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歷史上的渾河之戰,明軍有多少人蔘戰?

歷史上的渾河之戰,明軍有多少人蔘戰?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渾河之戰,關於明軍的參戰人數,有人根據《明熹宗實錄》中“此戰以萬餘人當虜數萬”和清人魏源“明以萬餘人當我數萬”這兩種說法,得出明軍有“萬餘人”的結論。

但是,也有人根據《明神宗實錄》中徵調“石柱宣府司兵(白桿兵)四千”和“浙兵(戚家軍)三千”的記載,得出明軍實際參戰人數爲七千人的結論。

那麼,問題來了——渾河之戰,明軍的參戰人數到底是多少?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在解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得知道,參與渾河之戰的明軍並非只有石柱宣撫司兵和浙兵。根據《明熹宗實錄》中的記載,時任兵部尚書張鶴鳴於戰後上報給朝廷的奏疏中曾明確提到“渾河血戰殺奴數千,皆石柱、酉陽二司土兵之力”,所以,我們可以據此推斷出,渾河之戰的參戰明軍是由酉陽宣撫司兵、石柱宣撫司兵和浙兵組成的。

知道了這些,我們就可以根據酉陽宣撫司、石柱宣撫司和浙兵的具體參戰人數,來推斷出明軍的參戰人數到底是多少。

歷史上的渾河之戰,明軍有多少人蔘戰?

酉陽宣撫司

最早嚮明神宗提出徵調西南土司兵赴遼東作戰的是熊廷弼,根據《熊廷弼集》中的記載,熊廷弼曾於萬曆四十七年九月嚮明神宗上疏請求徵調酉陽宣撫司兵四千,石柱宣撫司兵三千。

接到熊廷弼的奏疏後,明神宗立即命令兵部商議此事。兵部諸臣經過商議後,由兵部左侍郎楊應聘嚮明神宗提交了具體的調兵計劃:湖廣永順宣慰司兵八千,保靖宣慰司兵五千,酉陽宣撫司兵四千,石柱宣撫司兵四千。

該計劃在得到明神宗的批准後,於萬曆四十七年十一月由兵部下發給了酉陽宣撫司。

根據《中國少數民族史大辭典》中的記載,時任酉陽宣撫司宣撫使的冉躍龍在收到兵部的調兵命令後,當即奉調率領弟冉見龍、子冉天胤和冉文光及四千土兵援遼。

再根據《明熹宗實錄》中記載,酉陽宣撫司的四千土兵是在冉見龍、冉天胤和冉文光的率領下盡數前往遼陽的虎皮、黃山等地駐防。

所以,我們可以推斷出渾河之戰中酉陽宣撫司的參戰人數爲四千。

歷史上的渾河之戰,明軍有多少人蔘戰? 第2張

石柱宣撫司

萬曆四十八年五月,秦良玉率領的石柱宣撫司兵抵達通州。到達通州後不久,秦良玉就嚮明神宗上了一道奏疏,疏中言明“臣所將之兵止三千三百員名”。並且在這道奏疏中,秦良玉還提出欲將在川土兵三千五百餘名陸續前來共成一臂之力,得到了明神宗的同意。

這說明,此次赴援遼東,石柱宣撫司共出兵六千八百。但是,這些兵力卻沒有全部投入到渾河之戰中,《籌遼碩畫》所收錄的兵部尚書張鶴鳴的奏疏中曾提到“邦屏等既陷陣……秦氏(秦良玉)又自押兵三千至關上(山海關)”,所以,我們可以據此推斷出石柱宣撫司在渾河之戰中的參戰兵力應該爲三千八百。

浙兵

由於戚家軍的主要募兵地是在浙江的義烏、金華兩地,所以明代史料中對戚家軍的稱呼有“浙兵”和“南兵”兩種。

嘉靖三十八年十一月,第一批戚家軍正式成軍,人數爲三千七百八十五。嘉靖四十年八月,戚繼光率軍進福建前,又到義烏募兵三千(《義烏縣誌》)。這樣,戚家軍的總兵力就達到了六千七百八十五。

隆慶元年,戚繼光被調至薊鎮後,戚家軍被留在了浙江。隨後,在戚繼光的一再要求下,大明朝廷才同意“遣官往募舊部曲三千人”。這樣,戚家軍的規模又回到了最初的三千七百八十五。

此後,直到萬曆二十三年的薊州兵變前,戚家軍的兵力都維持在三千七百八十五人。

但是,一場薊州兵變,令戚家軍損失慘重,根據《兩朝平壤錄》中的記載,戚家軍在此次兵變中損失了一千三百餘人。隨後吳惟中等戚家軍軍官或被治罪、或被調離,剩餘的戚家軍被遣回浙江擔負海防,戚家軍的總兵力下降至二千左右。

根據《明神宗實錄》中記載,大明兵部曾於薊州兵變後的萬曆二十五年三月下令增募一千七百餘兵補充到戚家軍中,戚家軍的兵力又恢復到了三千七百八十五。

至渾河之戰前,戚家軍一直在浙江駐防,所以參與渾河之戰的戚家軍總兵力應當爲三千七百八十五。

綜上所述,渾河之戰的參戰明軍由酉陽宣撫司兵四千、石柱宣撫司兵三千八百和浙兵三千七百八十五組成,人數共計一萬一千五百八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