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宋朝奪回燕雲十六州爲何會失敗?與趙匡胤有何關係?

宋朝奪回燕雲十六州爲何會失敗?與趙匡胤有何關係?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起宋朝,瞭解這段歷史的朋友們內心都是痛苦的,因爲歷史對宋朝的評價就是“弱”宋,事實也是如此,南北兩宋三百年間,被契丹人、西夏人、女真人、蒙古人接連欺辱,割地納幣求和,甚至連南邊的安南人也敢在廣西製造屠殺慘案,這樣的中原王朝在歷史上是難以看見的,所以後人對宋朝的印象就是屈辱求和、軟弱無能。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但是事實真的是如此嗎?也不一定。宋朝雖然相比漢唐的強盛差遠了,但是也沒弱到屈辱求和的地步。宋太祖趙匡胤在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後,便立志統一中原,建立統一強大的國家。他在謀士趙普的建議下制定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戰略方針,一步步消滅五代十國的割據勢力,中原各地逐漸統一在大宋王朝的旗幟下。

宋朝奪回燕雲十六州爲何會失敗?與趙匡胤有何關係?

這時的大宋,其實也是非常強大的,兵強馬壯,君臣上下一心,國家強盛是朝野民心所向。在這種情況下,大宋軍隊所向披靡,很快便滅亡了大部分割據政權,就連最難啃的北漢都被宋軍攻破滅亡,中原大部分地區都豎起了大宋的旗幟。可是很快,大宋便遇到了挑戰,那就是燕雲十六州,該地區幾十年前被後晉皇帝石敬瑭賣給契丹人,目前已經被契丹人徹底控制。鑑於燕雲十六州的重要戰略地位,失去此地這給大宋造成了極大的軍事壓力,於是宋朝於979年和986年兩次北伐意圖奪回燕雲十六州,可是昔日強大的大宋軍隊面對契丹人時不再威風凜凜,兩次大戰皆遭失敗。

爲什麼宋朝奪回燕雲十六州的行動會失敗呢?表面上看是宋朝軍事指揮的原因,其實根源在趙匡胤立國之後的政治軍事治國方針中就種下了。

首先是政治上執行弱軍方針,宋朝開國後有一個著名的故事就是“杯酒釋兵權”,因爲唐朝以來藩鎮軍事割據,趙匡胤就是在陳橋驛發動兵變奪取後周天下建立大宋的,所以他極度不自信,害怕收下將領們也造反,稍有能力的軍隊將領都被賜回家養老,在政治制度設計上限制軍隊指揮官在朝廷及軍中的影響力、號召力和威信,這麼做一來導致了武將地位低下,經常被朝廷文官內鬥所牽連禍害,二來導致軍隊將領普遍能力威望不足,難以協調指揮大規模會戰。

宋朝奪回燕雲十六州爲何會失敗?與趙匡胤有何關係? 第2張

其次是軍事上執行亂軍方針。一是本末倒置一頓亂搞,把戰鬥力強的軍隊集中到京師編成禁軍遠離戰場,導致和平時期軍隊作戰能力整體下滑嚴重。然後還把指揮官和部隊相分離,導致本就沒有威望的指揮官難以被基層軍官所信任,上下不齊心攻堅能力差,戰鬥意志弱只能打順風仗,遇到不利局面軍隊立馬炸營崩潰。

趙匡胤這麼做的本意是維護朝廷統治,防止叛亂造反,可是在當時面對強大的契丹人和後來的西夏人時,這種做法無疑是自亂陣腳,自廢雙臂,導致宋軍進攻能力差,根本無法與擁有強大騎兵部隊的契丹人在燕雲十六州進行大規模會戰和攻堅戰,自然就無法奪回寶貴的燕雲十六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