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面對暴怒狂躁的項羽,13歲的小孩是如何拯救百姓的?

面對暴怒狂躁的項羽,13歲的小孩是如何拯救百姓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4.5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項羽,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小編爲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蹟。

十三歲

13歲,古人稱爲:舞勺之年,今人眼中:初中生。無論放在哪個時代,這個年紀都是距離步入社會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距離,風雨危險皆被父母老師所遮擋,唯一憂慮的是學習成績,感到危險的是考得差父母師長的“棍棒威脅”。現代有一句十分熱門的網絡用語: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用在本文這位年僅十三歲的主人公身上再合適不過。

面對暴怒狂躁的項羽,13歲的小孩是如何拯救百姓的?

古時候的十三歲正是上學堂、學知識的年紀,現在也是如此,幹過最大膽的事恐怕是逃學上網,最精通的技藝不是打遊戲就是學習。可在秦亡之後的亂世——楚漢爭霸,一位13歲的小孩卻用最無用的東西征服西楚霸王兼屠城狂魔項羽,從即將被活埋的大坑中救出數十萬即將死亡的百姓。

暴怒狂躁的項羽

公元前203年,這一年註定不平凡,有許多生命將離開這片土地。十月,齊王田廣烹殺漢王劉邦的使者酈食其,韓信軍大軍壓境,田廣攝於韓信在井陘之戰以弱勝強的戰績,早早逃出齊都。既是楚漢爭霸,漢王劉邦處待不了,那就去楚王項羽那吧。

項羽沒有立即伸出援助之手,搭救田廣一下。此時的項王正處於狂躁憤怒的狀態,彭越背叛他,奪他城池十七座,他要一座一座搶回來,挽回顏面,宣泄自己的怒火。項羽是戰神,也是軍神,彭越哪是他的對手,他的對手起碼是章邯、劉邦和韓信這一級別的。

彭越被你攆着跑,佔領的城池被楚軍輕而易舉地奪回,還沒出全力戰爭就結束了。唯外黃城例外,項羽親率大軍一連數天猛攻外黃,非但沒攻下,還不斷地在損兵折將,這在當時都不能說是硬骨頭了,而是狠角色、鐵骨頭。這就讓兇名威震天下的楚軍和項羽束手無策了嗎?怎麼可能!

楚軍在無敵統帥項羽的指揮下,休整了一會,然後下令將士們一鼓作氣地衝向外黃城牆,項羽身先士卒衝在最前面。楚軍來勢洶洶,項羽動真格了,外黃人的末日即將到來。名不見經傳的外黃城在能抵抗這麼久,實在令人惱火,這在項羽眼中是犯罪,是挑釁。戰前,項羽都想好該怎麼懲罰他們了——屠城。

面對暴怒狂躁的項羽,13歲的小孩是如何拯救百姓的? 第2張

舉起屠刀

可是楚軍這一認真,外黃人直接頂不住了,主動選擇投降。但是抱歉,項羽並沒有提供投降免死這個選項。項羽身披染成血衣的戰甲,進入外黃城的第一件事是:安排部下將城內男女老少全部拉到城下。然後發佈了一道恐怖的命令: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詣城東,欲阬之。就算是再傻再遲鈍的人也知道,項羽是要來搞屠殺啊。

十五歲以上悉數坑殺,十五歲以下另作安排。頓時,外黃城內外響起一陣又一陣的哭號,可這並沒有讓項羽憐憫。他們越哭,項羽快感越足。早投降不行嗎?非要抵抗那麼久,臨近破城再投降,這不是看我好說話是什麼?弱肉強食的亂世,給人的印象是好說話可不是好事。如果每次都碰到外黃這種城池,這不得煩死。

絕大多數人在哭泣在哀嚎,還有一部分在赤手空拳的殊死一搏,這兩條路都不好,救不了自己,也救不了大家。唯有一人,選擇了另一條路,找出了一條救世之路,還是正確的。此人年紀不大,在史書沒留下姓名,只說他是個13歲的小男孩。數十萬百姓即將步入地獄之前,救世來了。

這位13歲的小孩不是名門貴族出身,而是外黃縣令門客的兒子,可能是在門客父親的耳濡目染下,他也許多多少少學會了縱橫之術。小孩不忍心自己熟悉的親人朋友鄰居們被當作畜生般被屠殺,然後掩埋在地底。所以他鼓起畢生最大的勇氣,想盡辦法來到項羽面前進行遊說。

面對暴怒狂躁的項羽,13歲的小孩是如何拯救百姓的? 第3張

項羽不是誰想見就能見的,何況是外黃罪民之後。小孩找到值班楚兵,不斷懇求他,讓他帶自己去見項羽。死纏爛打下,外加值班楚兵不是什麼壞心腸的人,先去詢問楚王項羽的意見,得到饒有興趣的項羽同意後,再將其帶至。而這不過是救世的第一步。

孩子的自救

13歲的小孩面對的不是普通的大人,不是普通的將軍,也不是普通的諸侯王,他面對的是這個時代的高峯,西楚霸王項羽。小孩要去征服項羽,手段不是美色柔情,不是親情威信,更不是軍事武力,而是道理。項羽聽過的道理不少,屠城之前多少有人提出反對講過道理,可項羽都沒聽,他會聽這小孩的嗎?會。

小孩用深入淺出的道理告訴項羽,屠外黃城的利弊:“彭越彊劫外黃,外黃恐,故且降,待大王。大王至,又皆阬之,百姓豈有歸心?從此以東,樑地十餘城皆恐,莫肯下矣。”這話不是沒人說過,可從一個不過13歲的孩子口中說出,挺震撼人心的。項羽選擇了聽從,放棄了屠城的想法,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項王然其言,乃赦外黃當阬者。東至睢陽,聞之皆爭下項王。威服天下,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兵家至高境界。

而數十萬百姓的命是十三歲的孩子救下的,史書只記載其事,未記載其人名。對那孩子來說,這一切的聲名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獲得了自己想要的東西。試想,十三歲的年紀你在幹嘛,你有勇氣去勸說項羽嗎?你有口才征服項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