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太子之位該輪到李恪了,爲何最後卻是立李治爲太子?

太子之位該輪到李恪了,爲何最後卻是立李治爲太子?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8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世民立儲:李恪是如何錯過太子的?長孫無忌勸阻起到關鍵作用。李世民長子李承乾被廢,次子李寬早逝,按道理來說這太子之位該輪到三子李恪,爲何最後卻是立李治爲太子呢?這其中,長孫無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史籍記載,李恪善騎射,能文能武,李世民也很看好這個兒子。但長孫無忌不同意立李恪,後來長孫無忌還誣陷李恪,導致他蒙冤遇害。能看出,長孫無忌是不喜歡李恪的,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太子之位該輪到李恪了,爲何最後卻是立李治爲太子?

一、李世民立儲

李世民不是沒有想過要立李恪爲儲君。643年,太子李承乾預謀造反一事,被察覺,李世民震怒,下旨廢黜李承乾。

李承乾被廢黜後,李世民曾有意立魏王李泰爲太子,並口頭許諾其爲太子。然而,這時晉王李治的舅舅長孫無忌,突然站了出來橫插一腳,他堅持反對立李泰爲太子,請立晉王李治爲太子。

長孫無忌不但是長孫皇后的哥哥,還是朝中重臣,官居吏部尚書、檢校中書令,朝中很多官員或是他門生,或是與他交好,乃是朝中絕對的大佬,他不同意立李泰爲太子,也就等於朝中有一半官員不同意。

故而,對於長孫無忌的意見,李世民做不到無視,也不能無視。就在李世民左右爲難,不知道該怎辦時,一件突發事件,讓李世民只能選擇接受長孫無忌的建議,立晉王李治爲儲君。

李承乾被幽禁後,李世民親自審問,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李承乾指控李泰謀儲,並預謀做出一些不利李世民的事情。李承乾的指控,讓李世民是徹底放棄了立李泰爲儲君的念頭,選擇立李治爲儲君。

太子之位該輪到李恪了,爲何最後卻是立李治爲太子? 第2張

但是,對於李治,李世民其實並不滿意,他一直覺得這個兒子一點都不像自己,性格太過柔弱,實在不適合爲君。事實上,在下旨立李治爲儲君不久,李世民就反悔了,然後就向長孫無忌透露想易儲。

李世民對長孫無忌說道:“你勸我立稚奴(李治)爲太子,然而稚奴懦弱,恐怕不能守住國家,怎麼辦?吳王李恪英武果敢很像我,我想立他爲太子,怎麼樣?”長孫無忌聽後是堅決反對,認爲不可以。

見到長孫無忌反對,李世民接着說道“你是不是因吳王不是你的外甥,才反對?”長孫無忌說:“太子仁慈厚道,是可以守成的君主;太子的位置這麼重要,怎麼能隨便改變?希望陛下深思熟慮。”。

從長孫無忌的態度,李世民就知道易儲是不可能的了,如果李世民強行易儲,恐怕朝堂勢必會動盪不堪。加之,此前李世民已經廢過儲,這次再廢儲,恐怕於天下不利。故而,李世民最終放棄易儲。

太子之位該輪到李恪了,爲何最後卻是立李治爲太子? 第3張

二、李恪錯失太子之位

就這樣,因長孫無忌的極力反對,李恪錯失了一個離儲君之位最近的機會

若是李恪也有一個跟長孫無忌一樣強悍的舅舅,或許在他的支持下,加之李世民本有意立李恪爲儲,李恪還真有當太子的機會,然而李恪並沒有一個強悍的舅舅。

當然,以事實而論,李恪他的身份就註定他不可能做大唐的儲君。李恪的生母只是一個妃子,且還是前朝皇帝的公主,就他生母的這個身份,李恪命運早已註定。

想想看,歷朝歷代有哪個王朝的皇帝會真的願意把自己的皇位交給有前朝血統的皇子呢?如果真的這麼做,那不就是又將這天下交還給前朝嗎?真這樣,那之前又何苦冒着生命危險去造反呢?

太子之位該輪到李恪了,爲何最後卻是立李治爲太子? 第4張

其實,李世民當時打消立李恪爲儲君的念頭,其中更多的原因恐怕還是因爲李恪身上流着隋朝楊氏皇族的血統。如果真的讓李恪即位,誰也不能保證李唐江山會不會重回楊隋之手。這個可能哪怕是微乎其微,李世民也不敢冒。

如若李恪身上沒有流着楊隋血統,我想無論長孫無忌如何反對,李世民也會立李恪爲儲君,因爲李恪真的很像李世民,《舊唐書》有云:“太宗諸子,吳王恪、濮王泰最賢”,李世民自己也說“吳王恪英果類我”。

李恪如若能登基,以他的才能,雖說不一定能將唐朝帶入更偉大的局面,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不會比李治差,甚至有可能更好。然而,李恪的身份實在是太尷尬,身上留得血,註定他不可能做大唐皇帝。

值得一提的是,李恪身融楊隋、李唐和獨孤氏三大豪門之血脈,身兼兩個大一統皇朝且血緣親近、淵源深厚的帝族,這在中華歷史中是極其少見的,幾乎從未有之。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