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明朝前期,軍隊中爲何會有大量蒙古騎兵存在?

明朝前期,軍隊中爲何會有大量蒙古騎兵存在?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蒙古騎兵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看過《明朝那些事兒》的朋友們會發現,在明朝前期,有大量本屬於敵對勢力的蒙古人爲明軍服務,朵顏三衛/兀良哈三衛作爲精銳騎兵,曾爲明朝立下赫赫戰功。

其實這並算不上什麼稀罕事,在中國古代,周邊遊牧民族人員投靠中原,其後掉頭充當馬前卒攻打自己的同族,屬於常見操作。

從戰國起,歸附的遊牧民族就已成爲中原政權的常備兵種

戰國時期,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改革,不僅僅是讓趙國人穿胡服、練習騎射,還大量從北邊的遊牧民族招募現成的熟練騎兵:

趙王略中山地,至寧葭;西略胡地,至榆中。林胡王獻馬……代相趙固主胡,致其兵。

明朝前期,軍隊中爲何會有大量蒙古騎兵存在?

林胡、樓煩、東胡都是戰國時期北方的遊牧民族,趙國在征服這些部落後,大量騎射技術精湛戰士的加入,使趙國的軍事力量可以與當時的強秦相抗衡。

到了漢武帝時期,漢王朝主動向北方進攻,通過一系列戰役,逐漸積累起了一批匈奴戰俘和主動投靠的人員。鑑於匈奴人是天生的戰士,爲了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漢王朝把他們安頓在邊境,“以夷制夷”,這些人調轉武器與自己同族、親戚們浴血廝殺。漸漸的,大量胡人直接加進入漢軍的主力部隊。例如在霍去病多次出擊匈奴並獲得大勝的戰鬥中,都有匈奴部將建功立業的身影,甚至包括了兩個投降漢朝的匈奴小王。

此外,在西漢的八校尉中,長水校尉、胡騎校尉不僅配備了西域及北方草原的戰馬,其戰士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是歸附漢王朝的匈奴人。這幾支部隊當屬西漢騎兵的精銳,其統帥歷來由皇帝的親信擔任。

到了唐代,許多著名將領都來自遊牧民族

到了下一個積極拓邊的中原王朝——唐朝時,周邊遊牧民族在中原軍隊中的角色更加吃重。“天可汗”李世民征服東突厥後,大量突厥人爲唐朝效力,其中的優秀者成了名震一時的高級將領,如契苾何力(回紇)、執失思力(突厥貴族)、阿史那設爾(突厥貴族),這三位異族名將爲唐王朝四處征戰,立下汗馬功勞。

而到了唐玄宗時期,更是出現了下列奇景:

至是,諸道節度使盡用胡人,精兵鹹戍北邊

明朝前期,軍隊中爲何會有大量蒙古騎兵存在? 第2張

其中最著名的哥舒翰,是突厥人;安祿山是突厥人與雜胡的後代;李光弼是契丹人;高仙芝是高句麗人。而當時唐朝對外用兵的主要對象是誰?頭號敵人當然是吐蕃,其他的還有突厥餘部、契丹、奚族、南詔以其他部落等,一些名將正是在代表唐王朝打擊自己的同族。

除了將領外,基層士兵中游牧民族更是佔了很大比例,比如安祿山專門組織了由同羅、奚、契丹投降者組成的精兵,稱之謂之“曳落河”。

當然,我們不能因爲安祿山的存在,就質疑大部分少數民族將領對唐王朝的忠誠,李光弼、哥舒翰、高仙芝等人不僅各守一方,在鎮壓安史之亂中也盡了自己的全力;諷刺的是,隨安祿山造反的將士中,漢族人佔了絕大多數。

除了漢唐之外,其他政治穩定、武力強大的中原王朝,少數民族替中原賣命、與自己的同族作戰的情況也並不少見。如同題目中提及的,明軍中就有大量蒙古人的存在。

爲什麼會出現這種在我們如今看起來類似於“叛徒”的行爲?背後自有其合理性。

關鍵詞:各取所需

明朝前期,軍隊中爲何會有大量蒙古騎兵存在? 第3張

對於中原王朝而言,在擅長耕地的百姓中培養大量善於騎射的戰士,成本過高,且戰損率也是個巨大問題。而相比之下,直接使用那些願意爲自己效力的少數民族戰士,利用他們最擅長技能,替中原王朝反擊自己的同族,無疑是合適的買賣。

這個道理很容易明白,同樣的場景在如今一樣不斷上演,不過已經轉換了領域。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擊敗中國的美國奧數隊,這些面孔是不是很親切?

而對於替中原效力的匈奴人、突厥人、蒙古人而言,他們的立場其實也並不難理解。他們有些是被俘後的無奈選擇,有些是仰慕中原文明與生活條件主動歸附,更有收錢辦事、替人賣命的職業打手。他們在本族中所享受的待遇和尊重,遠遠比不上中原王朝提供的;再加上強盛中原普遍採取開放包容的民族政策,讓這些少數民族戰士找到了更加適合自己的平臺。

其實說到底,決定上述現象的,都是背後政權實力的支撐。期待咱們能夠再度以夷制夷,而非被夷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