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朱元璋因空印案株連數百人,御史鄭士利上書後是什麼結局?

朱元璋因空印案株連數百人,御史鄭士利上書後是什麼結局?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空印案發生在明朝洪武九年,當時的官員爲了便利,將空白文書蓋上官印以備使用,觸怒了毫不知情的太祖朱元璋,各地的掌印官員數百人被株連下獄,因爲皇帝震怒,滿朝大臣無人敢分辨一二,只有御史鄭士利冒死上書,陳述了空印案的緣由始末,爲獲罪的官員們申辯。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明朝時期,每一年的年末,各地官員都要派人到京師戶部報告當年的財政收支情況,所有收支數目必須與戶部的數目一致纔算合格,有數額不符必須發回重作,如果這時再回原籍造冊蓋印,以當時的交通條件,離京師較遠、路途不好的省份,一來一回可能一年都過去了,所以各地官員們爲了方便起見,都是將官印蓋在空白文冊上,到了京師再按照戶部的數額填寫。

朱元璋因空印案株連數百人,御史鄭士利上書後是什麼結局?

實際上,如果在原籍造賬本送往戶部,錢糧數額肯定是不會相符的,因爲每年從各地送往京師的賦稅錢糧,中途肯定會有不少損耗,以當時的運輸條件,甚至損耗一半以上也是常有之事,具體損耗多少,官員們只有到了戶部才能知道,所以纔會提前蓋好官印,不過這蓋印的空白文冊並不是一紙一印,而是蓋的騎縫印,訂在一起纔算有效,一般不會出現被奸吏挪作他用,危害百姓的情況。

但朱元璋對此並不知情,認爲這是官員們相互勾結的欺君罔上,爲了一己便利,置朝廷法令、百姓生計於不顧,盛怒之下將各地主管官印的官員全部處死,下屬官員杖責一百,發配充軍,當時朝廷上下官員都知道空印案其中的緣由,但沒人敢在朱元璋暴怒之時,上書申辯,觸皇帝的黴頭。

朱元璋因空印案株連數百人,御史鄭士利上書後是什麼結局? 第2張

此時,性格剛直、素有才學的御史鄭士利嘆道:“皇上不知詳情,如果有人能稟明原委,以皇上的聖明當明白空印一案並不是什麼大罪。”於是寫了一封很長的奏章,奏章寫成,閉門在家哭了好幾天,他侄子問他原因,鄭士利說:“這則奏章呈上去以後肯定會觸怒皇上,我自知必死,但如果犧牲我一人能救下數百條人命,那我還有什麼怨恨的呢?”於是呈上了奏章。

鄭士利的奏章詳細陳述了空印的原委始末,並從四個方面進行了申辯,第一,錢糧文書蓋的是騎縫印,不是一紙一印,不會用來爲非作歹;第二,錢糧的具體數目,只有最後到戶部才能知道,如果等文書製成再蓋印,勢必要往返於各省和京師,耽誤時間;第三,朝廷之前並沒有命令禁止空印之法;第四,官員們都是經過多年培養出來的人才,殺掉很可惜。

朱元璋看了鄭士利的奏章果然大怒,命人將鄭士利逮捕審訊,拷問其受和人主使,鄭士利坦然回到說:“御史職責就是爲國家上言論事,我自料必死無疑,誰會爲我出謀劃策?”最終鄭士利並沒有被處死,被判罰江浦服勞役,空印案涉案的數百官員雖然沒能被免罪,但朱元璋也在之後也採用了“議用半印,出納關防”之策,逐漸推行半印勘合的文書形式,也算是變相認同了空印之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