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越野與馬拉松都是跑步,越野爲何在現代運動中更具危險性?

越野與馬拉松都是跑步,越野爲何在現代運動中更具危險性?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越野跑是比馬拉松更“高階”的跑步,從另一角度講,越野也比馬拉松相對更具危險性。馬拉松和越野跑都是長距離跑,但是馬拉松更考驗平跑能力,越野更考驗綜合能力。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越野與馬拉松都是跑步,越野爲何在現代運動中更具危險性?

越野跑路線狀況複雜,山路、徒步、上下坡度等比馬拉松要有難度得多,還要翻山越嶺,跨溪越澗,而且參加越野要有更好的身體協調性,均衡的力量基礎,超強的耐力。對於參與其中的跑者而言,在跑步能力、平衡、體能、判斷、裝備等方面都有比較高的要求。

越野受天氣影響比較大,而比賽日程確定,很難更改,如遇惡劣天氣,是否選擇臨時取消對賽事組織方極其棘手。比賽無事大家其樂融融,一旦有事,摔胳膊摔腿,稀鬆平常,無論天門山也好,還是別的山,再壯闊的風景,也不值得拿生命代價去參賽。

馬拉松和越野跑有何異同:

相同點:都是長距離跑

無論越野跑還是馬拉松,都屬於長距離、長時間持續跑步的形式,能量代謝也以有氧代謝爲主。

越野跑和馬拉松都需要很強的有氧代謝能力,一定的無氧代謝能力,足夠的力量素質,較好的跑步動作經濟性,這是兩個項目的相通之處。

不同點:

一、馬拉松更考驗平跑能力,越野更考驗綜合能力。

路跑近似可以看做在平直馬路上跑步,雖然可能略有上下坡,但坡度總體不大,因此路跑只需要我們不斷重複相同動作、以穩定的節奏一直跑下去,主要考驗你的平跑能力,也就是運動員5000米、10000米的專項能力以及30公里的速度耐力。

但是越野跑很難保持恆定速度和節奏,上坡慢、下坡快是常態,步頻也會隨地形而改變。所以,越野對節奏感的要求遠不如馬拉松那麼高。但越野跑地形、路況複雜,這需要我們不斷根據環境變化調整改變身體動作。

所以,越野跑對於身體素質要求更爲全面,要有良好的力量、靈活性、協調性、柔韌性。特別是上坡考驗腿部力量、耐受和消除的乳酸能力,以及心肺功能;下坡對緩衝能力和身體控制能力要求較高。

另外,如今大多越野賽事的距離往往較長(50公里或更長),對耐力的要求也與路跑不同,更強調超長時間運動的抗疲勞、抗折騰。所以,總的來說,越野跑是比路跑更考驗綜合能力的。

越野與馬拉松都是跑步,越野爲何在現代運動中更具危險性? 第2張

二、相比於馬拉松,越野跑對技術要求更高

越野跑的危險係數更高,對於跑者的技術要求高。首先,越野跑更適合採取小步幅、高步頻的跑法,否則步幅太大,每一步需要的力量就更大,在複雜地形中會跑得比較吃力,也容易發生腳下失穩、打滑等危險情況

特別在上下坡中,上坡步幅過大容易使腿部肌肉發力過多,乳酸容易堆積,過早出現發酸、發沉和僵硬;下坡步幅過大會增加落地時骨骼和關節承受的衝擊。

越野跑的地形複雜多變,跑者應該根據地形來改變速度,儘可能保證運動強度和節奏的相對穩定。有很多超級馬拉松跑者就是先走着上山,然後跑着下山。

其實,大部分選手上坡基本在慢跑或走,拉不開差距。特別是遇到過陡的上坡時,走可能比跑更爲省力,還可以用虎口卡住膝蓋,用手的下壓力協助蹬地發力。

到了下坡,就是真正拉開差距的“技術路段”了,下坡技術好的運動員可以快速地“飛”下去,讓其它選手根本追不上。下坡過程要注意藉助重力和慣性自然往下衝,不要過於緊張或者“剎車”、減慢節奏(否則反而更容易肌肉緊張或受傷)。同時身體適當後傾、這樣有利於控制身體,防止衝下坡失控。

三、越野跑時肌肉更容易疲勞

複雜地形中的越野跑對於肌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來說,機械性的、節奏性較強的路跑會產生更少的疲勞,而動作多變的複雜運動,比如越野跑,在相同的運動量下會產生更多疲勞。

上坡時,需要克服重力向上運動,還要保持速度向前運動,所以上坡比平跑需要的腿部力量大得多。

下坡時,雖然有重力的藉助、下坡跑時心肺負擔小了,但需要對抗落地的衝擊、對於肌肉力量的要求反而更高了。而且,落地緩衝時肌肉大多是“離心收縮”的形式,微細結構的損傷要大於向心收縮,這也是爲什麼越野跑之後肌肉痠痛比馬拉松更明顯。

四、越野跑損傷風險高,損傷類型更廣

路跑的損傷大多屬於慢性勞損,比如足底筋膜炎、髂脛束綜合徵,極少發生急性扭傷、拉傷。

越野跑就不同了,高低坑窪的路面,劇烈的上下起伏,使得各種損傷包括急性和慢性損傷都有可能發生,最常出現的就是崴腳,或者跌傷。

因此,除了平時訓練中加強身體的力量、協調性、靈活性來預防損傷外,比賽中也要時刻保持精神高度集中,注意腳下,不能再像馬拉松一樣靠身體慣性去“麻木”地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