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長平之戰時,秦趙兩國兵力有何差距?趙軍爲何會被圍殲

長平之戰時,秦趙兩國兵力有何差距?趙軍爲何會被圍殲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長平之戰時,秦趙兩國兵力有何差距?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孫子兵法·謀攻篇》有言,“十則圍之,五則攻之”,那麼長平之戰中,秦趙雙方在兵力相差無幾的情況下,秦軍是爲何包圍趙軍,且令趙軍始終無法突圍的呢?其實,秦軍之所以能夠將趙軍死死圍住,主要還是白起充分利用了長平戰場的地形,從而將趙軍逼入了絕境之中。

長平之戰爆發之前,趙軍曾在長平戰場利用地形優勢佈置了三道防線,即汾河防線、空倉嶺防線和丹河防線(又分東、西壁壘),然而戰爭爆發之後,汾河防線、空倉嶺防線和丹河西壁壘卻先後被秦軍攻破,廉頗被迫轉入防禦。

長平之戰時,秦趙兩國兵力有何差距?趙軍爲何會被圍殲

如下圖所示,趙軍的防線乃是依託“長平關-百里石長城-故關”所建,充分佔據了地利優勢,憑藉這道防線,趙軍與秦軍展開了長期對峙,而秦軍則始終拿趙軍毫無辦法。

與此同時,秦軍的防線則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是王紇統帥的秦軍前部,在韓王山與大糧山之間構築的前沿陣地,二是白起到達前線之後,以趙國的丹河西壁壘爲基礎,重新在丹河以西構築的防線,不僅擁有丹河作爲第一道防線,同樣佔據了高地的地利優勢。

在趙國決意換將之後,秦趙雙方攻守易勢,趙國變成了主動進攻的一方,而秦軍則成爲了防禦方,而雙方爭奪的焦點,便是秦國位於丹河以西的壁壘。

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農曆七月,趙括接替廉頗出任趙軍主帥,在對軍隊完成整合和調整之後,開始主動對秦軍發動了進攻。至於趙括髮動進攻的原因,其實是多方面的,既有朝堂決議的影響,也有趙國情報滯後的原因,同樣也有趙括輕敵的影響,不過這個並不是本篇討論的重點。

在趙國主動發起全面進攻之後,前線秦軍按照計劃佯裝敗退,迅速退回了丹河以西秦軍壁壘,趙括不知秦軍有詐,首戰告捷之後,便立即對秦軍展開了追擊,一直追至秦軍壁壘之前。面對秦軍精心打造的堅固壁壘,趙軍久攻不下。

直到此時,趙括才意識到情報有誤,然而此時他想要撤退卻已經來不及了,戰陣經驗豐富的白起,豈會讓煮熟的鴨子飛掉。由於丹河在秦軍壁壘以東,趙軍進攻時便要渡過作戰,此時想要撤退便需要重新渡河,可一旦趙軍撤退,秦軍便從壁壘中殺出,死死地咬住趙軍,不求造成殺傷,只是拖住趙軍,不使其輕易退走。

長平之戰時,秦趙兩國兵力有何差距?趙軍爲何會被圍殲 第2張

趙括見無法擺脫秦軍,只好一邊與秦軍交戰,一邊沿丹河西岸向上遊進發,意圖通過長平關撤回百里石長城防線。

白起在發現趙括意圖後,則令一直兩萬五千人的軍隊突襲趙軍長平關,由於趙軍主力出戰,長平關被秦軍奪取,隨後趙軍的百里石長城防線,也宣佈告破。此外,白起又令一支五千人的輕兵,直插趙軍主力與輜重部隊的結合部,將趙軍一分爲二,在切斷趙軍後勤補給的同時,也封死了趙軍的退路。

秦軍包圍趙軍

至此,趙軍主力便被秦軍死死包圍在了“丹河秦軍壁壘-百里石長城防線-韓王山”這個狹小的三角地帶。秦軍與趙軍兵力雖然相差無幾,但由於充分利用了地利優勢,秦軍只需要牢牢駐守幾個交通要道便可,因此趙軍被困之後根本無法突圍。

秦昭襄王徵發援軍,趙軍救援被徹底堵死

趙括被秦軍圍困之後,也曾嘗試發動突圍,但白起卻不斷以輕裝精兵騷擾,趙軍根本無法全力突圍,再加上秦軍佔據地利,趙括在無法突圍的情況,只得被迫就地建造營壘,轉入防禦、以待救援。

白起內心其實也很焦急,雖然他已經成功將趙軍圍困,但由於雙方兵力本就相差無幾,困住趙軍已是極限,若是趙軍援軍趕到,自己根本無力應對,到時必然導致功虧一簣,於是連忙上書秦昭襄王。秦昭襄王也知道機不可失,因而親自來到河內郡,對當地百姓一番封賞之後,徵發該地十五歲以上青壯年,組成援軍趕往長平戰場。

長平之戰時,秦趙兩國兵力有何差距?趙軍爲何會被圍殲 第3張

秦國援軍抵達長平戰場後,迅速攻破趙軍重要關隘——故關,從而徹底切斷了趙國的援軍和糧道,導致趙軍被徹底困死在了長平戰場。同年九月,趙軍在被困四十六天之後,眼看援軍無望,趙括將剩餘的趙軍分成四隊,輪番發動突圍,然而在衝擊四五次後,仍以失敗告終。

最後,趙括親率精銳部隊強行突圍,結果被佔據有利地形的秦軍亂箭射死,趙國軍隊因主將戰死而立即陷入混亂,剩餘軍隊只得向秦軍投降。白起則將趙國降軍全部坑殺,只留下年紀尚小的240名士兵放回趙國,長平之戰至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