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光緒年幼時有哪些經歷?爲什麼他的性格如何軟弱?

光緒年幼時有哪些經歷?爲什麼他的性格如何軟弱?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光緒的一生,始終活在慈禧的陰影之下,就像許多壓抑自己天性,拼命學着懂事的孩子一樣,小光緒長久生活在高壓的管教之下,這使得天性柔弱的他越發溫順,而這對於一個皇帝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

晚清皇帝中,光緒是學習成績最好的一個。1875年的1月13日,小光緒從熟悉的家裏被送進紫禁城。紫禁城實在不適合一個孩子的成長。從進宮的第一天起,小光緒總是處於太后的調教和訓斥之中。精明強幹的太后在教育上卻是一個失敗者。對親生兒子同治,她任母愛氾濫,過分嬌縱。而對繼子光緒,她卻矯枉過正。爲了讓小皇帝成爲合格的統治者,她發誓絕不犯過去的錯誤,不容忍這孩子身上任何一點“毛病”,對他的每一個生活細節,都精雕細刻。

如果他在早晨四點鐘時賴牀,如果他在陪太后進早餐時碰響了餐具,如果他“上朝”時過多地扭動身子,如果他下跪時忘了複雜的規矩,那麼無一例外,都會受到太后親口的或者通過太監傳達的批評。太后清楚地記得同治是怎麼被慣壞的。甚至小光緒走路偶爾蹦蹦跳跳,如果讓太后看到了,都會招來一頓訓斥。太后告訴他,他是個皇帝,得有皇帝樣,像普通孩子那樣信馬由繮,是沒出息的表現。

教育學家說,刻板、教條、嚴厲的教養方式會對孩子的性格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這些孩子往往拘謹懦弱,膽小怕事,同時又固執倔強,不善變通。在閱讀光緒的有關資料時,我們發現他的性格中這些特點非常明顯。在太后身邊,皇帝日益成長爲一個缺乏自信的孩子。他不知道什麼時候得了口吃的毛病,一見到太后就說話結巴,越是害怕越說不利索。他感覺自己動輒得咎。

只有在書房裏,光緒能找到自信。傳統的啓蒙方式,很容易在第一時間就扼殺孩子的學習興趣。同治帝就是這樣。太后和師傅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最終也沒能把同治的牛頭按到書桌上來。

光緒年幼時有哪些經歷?爲什麼他的性格如何軟弱?

和同治比起來,光緒實在是太聽話了。雖然剛開始也曾“嬉戲啼呼”過幾次,可是不久,這個性格柔順的孩子就安然接受了不可違抗的命運,每天乖乖地來到書房和文字做鬥爭。他功課進展得很順利,大字也寫得越來越端正。雖然和歷代的皇子比起來,他的成績不過是中等水平,但是和他的前任同治比起來,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進宮之後第一次,小皇帝發現自己能夠把一件事做得很好。這一發現,對於處於惶恐不安之中的他來說,是非常重大的一次心理轉折。隨着漸漸能理解書中內容,他對書本的興趣越來越濃。在宮中演戲之時,他常常攜一卷書找個沒人的地方閱讀。事實上,學習是他確立自我、證明自我和娛樂自我的唯一方式。從各個方面來說,他都是帝王教育的成功典型。在溥儀的英文老師莊士敦看來,光緒“除了口吃這一先天不足外,無論在哪一方面,都遠遠超過了當年的同治帝”。

光緒年幼時有哪些經歷?爲什麼他的性格如何軟弱? 第2張

小皇帝的表現令帝國政治高層的所有人驚喜。師傅翁同龢經常得意洋洋地對人說起,小皇帝的一舉一動都在效法古代聖帝賢王。剛剛識字不久,小皇帝就指着書內的“財”字對師傅說:“我不愛此,我喜‘儉’字”。翁同龢喜不自勝,當即跪下叩頭:“皇上聖德!皇上有此見識,真是天下之福!”

然而,事實上,光緒的教育是徹底失敗的。厚厚的宮牆阻擋了時光的進入。雖然外面的世界日新月異,一日千里,紫禁城裏卻還充斥着康熙乾隆年間的空氣。雖然出生在鴉片戰爭三十一年之後,光緒皇帝接受的教育卻完全是傳統的。教科書也與歷代皇帝毫無二致,不過是《帝鑑圖說》、《十三經》、《聖祖聖訓》之類的“帝王之學”。

他的頭腦中除了四書五經、“聖賢心法”,空無一物。他對世界大勢缺乏瞭解,甚至連那些西方國家叫什麼名字都不甚了了。因爲在傳統政治教科書中,那些都是無關緊要之事。唯一重要的是“聖人之道”,老師說,只要掌握了聖人之道,就可以解決一切問題。

《瀛臺泣血記》的作者德齡在敘述她經歷的宮中生活時寫道:“一個人只要在皇宮裏住三五年就會變得愚蠢”。她指出,那是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與外界絕少交流,見聞極爲有限,即使是一個天資高的人也會被束縛得失去聰明。這座宮殿之城令人森然的封閉、保守和死寂,對光緒的成長構成了不可挽回的傷害。雖然他學習成績良好,然而除了書本知識以外,人情世故乃至支配帝國政治的潛規則,在大腦中卻完全是空白。親政之後,經常接觸他的大臣們發現,這個年輕皇帝缺乏基本的社會常識和應變能力。在複雜的晚清世事面前,他表現出令人吃驚的單純、天真。所以,在甲午戰爭和後來的變法中,皇帝的許多做法,都出乎一般大臣的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