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楚國的勢力非常強大,爲何最後卻敗給了秦國呢?

楚國的勢力非常強大,爲何最後卻敗給了秦國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4.1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楚國是一個人才輩出的諸侯國,有着悠久的文化歷史,三國時期的江東弟子多才俊就是從春秋戰國傳下來的,那爲什麼楚國沒有完成統一的大業,而是敗給了秦國呢?

春秋時期,整個周王室的實力隨着時間的推移而逐漸衰弱。與之相對應的是,各個諸侯國之間互相討伐,希望可以實現自己的霸業。其中,根據《史記》等史料的記載,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史稱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對應着齊、晉、宋、秦、楚等五個大國,能夠稱霸自然說明了這五個國家的強大。其中,儘管宋國延續到了戰國時期,但是和齊國一樣,沒有統一天下的雄心和實力。而最爲強大的晉國則一分爲三,留下實力相對均衡的魏國、趙國、韓國。由此,在整個戰國時期。秦國和楚國則是當仁不讓的兩個超級大國。但是,爲什麼最後統一天下的是秦國,而不是佔盡一半天下疆域的楚國呢?

楚國的勢力非常強大,爲何最後卻敗給了秦國呢?

首先,從地理位置來分析。秦國坐擁雍州之地,也就是今天的甘肅省、陝西省等部分區域。秦國向東進軍,可以直接或間接進攻六國。如果吃了敗仗的話,那就退回到易守難攻的函谷關。但是,由於地理位置過於遼闊,楚國幾乎暴露在周邊幾個國家的打擊範圍內。尤其是在戰國後期,楚國的首都已經在秦軍的攻擊範圍內。

並且,值得注意的是,自古以來就很少有南方政權能統一全國的。典型的例子就是偏安的南宋。所以,楚國土地雖然廣袤,但是顧此失彼,黔中之戰直接被司馬錯來了個大迂迴,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白白丟失了數千裏的土地。這都是地理位置上的短板。

其次,表面上看,吳起不如商鞅之處在於沒有利用軍功受爵制培養一批新貴族與舊貴族對抗。不過,就本質而言,包括楚國在內的山東六國很難接受關中的“軍國主義精神”,也即在社會結構和風氣上缺乏推進軍功授爵制度的基礎。秦國地處西疆,受蠻夷影響很大,形成尚武的社會風氣,這是軍功受爵和秦漢帝制生長的最佳土壤,再看楚國,經過了前期的篳路藍縷,楚國盡展南方優越的自然條件,由此形成了浪漫的文化氣息,比如浪漫主義的詩人屈原等。

由此,文化基因的不同,決定着其秦國和楚國在軍事改革上的路徑不同。我們常說亂世用重典,而楚國連冷酷的軍國體制都沒有接受,難道要用詩歌征服天下嗎?

楚國的勢力非常強大,爲何最後卻敗給了秦國呢? 第2張

再者,爲什麼齊國可以統一六國?其實,不僅楚國,戰國時候的趙國、齊國都具有這樣的實力。但是,只有秦國解決了國內的外戚勢力,戰國時期各國通婚不斷,各個王的母族,妻族都可能是其他國的王室或者貴族。因此,各個國家之間打仗可以,滅國就麻煩了,你打你舅舅可以,打死你舅舅你媽媽就得出來說說了,所以各國都有底線,國內的阻力太大。

與此相對應的是,秦王嬴政上臺以來解決了自己身邊的趙國(趙姬、嫪毐、呂不韋等勢力)又解決了楚國(華陽夫人,昌平君,昌文君等勢力),還解決了(韓國的勢力:嬴政父親的親生母親是韓國人),讓秦國成爲了一個贏姓人說了算的國家,由此對外的統一戰爭再也沒有什麼太大的阻力了。

最後,得益於商鞅變法,秦國對山東六國的人才來者不拒,並且只要他有足夠的實力,君主就一定會放手讓他來管理。而其實楚國的衰敗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人才的流失,比如李斯,屈原等等。簡而言之,楚國人才精英的流失,導致整個朝堂早已烏煙瘴氣。即使秦國沒有統一,也輪不到楚國來統一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