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秦國的發展之路有多難?歷經百年才破局東出

秦國的發展之路有多難?歷經百年才破局東出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秦國的發展之路有多難,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自秦非子被周孝王封爲附庸,到秦襄公時正式位列諸侯,秦國曆經兩百年發展,最終於秦宣公時具備了與中原各國爭霸的實力,甚至擊敗了中原大國晉國。然而,秦國的東擴很快便引起了晉國的警覺,自秦穆公兩敗於晉國之後,秦國就此被壓制於崤函以西長達三百年,直到秦惠文王時期,秦國重新收回河西,這才真正完成了走向中原的第一步,並於秦武王時期向開始向山東六國展露獠牙。

秦國曆經兩百年發展,卻被晉國鎖住東出之路

自秦非子因善於養馬而被周孝王封爲附庸,秦人開始在戎狄夾縫之中求生存,在近百年時間裏,多位秦君在與西戎交戰中戰死,在歷經六代秦君的艱難努力後,秦人才算站穩了腳跟,並因在西周滅亡前後擁戴周天子,而得以正式位列諸侯。

秦國的發展之路有多難?歷經百年才破局東出

因秦人護送平王東遷有功,秦襄公不僅得以位列諸侯,周天子還將王室已經無力控制的岐山以西土地賜予了秦國,秦人自此開始正式向東擴張(這點從秦國的遷都路線圖不難看出),真正進入了發展快車道。此後,憑藉着又先後歷經六代秦君努力,秦人領土在瘋狂擴張的同時,國家政治建設也開始日趨完善。

到秦宣公即位之時,秦國的勢力已經抵達了關中渭水流域,而由於晉獻公在位期間多次入侵秦國,導致秦國反抗情緒日益高漲,秦宣公見時機已經成熟,遂於秦宣公四年(前672年)向晉國宣戰,並擊敗晉軍。至此,歷經兩百年發展,秦國終於有了與東方諸侯國交戰的實力。

到秦穆公即位之後,繼續貫徹東出之策,即位第一年就親自帶兵東伐茅津戎,兵鋒直指函谷天險。此舉直接刺激了晉國,晉獻公於次年採取“假虞滅虢”之策,奪取了崤函和茅津渡的控制權,有效遏制了秦國繼續向東擴張。

爲換取發展空間,秦穆公主動與晉國修好聯姻,後晉國爆發“驪姬之亂”,晉獻公去世後,秦穆公先助公子夷吾回國繼位(即晉惠公),但雙方很快便再度反目,秦獻公於“韓原之戰”中擊敗晉國,俘虜晉惠公。後秦穆公又幫助晉文公回國爭奪君位,再度實現秦晉之好。在此大背景下,秦國和晉國均大肆對外擴張,然而由於雙方在河西各佔一半土地,地緣衝突越來越明顯。

因此,當晉文公去世之後,秦晉雙方再度劍拔弩張,秦穆公本欲趁機向東擴張,結果卻在前627年的“崤之戰”和前625年“彭衙之戰”中兩次被晉軍擊敗,秦國東出之路徹底被斷絕,秦穆公無奈之下只好繼續向西發展。

秦國爲東出與晉、魏徵戰不休,國力衰退後開始謀求變革

在被斷絕東出之路後,秦穆公先後攻滅西戎國家12個(另說20個),後又攻打蜀國和其他位於函谷關以西的國家,開闢國土千餘里,因功被周襄王封爲西方諸侯之伯,遂稱霸西戎,成爲“春秋五霸”之一。

秦國的發展之路有多難?歷經百年才破局東出 第2張

與此同時,晉國爲了封鎖秦國東出之路,遏制秦國的發展,則採取的多種措施,一方面積極經營河西之地,不僅於此駐守精兵強將,更是在河西築城修壘,不斷鞏固晉人對河西的統治。

另一方面,晉國還利用中原盟主的地位,多次聯合中原諸侯國攻打秦國,例如前579年,晉國聯合齊、魯、宋、衛、鄭、曹、邾、滕等諸侯國進攻秦國,又如前559年,晉國又聯合魯、齊、宋、衛、鄭、曹、莒、邾、滕、薛、杞、等諸侯國進攻秦國。此外,晉國還多次干預秦國國君的廢立,引發秦國內亂,左右秦國朝政。

不過,無論是面對強大的晉國,秦國始終沒有放棄東出,秦穆公後數代秦君,爲謀求東出,接連與晉國爆發戰爭。但正如《秦晉交兵表》中所述,“秦、晉七十年之戰伐,以爭崤函。而秦之所以終不得逞者,以不得崤函”。秦國雖然也曾取得一系列勝績,但東出的關鍵通道崤函卻始終被晉國牢牢掌握,從而根本無法邁出東出的那一步。

當然,秦國國君也認識到了國力的不足,因此當秦晉兩國因連年戰爭而國力大損之時,雙方最終選擇了握手言和。此後,秦國數代國君開始積極謀求提升國力,一方面在不與大國征戰的前提下擴張勢力,例如秦厲共公攻打西戎大荔,秦後惠公攻佔蜀國南鄭。另一方面積極謀求內政改革,例如秦簡公廢除貴族帶劍特權、承認“私田”合法。同時,通過連楚抗晉的方式,減輕晉國帶來的壓力。

“三家分晉”之後,中原霸主晉國就此分裂,秦國也曾趁機再度謀求東出,然而戰國初期的魏國同樣強大無比,結果不僅沒能成功東出,反而接連敗於魏國,徹底丟失河西之地。自認國力不足的秦國,此後只能繼續謀求提升國力,同時靜待東出時機

商鞅變法後秦國國力大增,秦惠文王時邁出東出步伐

秦獻公即位之後,經歷了“四代之亂”的秦國急需恢復國力,於是秦獻公開始大規模推行改革,其中包括廢止人殉、遷都、擴大商業活動、編制戶籍和推廣縣制,同時鼓勵獎勵百姓生子,並吸引周邊國家和部族遷入秦地種地、放牧,待之與本國人無異。秦獻公時期的改革雖不徹底,但卻爲秦孝公嬴渠樑時期的商鞅變法奠定了基礎。

秦國的發展之路有多難?歷經百年才破局東出 第3張

秦獻公之後秦孝公嬴渠樑即位,開始重用商鞅實行變法,獎勵耕戰,並遷都咸陽(今陝西咸陽東北),建立縣制行政,開阡陌,在加強中央集權的同時,不斷增進農業生產。變法之後的秦國,開始迅速崛起,國力日強。

與此同時,魏國則由於在“馬陵之戰”慘敗,實力受到削弱,從頭號強國開始淪爲二流強國,稱霸中原的局面一去不復返。於是,秦國通過與楚和親,與韓訂約,聯齊、趙攻魏國都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拓地至洛水以東。

秦孝公去世之後,秦惠文王嬴駟即位,他雖然族滅了商鞅,但卻沿用了商鞅變法後的一系列新政,通過任用張儀連橫六國,又任用司馬錯等武將北伐義渠,西平巴蜀,使得秦國國力進一步增強。

與此同時,趁着魏國國力衰退,秦國從秦惠文王八年(前330年)開始,不斷向魏國進攻,不僅奪回了河西之地,而且攻取了魏國河東的汾陽、皮氏、焦、曲沃、蒲陽等地,並迫使魏國割讓了上郡15縣,秦國自此開始正式邁出了東出的第一步。

秦惠文王之後,秦武王嬴蕩即位,又任用甘茂爲將攻打韓國,攻佔宜陽、奪取武遂,並於秦武王四年(前307年)入洛陽,將周赧王逐出王宮,奪取周王室之地,秦國開始真正向山東六國露出了獠牙。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