構。例如,清朝前期的議政王大臣會議,康熙時期的南書房,雍正時期的軍機處,以及晚晴時的總理衙門等。其中,南書房成立於公元1677年(康熙十六年),撤銷於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存在了221年,對清朝影響深遠。

南書房於何時建立?對清朝有何影響?

清朝康熙十六年十月二十日,南書房正式掛牌。第一批進入南書房的是兩位漢臣,他們分別是張英和高士奇。張英當時是侍講學士(從四品),高士奇當時是內閣中書(正六品),可見康熙挑選這兩人入選南書房,看重的不是他們的官職和背景,而是看重他們的才華。張英和高士奇都是康熙朝著名的大臣,從踏入南書房起,註定了二人今後的不平凡。

一、南書房和上書房的區別

清朝有“南書房”,同時也有“上書房”。有一些影視劇上會出現“上書房大臣”這個說法,實際上這是錯誤的,正確的說法應該是“南書房大臣”或“南書房行走”。

清朝的“上書房”,是皇子們讀書的地方,最初叫“尚書房”,後來改爲“上書房”。沒有所謂的“上書房大臣”,只有“上書房總師傅”或“上書房師傅”。例如乾隆年間,朱珪曾在上書房履職數十年,擔任上書房總師傅,是嘉慶帝的恩師。《清史稿·朱珪傳》曰:

四十年,召入覲,改授侍講學士,直上書房,侍仁宗學。

而南書房的政治作用,要遠大於上書房,因爲這是康熙設立的祕書機關。南書房大臣都是飽學之士,從政治方面來說,南書房大臣不僅要幫康熙潤色聖旨、詔令,還要給康熙出謀劃策,所以權力很大。從文化角度來說,南書房大臣有陪帝王研討詩詞、書法、經史,以及傳授帝王儒家文化、漢學等義務,和康熙接觸的機會多,而且又是清雅之地,備受尊敬,所以很多文臣以成爲南書房大臣爲榮。

因此,南書房和上書房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從具體位置來說,上書房位於紫禁城乾清門東側南廡,而南書房位於乾清門西側,雖然相距不遠,但職能不同。

二、張英、高士奇入南書房的政治背景

1.南書房成立的政治背景

康熙六年,康熙擒鰲拜之後,開始親政。清朝疆域遼闊,內政繁多,康熙僅僅是個14歲的少年,他需要思考如何統治自己的國家,尤其是如何統治漢人。最好的辦法,就是多學習漢人的文化,以漢人的思維來統治漢人。

南書房於何時建立?對清朝有何影響? 第2張

早在順治時期,順治便設置了日講起居注官,負責給帝王講述儒家經典,例如《大學》《中庸》等著作。滿、漢臣都可以兼任日講起居注官,他們不僅要給帝王講儒家思想,還要結合時政輿情,來幫帝王分析時局。《清史稿·陳廷敬傳》記載:

累遷翰林院侍講學士,充日講起居注官。

也就是說,清代名臣陳廷敬就曾擔任日講起居注官。但是,這種日講起居注官仍然滿足不了康熙的要求。特別是在康熙十六年,爲了平定三藩之亂,康熙每天都需要發佈大量的聖旨和詔令,康熙爲了能把自己的想法準確地表達出去,他背後需要更多才華出衆的機要人員來出謀劃策和擬定各種文件。

在南書房成立之前,清朝的重大政治決策都繞不開議政王大臣會議,議政王大臣會議由滿洲勳貴們組成,如果皇帝的意見和議政王大臣們向左,議政王大會有權逼皇帝收回成命。康熙想在政治上有所作爲,同時加強君主集權,就必須想辦法繞開議政王大臣會議。但無論是內閣官員還是翰林院學士,都屬於朝廷的官員,並不是皇帝的“私人祕書”,因此康熙決定成立一個自己的祕書班子,直接歸自己管理,其他任何人不得干涉。但在選材方面,康熙要求自己的祕書必須才華出衆。因此,在千挑萬選之後,張英和高士奇被康熙第一批選中。

2.張英和高士奇的基本情況

張英(下圖)是安徽桐城人,是桐城“六尺巷”的締造者,他和兒子張廷玉被人稱爲“父子宰相”。張英於康熙六年中進士,高居二甲第四名。張英的才華在翰林院無人不服,在翰林院的各種考試中,張英總能考取第一名,因此得到康熙的重用,於康熙十二年擔任康熙的日講起居注官。康熙不管到盛京還是到南苑,必帶張英同往,時常請教。

高士奇(下圖)是浙江餘姚人,學識淵博,而且情商極高。他家境貧寒,最初靠賣對聯爲生,被權臣明珠發現,推薦給康熙。康熙賞識他的才華,賜他在太學讀書。也就是說,高士奇並不是正統的進士出身,而是個監生。從康熙十一年開始,高士奇就常伴康熙身邊,是康熙亦師亦友的漢臣。

3.張英、高士奇入南書房

康熙很早就看重了張英和高士奇的學識,因人設官,設置了南書房。南書房成立於康熙十六年十月二十日,對此,《康熙起居注》記載:

康熙諭大學士勒德洪、明珠曰:“朕不時觀書寫字,近侍內並無博學善書者,以致講論不能應對。今欲於翰林內選擇博學善書者二員,常侍左右,講究文義……再如高士奇等善書者,亦着選擇一二人,同伊等在內侍從。爾衙門滿漢大臣會議具奏。”

這裏可以看出,康熙成立南書房雖然出於集權的目的,但對外還是以“觀書寫字”爲藉口。

同年十一月十八日,康熙又下聖諭:

爾等傳諭張英、高士奇,選伊等在內供奉,當謹慎勤勞,後必優用,勿得干預外事……伊等居住房屋,着交與內務府撥給。

南書房於何時建立?對清朝有何影響? 第3張

也就是說,南書房成立之初,康熙就曾大臣們說,張英和高士奇在大內爲我專用,其他人不得用外事來干擾他倆。並且,內務府還要給二人撥居住的房屋。關於張英和高士奇入南書房後的住處,不得不提,因爲他們住在皇城之內。據《清史稿·張英傳》雲:

十六年,聖祖命擇詞臣諄謹有學者日侍左右,設南書房。命英入直,賜第西安門內。詞臣賜居禁城自此始。

《清史稿·高士奇傳》也雲“遷內閣中書,食六品俸,賜居西安門內”的說法。也就是說,因爲設立南書房,康熙隨時都有可能召見張英和高士奇,如果二人住在宮外,怕有急事來不及。乾脆讓內務府在皇城的西安門內給張英和高士奇安排府邸。特別是“詞臣賜居禁城自此始”這一句,更說明了,在此之前,沒有相關大臣住在紫禁城內的先例,張英和高士奇是破天荒頭一遭,足見二人對康熙的重要性。

綜上所述,可以得知,康熙成立南書房,並讓張英和高士奇進入南書房,表面上是爲了幫助自己學習詩文和漢文化,實際上康熙是出於政治角度考慮,一方面是成立自己的祕書智囊集團,另一方面是削弱議政王大臣會議,加強君主集權。

三、南書房的職能和作用

康熙成立南書房,並且讓張英和高士奇擔任第一批“南書房行走”,張英、高士奇二人平時的任務包括陪伴康熙寫詩賦文、寫字繪畫;幫助康熙起草詔令;在重大政治事件上,給康熙提供參考意見。因此,南書房的成立,在政治上其核心作用有三點:

第一,南書房促進康熙學習和發揚漢族文化。

康熙成立南書房之初,爲了避免內閣和滿洲貴族大臣不同意,所以是打着“學習詩文、學習漢學”的理由來促成此事的。實際上,南書房確實在這方面起了很大作用。南書房行走都是漢臣,康熙由此機會學習漢族文化和儒家文化,加強了和漢族士大夫的聯繫、緩和了滿漢矛盾。以“桐城三傑”之一的方苞爲爲例,《清史稿·方苞傳》記載:

五十二年,獄成,名世坐斬……聖祖夙知苞文學,大學士李光地亦薦苞,乃召苞直南書房。

方苞(下圖)是安徽桐城派的代表人物,才華卓然,但因爲和文字獄有關聯,被下獄問斬。康熙欣賞方苞的才華,赦免了方苞死罪。後來經過李光地的推薦,方苞進入了南書房。

方苞是漢族士大夫,犯過重罪,按理說他不能出現在朝堂之上,但南書房是康熙私人學習的地方,方苞可以不做官,但可以到南書房裏教書(順便當康熙的智囊)。所以說,南書房成了康熙籠絡漢族士大夫的工具。

南書房於何時建立?對清朝有何影響? 第4張

另外,康熙南巡時拜謁孔子和明孝陵,無不是受南書房大臣和漢族大臣的影響。所以說,南書房對康熙學習和發揚漢族文化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第二,南書房成了康熙的核心祕書機構

康熙設立南書房後,南書房取代了通政司、中書科等機構的部分職能,成爲康熙最爲倚重的機要祕書機構。清朝文學家趙翼曾在《簷曝雜記》中評論南書房的重要性說:

“凡撰述諭旨,多屬南書房諸臣。”

也就是說,康熙的聖旨和詔令,絕大部分都是南書房大臣寫出來的。這就說明他們能夠得到康熙的信任,能夠準確地表達康熙的想法。特別是南書房成立之初,當時正值三藩之亂,軍政繁忙,張英一直陪伴康熙身邊,《清史稿》記載了張英參與國策制定的一句話說“一時製造多出其手”。有時候事出緊急,康熙只要把自己的意思大致說出來,張英和高士奇兩人就要迅速的寫成官方的詔令或聖旨,讓康熙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下圖爲南書房內景:

南書房大臣不僅要才思敏捷,迅速領會康熙的意圖,還要幫康熙參謀,“以備顧問”。

可以說,自從南書房成立後,康熙有了自己的私人祕書機構,不管對康熙本人,還是對整個朝局,都有很大的影響。

第三,南書房爲清朝培養諸多人才

自從成立了南書房,康熙把最具才華的人才安排到這裏,成了自己的私人祕書。這些人直接和軍政大事接觸,而且在康熙的眼皮底下接受考察。這種經歷,對南書房大臣來說,是難得的歷練。所以,南書房走出來的大臣,幾乎都是康熙的親信,除了方苞這樣的特殊情況外,大多得到了重用。舉幾個例子,

南書房於何時建立?對清朝有何影響? 第5張

張英後來成爲了文華殿大學士、吏部尚書。高士奇成爲康熙的一代寵臣。後來進入南書房的李光地、徐乾學、張廷玉、熊賜履等人,無不在政治上炙手可熱。因此可以說,南書房成了康熙孵化人才之所,爲清朝培養了諸多政治家。

四、康熙之後南書房的變化

自從康熙設立南書房後,南書房的政治地位日漸提高,康熙加強了君主集權,議政王大臣會議的權力逐漸被削弱。在康熙中後期,南書房大臣都是才華橫溢、且政治能力出色的大臣。還有一個特點,康熙時期,南書房大臣都是漢臣,從沒有滿族或蒙古族的大臣進入南書房。但到了康熙之後,南書房的地位發生了很大變化。

康熙駕崩後,雍正登基,雍正帝革除弊政,在改革方面長袖善舞。雍正七年,雍正成立了軍機處,軍機處的官員由皇帝親自任命,稱爲軍機大臣。軍機大臣最初負責和雍正一起快速的處理軍國大事,後來軍機處可以繞開六部直接處理其他政務,因此,從雍正中後期開始,軍機處實際上是清朝最核心的政治機構。

因爲軍機處的成立,南書房的核心職能被軍機處取代。昔日的南書房,則逐漸脫掉了“政治”的外衣,變成了陪皇帝吟詩賦文的清雅之地。即便如此,南書房大臣的地位仍很高,特別是一些飽讀詩書的大臣,都以進入南書房爲榮。到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變法期間,南書房被徹底撤銷。至此,南書房完成了爲他221年的歷史使命。

五、南書房對清朝的歷史作用和影響

自康熙十六年設立南書房,到光緒二十四年撤銷南書房,南書房在清朝歷史上存在兩百餘年,對清朝影響深遠,其主要影響可歸納爲四點:

南書房於何時建立?對清朝有何影響? 第6張

第一,在文化方面。康熙設立南書房,把許多漢臣中的飽學之士吸納到南書房。康熙藉此機會,向他們請教詩詞、儒學等方面的文化知識,對清朝帝王尊重漢文化,緩和民族矛盾有着非常積極的作用。

第二,在政治方面,南書房從成立之日起,就成了康熙的私人祕書機構。康熙利用南書房大臣的學識智慧處理政務,發佈詔令,繞開了議政王大臣會議,讓皇帝的權力更加集中。因此,南書房加強了君主集權。

第三,在清朝行政方面。南書房的大臣本身就擁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基礎,再加上他們長期和康熙接觸,對國家的政治和軍國大事有着較爲全面的瞭解,爲後期獨當一面做出鋪墊,爲清朝輸送了許多行政官員。即使到了雍正之後,南書房的政治功能逐漸消失,但南書房仍然出了許多名臣,例如乾隆年間著名漢臣劉統勳、嘉慶年間的著名漢臣王傑,都曾在南書房歷練多年。

第四,在歷史沿革方面。康熙爲了實現君主集權,用南書房來削弱議政王大臣會議,這個方法被後世帝王借鑑,例如雍正爲了繞開六部,設立了軍機處等。

總體來說,南書房作爲清朝的重要政治機構,雖然他的職能發生過變法,但對清朝有巨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