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朱棣能成功篡了皇位,爲何說他是因爲有個好侄子?

朱棣能成功篡了皇位,爲何說他是因爲有個好侄子?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6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朱元璋總共有26個兒子,其中勢力比較大的就是燕王、秦王、晉王、寧王等人,而其中最有實力的當屬燕王和寧王,比較能打,人也比較狠,各自鎮守一方,朱棣當時鎮守北平,北邊的蒙古人經常南下侵擾,然而朱棣絕不慣着他們,來了就打,來一次打一次,而且不向朱元璋彙報,後來秦王、晉王相繼死去,燕王朱棣就成了家族兄弟之首,朱棣很能打,尤其朱標死後,朱棣一個勁在老朱面前表現自己,想努力一把。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朱棣能成功篡了皇位,爲何說他是因爲有個好侄子?

但是朱元璋對他的態度跟他後來忽悠兒子朱高煦一模一樣,一個勁猛誇,可勁忽悠,開始朱棣還比較開心,好歹見到希望了,可後來朱棣發現老朱似乎對孫子朱允炆更感興趣,雖然這小子乳臭未乾,但是老朱一看見孫子就樂呵呵,朱棣顯然非常不滿意,據說某次還在朱允炆放學路上堵過他,說了一堆威脅的話。

朱允炆雖然年紀小但是也能感受到自己這個不安分的叔叔是個刺兒頭,以後自己當了皇帝,說不定這小子首先挑事,所以後來老朱爲自己的分封藩王的政策而洋洋得意時,朱允炆纔有了驚世一問:“虜不靖,諸王御之;諸王不靖(不安分),孰御之?”

朱允炆說完之後,《明史》記載朱元璋的反應明顯比較懵,他確實沒考慮到這個問題(太祖默然),沉思很長時間才問了一句話:”汝意如何?“問問題的反而成了回答問題的,朱允炆這時候的反應估計也是比較快的,他明顯感覺到自己問的這個問題根本無解,反而會威脅到自己的地位,如果自己回答不出來,朱元璋爲了避免子孫互相殺戮,很有可能就會考慮換人。所以朱允炆只好硬着頭皮給出了教科書一般的答案:“以德懷之,以禮制之,不可則削其地,又不可則變置其人,又其甚則舉兵伐之”。太祖曰:“是也,無以易此矣”。

朱允炆本來只是表達一下自己的擔心,但最終沒想到卻把問題變成了考試題,這個問題問的爺孫倆都比較尷尬,所以就草草略過了,但是問題還是沒有解決,在槍桿子面前,這些全是廢話,後來果然爆發了靖難之變,朱允炆以德懷之,以禮制之,派兵討伐朱棣竟然告訴出征大將,不要殺朱棣,免得自己背上屠殺叔叔的罵名,最終的結果就是朱棣多次死而復生,最後成功篡了皇位,並非朱棣命好,實在是因爲有個好侄子。

朱棣能成功篡了皇位,爲何說他是因爲有個好侄子? 第2張

朱元璋喜歡朱允炆的也正是這一點,這小子仁義,儘管朱元璋知道治國僅僅當個好人是不行的,但是朱元璋也意識到了自己鐵腕治國雖然澄清吏治,取得了很多成績,但是連年征伐北元王朝,三大案又牽連殺戮幾萬人,朝廷再強大也禁不住這麼折騰,朱元璋是一個非常有奉獻精神的人,他的目的只有一個自己這一輩子把三輩子的事情做完,自己把壞人做絕,讓子孫清清白白做個好皇帝,所以朱元璋認爲朱允炆的德行與操守有聖君之相,定能夠開闢文治盛世。

而朱棣等人在朱元璋眼中雖然能征善戰,但最終也僅僅是爲孫子保駕護航的主兒,朱元璋想的很簡單,自己這輩子把仗全打完了,把功臣全殺乾淨了,把能打的兒子全分封到邊疆鎮守,國家自然就安定了。朱允炆自然可以高枕無憂地做好自己的聖賢之君了。所以朱元璋選擇朱允炆爲繼承人主要是考慮到當時國家的綜合情況,對於一個剛剛建國30多年的貧弱國家來說,連年的戰爭已經使生產力遭到嚴重的破壞,再換一個能打的皇帝估計天下就完蛋了,所以思來想去老朱還是選擇了朱允炆。

雖然老朱想的很美好,不過他的思想始終停留在小農思想層面,生的孩子越多家庭的生產力就會越強,別人就不敢欺負自己家,但他忽略了一點,今天的朱元璋早已不是當年的朱重八,今天的大明江山也不是自己農村的一畝三分田,面對赤裸裸的權力誘惑,父子都能相殘何況叔侄,貧家子弟尚能爲爭奪家產打的不可開交,又何況是一座萬里江山。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