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蘇武爲什麼會被扣留,他回漢朝後生活怎樣?

蘇武爲什麼會被扣留,他回漢朝後生活怎樣?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9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蘇武是西漢大臣,公元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將持節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貴族多次威脅利誘,欲使其投降;後將他遷到北海邊牧羊,揚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釋放他回國。蘇武歷盡艱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節不屈。

蘇武爲什麼會被扣留,他回漢朝後生活怎樣?

蘇武,是代郡太守,西漢名將蘇建之子,因爲是官二代,所以很小就有資格做官,因父蔭以爲郎,郎是什麼,一種榮譽官銜,沒有實際職務,等於進了中央後備人才儲備庫,只要一有機會,就能優先選拔做官。因父蔭走上宦途,可以說蘇武的運氣還不差,不久就因表現卓越當了中廄監,替皇帝管理御馬,然後一步步升上去,到了公元前100年,即因功提升爲中郎將,品軼二千石,與郡太守平級,放在現在,也就少將一級的軍官,40歲就成爲少將,蘇武的發達雖然不算很快,但應該也不慢 ,所以他應該對漢武帝充滿感激,時刻尋找報效朝廷的機會。

不久之後,一個足以令他名垂千古的機會到了,什麼機會?大家都知道,匈奴新單于繼位,漢武帝爲表示漢匈兩國友好,派蘇武爲專使,帶一百餘人的外交使團出使匈奴,表示祝賀。本來一次很正常的外交往來,可就在蘇武即將完成使命的時候,出事了。什麼事?匈奴上層發生政變,舊單于被推翻,新單于上位後,對大漢的政策發生了變化,政策一邊,匈奴與大漢本來那點很微妙的關係又變得緊張起來,而蘇武,這個漢朝的使節,自然就不能輕輕鬆鬆的放他回去。

於是,大單于千方百計設法勸降,威逼、利誘、飢餓、恐嚇各種方法用了個遍,但蘇武就是寧折不屈,大單于萬般無奈,只好將蘇武安置在北海,今貝加爾湖一帶牧羊,並聲稱,如果你蘇武能讓公羊下崽,就放你回去。公羊下崽,這怎麼可能的事,蘇武知道自己回不去了。大單于以爲將人至於絕境,思想可能會發生改變,這一會更是下了血本,派蘇武的好友,投降的漢將,匈奴右校王李陵前來勸降。

李陵說的也很婉轉:聽說你走了以後,母親也去世了,妻子也改嫁了,只留下個孩子,現在生死未知,況且大漢皇帝如何對待功臣是有目共睹的。蕭何怎麼樣,下獄問罪,差點被殺;韓信怎麼樣,還不是身死未央宮中;賈誼怎麼樣,擁有天大的才華,卻被皇帝流放到長沙,遠的不說就說我的父親李廣,他的功勞還不大了,匈奴人都聞風喪膽的飛將軍,可最後呢,還不是一生未見提拔,落個拔劍自刎的結局,我,五千步兵出擊匈奴草原,功勞立得也夠大了,就由於奸人陷害,彈盡糧絕,之所以歸降匈奴,本來還另有打算,可漢皇帝呢,卻不念我們父子輩世世代代的功勞 ,將我全家斬盡殺絕。事情到了這個地步,不是臣子對不起皇帝,而是皇帝對不起臣子啊。

人生在世,如草木一秋,死了就不會再活轉過來,遺體拋棄在荒郊野外,這時候就是想做一隻野狗沒有可能,只能任由屍體一天天的腐朽,最終被風沙掩埋,被世人遺忘,就好像從來沒有來過這個世上。人生就是這樣無常,我們爲什麼要爲一個不值得效忠的皇帝葬送自己的性命呢。

李陵的話有沒有道理姑且不論,他打算以親情、無常以及皇帝的薄情寡義來勸說蘇武投降。那麼,蘇武聽了嗎,沒有。於是李陵大慚而退,哭着說:今生今世,再也沒臉見蘇武了。蘇武的大節至此予以保全,然後就踏踏實實的放了19年羊,據說漢武帝的兒子漢昭帝時期,皇帝那天在上林苑打獵,不小心射下一隻鴻雁,鴻雁腿上幫着蘇武寫給大漢朝廷,彙報當下情況的文書。

漢昭帝這才知道了蘇武的消息,成語鴻雁傳書就這麼來了。朝廷上下都爲蘇武這麼一個赤膽忠心的臣子感動。恰好這時候又有新單于上位,匈奴與大漢的關係又有所緩和。於是就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蘇武,這個大漢忠心耿耿,無論艱難困苦都沒有改變氣節的臣子,於漢昭帝始元六年,即公元前81年,回到了離開十九年,朝思暮想的長安了。

那一天,一定是整個兒大漢天下一個非常重要的日子,如果那時候有評比的話,稱蘇武爲當年感動中國人物,應該一點兒也不過分。蘇武回到長安以後,才知道自己的兒子還活着,還健健康康的活着。分別十九年,一家子終於得以團聚,如果事情就這樣結束,那蘇武的人生應該相當圓滿了。

可遺憾的是,李陵所說,大漢皇帝如何對待功臣的話宛如一個魔咒,不久就降臨的蘇武身上,蘇武因此而下獄,罪名居然就是:謀反蘇武謀反,你認爲這是笑話嗎,然而事實就這樣發生了。蘇武回國後堅持先去祭拜漢武帝,向當年派他出使匈奴的漢武皇帝覆命,然後才接受朝廷的詢問。

朝廷對他的作爲非常滿意,當即就給加官進爵,這份恩寵享受了沒多久,僅僅一年以後,傳聞輔政大臣上官桀謀反,蘇武與上官桀私交不錯,兒子也和上官桀的兒子上官元來往甚密,再加之當年回國時,上官桀很爲蘇武說了幾句好話。於是,蘇武便毫無疑問的成了上官桀一黨,和兒子一起,被下獄治罪。最後呢,在朝內一些大臣的努力下,蘇武因有功於漢室,被罷官免爵,貶斥在家,分別了十九年,見面沒幾天的兒子呢?則坐實了謀反的罪名,與上官元一起給殺了。

其時已六十來歲,白髮蒼蒼的蘇武,這是要感謝皇帝的恩德嗎。六年之後,漢昭帝死掉,蘇武這回緊跟形勢,擁護漢宣帝上位,才重新得到朝廷的信任,不但恢復了以前的待遇,還被賜爵爲關內侯。據說就是爲了酬謝他留胡十九年,大節永不虧的功勞。可這時候的蘇武,的確已經是孤家寡人了。

蘇武爲什麼會被扣留,他回漢朝後生活怎樣? 第2張

蘇武從漢使到奴隸,在如此身份落差巨大的轉變過程中,到底因爲什麼讓作爲出使匈奴的漢朝使臣滯留匈奴十九年而不得歸?這之中,又是什麼原因支撐着蘇武的信念頑強的生存下來了呢?

一,隨員暗懷私心壞了大事。

當初蘇武出使之前,朝廷文武百官無一人樂意前往。是大將軍霍光向漢武帝推薦官職卑小的蘇武之後,漢武帝拜蘇武爲中郎將後才任命爲出使匈奴的使臣。張勝見蘇武坐地升官,這時候才自告奮勇願陪蘇武一同出使。漢武帝也是坐地提拔張勝爲副中郎將,同意張勝陪同蘇武前往匈奴。但是張勝的心思不在出使匈奴本身這件重要的事情上,他是想借助這件事情來達到自己升官發財的目的。再往深一層說,張勝就是想借此爲跳板,爭取立功機會爲自己獲得最大私利打開慾望的通道。後來發生的事件,足以證明張勝就是心懷鬼胎之人,而且是爲達到私利而完全不顧大局的小人。

正當蘇武將要與匈奴單于討論國事之前,張勝竟然暗通匈奴軍官,想以綁架單于母親的卑鄙手段逼迫匈奴單于屈服漢朝。張勝的目的很明顯,如果武力綁架成功,匈奴單于一旦懾於母親危機而屈服於漢朝的話,那他張勝無疑就是降服匈奴的第一功臣。那麼,回國邀功請賞,加官進爵應該不在話下了。

但是愚蠢的張勝做事不過腦子,他也不好好想想,還莫說此事根本沒有成功的可能,即使成功了,就這種方式的結果,真就能換來匈奴的屈服嗎?這件事最後的結果就是張勝投降匈奴,卻把責任推到了蘇武身上。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張勝不但做了漢奸,還讓無辜的蘇武受到莫須有的牽連。恐怕這是蘇武被扣留的第一個原因。

二,單于勸降不成惱羞成怒。

蘇武初到匈奴,單于開始還算客氣。但是經過了解,認爲漢朝已經無力打壓匈奴,於是態度開始轉爲強硬。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匈奴單于不但拖延與蘇武談判的時間,而且還起了勸降蘇武的念頭。單于之所以要勸降蘇武,一是單于認爲蘇武是個人才,留下來對於匈奴可以提供很好的幫助。另一方面,蘇武投降可以向漢王室表達一種強烈對抗的信號兒,即爲在任何時候,匈奴都是可以與大漢朝分庭抗禮的。通俗的意思,無非就是蘇武歸降可以讓匈奴就此事向漢朝顯示出一種自我強大的力量,讓蘇武成爲匈奴向漢朝示威的一種不大不小的資本。

但是蘇武兩次自殺不屈服於匈奴的淫威,而且任匈奴使出多麼卑劣的手段也無法動搖蘇武的氣節。而蘇武越是大義凜然,單于越是從心裏想得到蘇武。在民族大義與威逼利誘面前,蘇武只堅守心中的信念,絲毫不爲單于的各種手段所屈服。即使被流放到貝加爾湖,投降匈奴的蘇武好友李陵奉單于之命向蘇武勸降,也是被蘇武數落得痛哭流涕而無地自容。

在國家榮譽面前,蘇武完全恪守國家利益高於一切的原則;在大義面前,蘇武選擇寧死不屈的英雄氣概。就因爲這些,匈奴單于自己得不到蘇武,但也絕不放其回國盡忠漢朝。所以,蘇武被匈奴扣留十九年,這應該就是第二個原因。

雖然蘇武當年出使匈奴表面上看沒有完成與匈奴和解的任務,但是通過蘇武在匈奴從開始到最後的整個過程來看,蘇武所表現出的漢使氣節卻爲國家、爲民族爭得了無上的尊嚴。基於這點,蘇武出使匈奴的意義甚至要比當初所肩負的使命更爲重大,因爲,蘇武弘揚的民族精神是任何一件具體事實都無法比擬的。

蘇武出使匈奴已經很遙遠了,蘇武牧羊的故事已經流傳了兩千多年。後人對蘇武的謳歌讚美並沒有隨着時間的流逝而降低了熱情。相反,蘇武寧死不屈的愛國主義精神卻在兩千多年以來一直留在人們的心中並加以大力弘揚。蘇武出使不辱,捍衛了國家的尊嚴,民族的尊嚴,人格的尊嚴。其大義凜然的光輝形象,視死如歸的民族氣節不但受到歷代人民的景仰,他所表現出的民族精神也一定會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