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北宋的滅亡真的是重文輕武導致的嗎?真相是什麼

北宋的滅亡真的是重文輕武導致的嗎?真相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們知道北宋的滅亡真的是重文輕武導致的嗎?接下來小編爲您講解

北宋的亡國真的是因爲北宋王朝的“重文輕武”導致使滅亡的?真的是因爲北宋軍隊的無能?其實北宋王朝的滅亡,軍隊戰鬥力的強弱是次要的,關鍵的原因是當時的統治階層接二連三的的失誤導致的。

“海上之盟”後的首鼠二端

金國的興起在宋徽宗看來這是一個收復燕雲十六州的機會,而收復燕雲一直是北宋各個皇帝都夢寐以求的,宋徽宗若能收回燕雲,在戰略上就可以恢復北方的屏障,對於內政而言這又是轉移國內視線,進而消弭統治危機的好機會,又可以使徽宗皇帝獲得很高的歷史地位,所以宋徽宗是非常願意復燕的。

但對於聯合女真進行伐遼這一計策能否成功並沒有把握。文武大臣便有不同的聲音,並且反對的意見很大。以种師道爲首的地方軍人集團和中央的一些文臣認爲聯絡女真夾擊金朝不是一件可取的舉措,很大一部分人並不認爲剛剛建立起來的金能消滅遼,認爲遼對金的戰爭不過是鎮壓少數民族的叛亂,遼國如果能集中兵力的話還是會取得勝利的。甚至有人認爲應該維持和遼的友好關係,並支持遼對女真的軍事行動。

但宋徽宗一直堅定聯金圖燕的信心,並且委任童貫負責與女真通好的一切事宜,其他人一概不得干涉。

北宋的滅亡真的是重文輕武導致的嗎?真相是什麼

盟約簽訂後的軍事政治進程,並不是一帆風順,北宋內部的爭論一直尖銳,同時宋徽宗也心存顧慮,雖然已經調兵遣將準備北上攻遼,但南方的方臘起義勢頭迅猛,使宋朝注意力更加分散,就顧不上盟約,急調本來打算由童貫率領準備出師攻遼的軍隊南下鎮壓。加上聽說遼國已經獲悉海上之盟的情況,害怕遼對此進行報復,於是要毀約,並中斷了同金的繼續磋商,並沒有做出有說服力的解釋,使雙方產生了誤解,以至於金軍內部很大一部分人認爲宋已經單方面毀約,這對以後雙方對遼的軍事行動產生了很壞的影響,使本來就沒有協調機制的雙方軍事行動更加沒有聯繫的機會,雙方關係也向惡化的方面發展。

對遼的戰爭失利,成爲金國唾棄的盟友

宋朝君臣的一系列的舉動使金認爲宋朝已經毀約,於是決定獨立攻遼。而此時的遼朝廷,卻發生了內訌和傾軋,使自身的抵抗能力進一步下降。遼國面對金國的進攻一路節節敗退,此時的宋朝君臣眼見遼朝滅亡已經不可避免,如果繼續觀望,燕京勢必被金軍佔領。在這種形勢下才倉促派童貫爲河北河東宣撫使,率軍十萬出征,以巡邊的名義企圖脅迫耶律淳以燕地歸宋。

童貫拆解鎮守邊境的以涇原軍爲首的西軍系統,打壓种師道西軍系統將領,更是拒絕種師道的軍事建議,使宋軍一出征就陷入內部紛爭,在燕地也沒有遇到趙良嗣所說的“王師一出,必壺漿來迎”局面出現,結果在白溝河一役被耶律大石所率領的遼軍殘餘力量擊潰,宋徽宗即命退兵。即使遼軍回撤燕京也不敢再次北上,軍心徹底渙散,把僅有的戰略優勢也白白地喪失掉。

宋宣和四年,建立小朝廷的耶律淳染病不起的時候,又聽說天祚帝糾集軍隊要打回燕京,結果憂心如焚,不久死去。宋朝又覺得有機可乘,又命童貫攻燕,這次罷免了种師道,以劉延慶爲都統制,這又使宋軍系統內部的矛盾激化。九月,宋金報聘約期攻遼,遼易州高鳳降宋,隨後在涿州的常勝軍郭藥師部降宋。十月,郭藥師獻計取燕京,但因軍隊內部的紛爭,將領的怯敵,再次遭到失敗。

宋軍兩次攻遼都失敗,童貫出於掩飾敗績,也爲了避免因此在朝廷內的傾軋中失勢,便暗中約金軍協助攻打燕京。早就有“中外一統”之心的阿骨打便很快答應了這個請求,於十一月領兵進軍,並發動政治攻勢,宣告燕京軍民“王師所至,降者赦其罪,官皆依舊”,這在道義和人心上又取得了優勢。十二月抵達燕京城下,遼大臣請降,至此,遼的五京皆落入金手,遼朝名存實亡。

北宋的滅亡真的是重文輕武導致的嗎?真相是什麼 第2張

經過燕京之役,在遼宋邊境一線,徹底地形成了宋金對峙的格局。由於金軍主要集中在燕京,西京兩個區域,對宋在戰略上就取得了徹底的優勢。而宋並沒有通過戰爭取得預期效果,燕雲戰略屏障依然沒有掌握在自己手裏,而此時童貫在軍隊內部的挑撥和分化,使北方的國防力量陷於混亂。雖然宋軍的具體情況並沒有被金人掌握,但在金人眼裏,宋朝已經成爲唾棄的盟友。宋朝的門戶已經向金朝敞開,金軍隨時可以南下進攻北宋。

開封保衛戰宋朝內部權力鬥爭

宋金之間的第一次戰爭以金軍撤走,北方淪爲戰場中告終,從戰術角度來說,宋朝還有開封保衛戰等不多的守城戰是獲勝的,但從戰略的角度看,宋朝是徹底的失敗者。總的來看,金軍兵分兩路又孤軍深入,很容易陷入宋軍的重重包圍之中,可以說是非常冒險的。而宋軍則完全擁有天時地利人和,雖然初期受挫,但能很快調整,挽回敗局完全是可以的。但是宋欽宗和衆多主張議和的官僚的做法,致使作戰計劃此次受阻,從根本上影響了宋金雙方在這一階段軍事鬥爭的走向,使擁有優勢的宋軍失敗。

這次宋金之間的失利,對後來局勢的發展起到了非常壞的作用,雖然此次保衛戰最後以金軍退兵而告終,但宋廷內部的傾軋和軟弱讓金人也認爲不可能實現的要求一次次變成現實,以致金人能一而再,再而三地攻掠宋朝,而且北方衆多領土的喪失不但使中原腹地的戰略緩衝喪失,更使國家政治中心直接暴露在敵人兵鋒之下,更使未來的時間裏宋朝的戰略安全處於惡劣的狀態

開封保衛戰結束了,金軍也在敲詐了鉅額錢財之後北撤。但宋朝所面臨的局勢並沒有因此得到改善,在外部,北方地區處於被金軍侵佔,戰略要地大量失陷,軍事鬥爭形勢在艱難中進行。而在內部,宋朝廷的內部權力鬥爭依然處於白熱狀態。這時的權力鬥爭,不僅僅是主戰和主降的鬥爭,還有分別以徽欽二帝爲首的不同利益集團之間的權力爭奪。混亂的政治局勢又嚴重影響了對金朝的軍事鬥爭形勢,後來“靖康之變”的出現,就是內訌造成的直接的惡果。

北宋的滅亡真的是重文輕武導致的嗎?真相是什麼 第3張

滅亡北宋王朝的“靖康之變”

開封保衛戰結束後,金軍北撤,但依然對太原等北方重鎮進行圍困,宋廷組織的多路援軍在混亂的指揮下以失敗告終,使太原成爲孤城,獨自奮戰。而在朝廷中,剛剛領導了開封保衛戰並且做出了戰略規劃的李綱卻受到排擠,只是因爲他反對割讓三鎮。靖康元年六月間,李綱被排擠出朝廷,雖然是領命率軍解太原之圍,但手下所有的將領必須按照聖旨辦事,李綱的河東、河北宣撫使徒有虛名。之後欽宗急於求和,又命令李綱停止進軍,使太原遲遲不能得到支援。到了十月,李綱被加上“專主戰議,喪師費財” 的罪名,先貶建昌軍(今江西南城)安置,再謫夔州(今四川奉節白帝城)。這樣在北宋朝廷內,主戰的聲音已經趨於絕跡。

此時的金軍因爲三鎮的繼續抵抗而再次南下。西路軍對太原加強進攻,結果孤軍堅守達八個月之久的太原在九月被攻陷,守將王稟在巷戰後自殺殉國。而東路軍自保州南下,在進攻中山受阻後,再次越城南下圍攻真定府,結果不滿兩千的守軍據城而守四十天,最後城破。西路軍又連下汾州(今汾陽)、平陽府(今臨汾)、隆德府(今長治),河東之地幾乎盡爲金軍所佔領。東路軍又再次攻到黃河岸邊,順利渡河南下。這次金軍不再是孤軍深入了,而是將佔領區連成一片,前鋒和後援基地距離不再遙遠。

在金軍再次以兩路大軍不停進攻的形勢下,以宋欽宗爲首的政治集團堅持投降政策,一直幻想通過滿足金人不斷加碼的割地、賠款、人質等等要求,便能僥倖求存。因此沒有調集援軍增強前線和加強縱深防禦,就連東京周邊的各地援軍也要返回駐地,加之不斷排擠主戰派官員和將領,宋朝就如同不設防一樣。宋欽宗不斷派出乞和使臣,從金軍這次南下開始就派出了使臣以求金人“緩師”,完顏宗望要求宋朝把上次入侵時宋朝沒有給夠的錢財補上,而完顏宗翰則不提錢財的事情,只要求宋人割讓三鎮,宋欽宗於是派使答應許以三鎮賦入之數。

北宋的滅亡真的是重文輕武導致的嗎?真相是什麼 第4張

太原失陷後,宋欽宗又被迫下詔全國分爲四道徵兵,但同時派使節從海上到金朝議和。种師道在得知太原失陷後一面檄詔地方增援勤王之兵來保衛東京,同時上書朝廷提出金軍一定會大舉南侵,甚至更加猛烈地進攻東京,必須認真對待。但欽宗認爲不必要,便以議事爲名將在外的种師道召回。當他抱病趕回東京時已經病重不能行動,不久病逝。宋朝失去了一個能統率大軍的重將,同時也使宋的戰略防守力量嚴重削弱。而种師道召集來救援東京的勤王軍隊也被主和派唐恪、耿南仲阻止遣散。

雙方開始講和,金人表面上同意,但依然進攻,而宋朝在主和派的主導下各地將領也不再發兵,使得已經孤軍奮戰的北方戰場陷入絕境。當真定被攻陷,中山被圍攻,朝廷震驚,根本沒想到金人如此,依然主張議和。當求和使者回到東京時說明金人“必欲得三鎮,不然則進取汴都”時,朝野震恐。欽宗召集百官計議對策,結果上百大臣,只有三十餘人認爲不能割讓三鎮。欽宗最終決定割讓三鎮,同時下令臣僚不得有異議,並派派康王趙構,王雲等人爲割地請和使,前往求和。

同年十一月中旬,趙構等到達磁州(今河北磁縣),磁州守臣宗澤指出以前肅王一去不返,趙構前去金營也會被扣押,希望他別去。而磁州軍民聽說使臣王雲人要求趙構去求和,認爲其是出賣宋朝的奸細,便將其打死,趙構也因此滯留磁州。金軍在這時已經渡河南下,前鋒遊騎進至磁州城下,相州(今河南安陽)知州汪伯顏迎接趙構。不久宗望派人到宋廷,要求以黃河爲雙方邊界,宋欽宗隨即答應,並派使分別到完顏宗望和完顏宗翰駐軍之地,主持割地事宜。

雖然宋人不斷派使前來議和,金人也答應和談。但依然南侵,不斷提高議和價碼,誘使宋人步步屈服。欽宗和主和大臣們也有求必應,從割讓三鎮到以黃河爲界並尊稱金太宗爲伯父,都一一答應,“不敢依前有違”。儘管如此,金軍依然進攻。到十一月二十四日,金東路軍抵達開封城下。由於各地援軍已被唐恪、耿南仲等人遣散,造成四方無一兵到京,城中只有七萬人。和上次金軍進攻相比,兵力薄弱不說,還沒有了援軍,處於孤軍作戰的狀態。開封軍民痛恨主持割地求和的宰相唐恪,爲平息民憤欽宗才罷免他,換主戰的何慄爲相,並調整防禦部署。同時遣使到相州,任命趙構爲兵馬大元帥,陳遘,宗澤、汪伯顏爲正副元帥,要他們立刻率河北宋軍來援。並派人從陝西派援軍入援東京。

北宋的滅亡真的是重文輕武導致的嗎?真相是什麼 第5張

金軍開始攻城後,首先攻打東城方向。守城軍士奮起抗爭,打退多次進攻,金軍轉攻南城方向,又被擊退。進攻北門的金軍也遭到頑強抵抗。金軍在遭到接連的挫敗後稍作後撤。而宋軍經過幾番激烈戰鬥,兵力損耗極大,城中可用之兵只有三萬左右,就這些士兵還多有帶傷。此時又下起大雪,寒風又起,宋軍戰鬥力下降到了危險的境地。但欽宗集團在外無援兵,內無兵力的關頭不敢發動城中民衆力量抵抗金軍。卻妄圖用旁門左道來退敵。兵部尚書孫傅找了神棍郭京編練所謂“神兵”,朝野很多人對此不滿,但欽宗和宰相何慄卻置若罔聞,把抗金的重任壓在一羣由市井無賴組成的三百“神兵”身上。結果就連這些“神兵”也拖延時間,貽誤戰機。到閏十一月二十五日,郭京終於派“神兵”出戰,但卻戒令守衛城牆的宋軍全部撤下城牆。剛一接戰,毫無戰鬥力的“神兵”就潰散。金軍趁勢登上城牆,守城宋軍潰散,東京被攻破。

此時的東京城內,軍民激憤,抗敵情緒分外高漲,民衆自願領甲冑武器的多達三十萬。結果金軍不敢從城牆上下來,只得據四面城垣而守,在城牆上向內修築防禦工事,以防被宋朝軍民打下城去。就在這樣圍城成甕的形勢下,金人又重提“和議”老調,聲言議和退兵。而欽宗君臣再一次同意議和,並親自前往金營議降。金軍隨即扣押欽宗,讓他下詔罷勤王之兵,割讓河東、河北,交納金帛等。十二月初二,欽宗奉上降表,並派官員到兩河交割土地。但是當這些人到兩河各城之後遭到當地百姓抵制,各地皆“作堅守計,例不奉詔”。

此時趙構的大元帥府有兵力萬人,從相州渡河到大名,同時又檄詔各地兵馬到大名府集結。在大名集結的軍隊準備向東京進發,卻收到宋欽宗停止金軍的詔書,完顏宗澤認爲金人狡猾,不會輕易言和,宋軍必須勤王,不但要威懾金軍,同時還要做好在東京會戰的準備。而主和投降的耿南仲、汪伯顏在軍中,竭力阻撓出兵,排擠宗澤,讓他領兵先行,使其不能參與元帥府事宜。宗澤率部同金軍作戰十餘次皆取勝,隱隱地對東京方向金軍產生威懾。宗澤趁勢向趙構建言遣兵,同時又向周邊各地大員建言勤王會師東京,但趙構和這些人不加理會,致使東京失去最及時的援兵,之後趙構又向東遠去東平(今山東東平)擁兵自保。而從陝西方向來的援軍因爲得知東京城破,將領逃走。其他方向的援軍要麼不戰自潰,要麼退兵停滯。結果造成了宋軍大部分兵力遠離東京周邊,使東京處於絕地。

北宋的滅亡真的是重文輕武導致的嗎?真相是什麼 第6張

金軍害怕各地抵抗生變,便放欽宗回宮,要他遣使詔諭各地不得擅自行動。同時索取超乎想象的財富(金100萬錠,合5000 萬兩;銀1000萬錠,絹緞各1000萬匹),掠奪者的面目再無掩飾。儘管宋廷百般搜刮,但仍不能滿足金人要求的十分之一。金人于靖康二年正月上旬要求欽宗再次到金營,並將其扣押,聲稱只要交夠了財物才能放人。結果宋廷更加拼命搜刮,百姓憤怒到了極點,要求發放武器抵抗,在遭到投降派的拒絕後,決定私下營造武器。金兵有下城擄掠的也被東京軍民大量殺傷,北宋政府卻對民衆自發的反抗感到恐慌,於是鎮壓。

金國利用膽怯投降,腐朽不堪的宋朝君臣,經過一個多月的訛詐和掠奪,在貪慾得到滿足之後,感到北宋朝廷已經失去利用價值,于靖康二年二月六日,下令廢掉徽欽二帝。三月底金兩路大軍北撤,徽欽二帝以及絕大多數在京宗室、后妃、朝臣等3000 餘人被虜北去。同時東京的各種器物,包括皇家的、官府的、民間各種典籍、器物、工具,只要能搬動的基本都被帶走。“官吏、內人、內侍、技藝、工匠、娼優,府庫蓄積,爲之一空”。可以說經此掠奪東京開封比當初被金人掠奪的燕京還要乾淨,北宋一百六十餘年積累的官民財富被掠之一空,這就是“靖康之變”,中原王朝遭受空前恥辱,北宋王朝就此滅亡。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