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商鞅變法爲秦國帶來了什麼?秦國的社會結構有着怎樣的變化?

商鞅變法爲秦國帶來了什麼?秦國的社會結構有着怎樣的變化?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秦朝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萬事萬物的發展都講究因果關係,對於秦朝的滅亡來說,更是如此,並且呈現出的是多因一果的結局。

具體表現在秦二世而亡,與統治者的保證、經濟結構的分散、政治勢力的缺失以及社會結構的不合理等等都有着不可忽視的聯繫。

商鞅變法爲秦國帶來了什麼?秦國的社會結構有着怎樣的變化?

今天將從其社會結構角度入手,分析秦國的變化以及在變化之下產生的影響,衆所周知,商鞅變法對秦國的發展壯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事情的發展總是有兩面性的,也正是因此,秦國的社會結構逐漸從“橄欖型”轉化爲了“啞鈴型”。

“橄欖型”代表這個國家的中產階層人口數量佔比較大,而富裕與貧困兩個階層的人數較少,簡單來說就表示了社會發展趨於穩定。

主要體現在國家的政策規劃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是有好處的,能夠顧及到大多數人,還有一種原因就是中產階層相對來說有較強的調節作用,能夠緩衝社會中的利益衝突。

而“啞鈴型”則代表這個國家的中產階層人口數量佔比較小,貧富兩極分化情況嚴重,相應而言缺少穩定調節,所以自然會加劇人們的矛盾。

商鞅變法爲秦國帶來了什麼?秦國的社會結構有着怎樣的變化? 第2張

一、戰國初期中產階級的構成

1、 商人羣體與低級官吏

秦穆公時期的商業受到了重視,在這一階段已經建立成了商業區,並且貨幣也已經出現,即使商品經濟的地位並不是主導,但這不妨礙其發展,不過只有在城市才能進行商品交易。

到了秦獻公時期,國內各個地區都能夠進行商業活動了,所以說這些爲數不多的商人在此期間得到了發展,經濟地位提升。

低級官吏指的是那些斗食以下的人,能夠養活五口之家並且還會有節餘,因此同樣是中產階層代表。

2、授田方式下的農民

商鞅變法中提到了對田宅方面的改變,主要分爲兩方面:一是耕種國家土地,按時上繳地租,從而形成了佃農羣體。

這時候的秦國整體發展還算不錯,百姓的賦役也算不上很沉重,因此這些農民有足夠的空餘支撐自己的發展;

二是免除一部分人的勞役與兵役,使其來到秦國墾荒,這樣自然就構成了擁有小塊土地的自耕農羣體,國家對其管理非常嚴格,因此糧食安全以及稅收增長不再是問題。除此之外,還有一小部分技術高超的手工業者。

商鞅變法爲秦國帶來了什麼?秦國的社會結構有着怎樣的變化? 第3張

二、商鞅變法後造成的轉變以及影響

1、軍功爵制的雙刃劍

最主要的體現在於對那些立有軍功的人給予很大的獎勵,相反若是你沒能立下軍功,那麼將會失去很多權力,在王室身上體會更加明顯,若是沒經過軍功評價,將沒辦法進入宗室譜籍。

對於普通民衆來說,只要你能夠努力耕種,並且成爲收穫頗豐的人,就會免除掉徭役,而且也可以通過農戰的方式立下軍功,以此獲得田、宅甚至家臣的賞賜。看似爲其提供了便捷,但大多數人的生活卻因此受到了惡化,逐漸落敗成無產者。

2、農民賦役加重

商鞅變法還有一點對於農民來書致命的變革,那就是加重了賦役,具體表現在政府在徵收土地稅的基礎上,增加了人頭稅。

這就意味着田租要按照土地數量上繳,戶賦要按照戶口上繳,對於沒有土地的人來說更加頭疼,他們也必須服役。

勞役與兵役的負擔也很重,當時規定只要年滿十七歲的男子,就有義務承擔勞役和兵役,除此之外,本地和外地的徭役都不會減少。長平之戰爆發的時候,年滿十五歲的男子就有隨時爲國出征的義務。

商鞅變法爲秦國帶來了什麼?秦國的社會結構有着怎樣的變化? 第4張

3、重農抑商、土地私有

如果說之前的商人還算中產階層,那麼商鞅變法後的商人就已經淪落爲低級階層了,仇商排商的現象非常明顯,一切有關商業的活動都受到了抑制,不僅如此,就連娶商人之女爲妻也會受到懲處。

地位的地下變現得也很明顯,在徭戍方面與罪犯處在同一等級。秦始皇三十一年,土地私有化的現象得到了承認。

自此之後地主階級開始不斷擾亂市場,土地兼併現象嚴重,越來越多的人被迫失去了土地甚至淪爲奴隸。

商鞅變法的推行導致國家內部社會結構的變化,在沉重賦役的打擊以及土地兼併現象的發生之下,秦國越來越多的人淪爲了低級階層代表。

貧富差距逐漸增大,“啞鈴型”社會結構發展到了巔峯。面對這種情況,大部分的貧困百姓只能夠通過暴力手段改變命運,所以纔會爆發戰亂,加速秦朝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