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從篳路藍縷到問鼎中原,看晉國如何鳳凰涅槃?

從篳路藍縷到問鼎中原,看晉國如何鳳凰涅槃?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6.7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晉國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鳳,火之精也,生丹穴,非梧桐不棲,非竹實不食,非醴泉不飲,身備五色,鳴中五音,有道則見,飛則羣鳥徵之”,楚先民祭祀火神祝融爲先祖,以鳳爲圖騰,自詡爲“蠻夷”。不知是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亦或是多元開放的文化氛圍,再加上歷代國君的勵精圖治和楚民的辛勤付出下,楚國這個被中原諸侯所鄙夷的蠻夷,竟然也能展現勃興之勢,不僅有楚莊王“問鼎中原”之志,也有楚懷王爲“合縱長”的磅礴氣勢。八百年的興衰

楚人立國始於鬻熊,商末,鬻熊審時奪度,率全部落倒向了周文王而受到重視,爲楚國奠定基礎,楚人後來感念其功,以其爲先祖進行祭祀。鬻熊之妻妣厲生熊麗時難產死去,巫師用“楚”包裹其腹部埋葬,爲了紀念她,後人以“楚”爲國名,自號“楚人”。周成王時,楚國部落首領爲熊繹,曾祖父、祖父、父親三代都侍奉周天子,周成王感念他們的功勞,“封熊繹於楚蠻,封以子男之田,姓琇氏,居丹陽”。好歹也是一塊封地,雖然是窮山惡水,但遠離中央,不受牽制,熊繹也就帶着楚人去了。正當楚人歡天喜地時,誰都沒想到新封地居然這麼窮,熊繹甚至連用來祭祀先祖的貢品都沒有,沒辦法,只得到鄀國去盜了一頭還沒長角兒的小牛,“懼其主,夜而內屍,抵今曰夕,夕必夜”。因此楚國也有了在夜間祭祀先祖的習慣,說到底還是被現實所逼得無奈之舉。

楚人立國後,要與中原諸侯一樣,必須按時述職進貢,雖然有先祖的功勞,但在周成王及其他中原諸侯眼中,楚國只是蠻夷,根本入不了眼。當熊繹攜帶桃弧棘矢等地方特產和楚人的殷切盼望,涉渡漢水、丹江,翻越秦嶺,風塵僕僕,以事天子,換來的卻只是“楚爲荊蠻,置茅蕝,設望表,與鮮卑守燎,故不與盟”。周康王時,齊國國君齊丁公、衛國國君衛康伯、晉國國君晉侯燮、魯國國君伯禽和熊繹共同侍奉這位周天子,然而因爲親緣較近,這四國都得到周康王賜予寶器,楚國卻什麼都沒有,這些都讓熊繹倍感蒙羞。

從篳路藍縷到問鼎中原,看晉國如何鳳凰涅槃?

爲了改變楚國貧弱無名的局面,熊繹與後代數位國君篳路藍縷,開始了艱苦的創業,都城丹陽不過彈丸之地,以爲基石,向南推進,使得楚國發展成爲雄踞南方的泱泱大國。強大的同時楚國國君還產生不臣之心,不僅起兵造反不說,甚至在周夷王時,國君熊渠公然僭越稱王,將自己的三個兒子也封了王,楚國成了周朝諸侯國中第一個僭越封王的。

二、問鼎之志,稱霸中原

熊渠的楚國霸業沒有建立多久,新任的周厲王便殺來了,不斷攻伐周邊“荒服”地區,荊楚素有威望,自然不能倖免。爲了保持實力,不與周王室正面衝突。熊渠自覺去其王位,取消對兒子的分封,繼續臣服於周,還自詡“蠻夷”,“不與中國之號諡”。周宣王時,周室元老重臣方叔伐楚,“蠢爾蠻荊,大邦爲仇。方叔元老,克壯其猶”,甚至楚國國君祭祀先祖的宗廟重器也被擄走,被周宣王轉賜給晉穆侯。

楚文王、楚成王、楚穆王時多興戰事,但楚國也藉機擴大了自己的影響力和地盤,成爲了晉國霸業的頭號強敵。楚莊王時,三年不出號令,日夜爲樂,但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即位三年後楚莊王改革朝政,開始與晉國晉靈公角力。經過三年的韜光養晦,楚莊王的雄心壯志已經無人能擋,而西抑秦、東制齊的晉國卻是昏庸殘暴的晉靈公當政,晉國處於內憂外患之際,這給了楚莊王北上爭霸的好機會

從篳路藍縷到問鼎中原,看晉國如何鳳凰涅槃? 第2張

在五年間,楚國不斷對晉國的“小弟”們動手,一次次挑戰晉國的底線,而強大起來的楚國就是晉國也不敢直面對抗的。“楚子伐陸渾之戎,遂至於洛,觀兵於周疆”,也是在這裏,楚莊王問九鼎,意在“示欲逼周取天下”,十足過了一把“嘴癮”。而此後楚國越來越強,昔日的霸主晉國已經無力阻擋楚國北上的勢頭,楚莊王二十年(前594),“楚圍宋,宋告急於晉,晉不能救,宋遂與楚言和,尊楚”,這時中原各國中除了晉、齊、魯之外,盡尊楚莊王爲霸主,確立了楚莊王在春秋五霸的歷史地位,也奠定了楚國爭霸中原的基礎。

三、邁步戰國,形勢跌宕

由於諸侯過多,小國不是在大國的要挾下進攻他國,就是受戰火波及,中原諸小國,苦於連年戰爭,期盼和平。楚康王十四年(前546),在宋國的努力下,晉、楚、齊、秦、宋、魯、鄭、衛、陳、許、曹、邾、滕、蔡等十四國參加了在宋國舉行的弭兵之會,會議共推晉、楚爲霸主,各方停戰。一看中原無望,楚國又把頭轉向了新興的吳國,然而楚國卻在吳國這裏受盡挫折,甚至差點亡國,直到越王勾踐大敗吳王夫差,楚國長期受累於吳國的局面纔有所好轉。

從篳路藍縷到問鼎中原,看晉國如何鳳凰涅槃? 第3張

步入戰國後,各國相繼變革興邦,首當其衝的便是從晉國分出來的魏國了。楚惠王、楚悼王不甘落後,也積極開展變法,但因爲楚國封君太多,楚悼王早逝,讓如火如荼的吳起變法遭到失敗,楚肅王按照法律,將七十餘家因爲射死吳起而損傷王屍的宗親權貴誅戮殆盡。楚肅王、楚宣王時君臣無間,國富民強,政治穩定,楚宣王、威王爲君治國四十年,“楚南有巴渝,過江南有黔中、巫郡”,楚國再次成爲雄踞南方,虎視中原的泱泱大國。

然而成爲山東六國“合縱長”的楚懷王,也難擋秦國欲意兼併天下的野心和步伐,不願以土地換生命的楚懷王客死他鄉,“楚人皆憐之,如悲親戚”,而在他之後的楚王更是一代不如一代,楚國國勢迅速衰弱,終被秦國所滅。但“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楚人項羽、劉邦再次接過大旗,推翻秦朝,雖以“漢”爲國號,但不只是劉邦,就連他的許多功臣都是楚人之後,荊楚鳳凰以另一種形式再度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