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明朝開國有多難?城中居民僅餘十八家

明朝開國有多難?城中居民僅餘十八家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9.8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朝開國,形勢嚴峻,全國上下一片蕭索。

至正二十六年五月,朱元璋回故鄉濠州,內心觸動很大,“見百姓稀少,田野荒蕪。由兵興以來,人民死亡或流徙他郡,不得以歸鄉里,骨肉離散,生業蕩盡。”

大明立國伊始,軍事重鎮徐州依然“白骨蔽地,草莽彌望”,殘瓦荒草中常常有狐鼠出沒。

洪武元年,大將軍徐達等帥兵發汴梁,黃河以北州縣“道路皆榛塞,人煙斷絕。”幾無生機之色。

湖廣洞庭湖流域本是富庶膏腴之地,而今“土曠人稀,耕種者少,荒蕪者多。”

川蜀本有天府之稱,但幾十年戰亂下來也是滿目蒿萊,數萬畝良田一片荒蕪,歷史繁盛舊景難覓。

由元入明之際,社會動盪,常年兵革,國土荒蕪、人煙稀少之狀非止一端。朱元璋稱帝后,做鎮應天,就有大臣上奏說揚州十室九空,田園荒蕪,百業蕭條,人丁不興。據《明史·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五》載“按籍城中居民,僅餘十八家。”至今揚州仍有“十八家”命名的巷子。

明朝開國有多難?城中居民僅餘十八家

要知道,揚州素來繁華,南朝時就有“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的說法,宋元時期揚州更是督帥之所,處漕運要地,繁榮之狀堪比一線城市。《馬可波羅遊記》有類似描述“城甚廣大,所屬二十七城,皆良城也,頗強盛。”

歷史上繁盛的揚州,爲何敗落成這個樣子?原因不難理解:

元末明初的揚州是各方勢力角逐的焦點。一則東吳王張士誠的發跡之地就在揚州,這也是他立足的根本;二則元朝幾乎一半的糧食和賦稅幾乎要經由揚州,運到京師,對揚州自然也是非常重視。三則揚州比鄰應天,而應天是朱元璋的地盤,朱元璋自然不允許臥榻之側他人酣睡。

既是利益焦點就戰事多發。至正十四年,元朝派“百萬大軍”(《元史》“旌旗累千里,金鼓鎮野,出師之盛,未有過之者。”)圍攻張士誠,雙方鏖戰揚州門戶高郵,持續達3月之久。揚州遭遇了空前嚴重的戰亂和人口消耗。至正十七年九月,農民起義軍首領張明鑑,率領數萬軍隊趕跑了元朝的鎮南王孛羅普化,佔據了揚州城,“日屠居民以爲食”。這種屠城加劇了揚州的衰敗。朱元璋聽聞後,命繆大亨前去圍攻並佔領了揚州城。但此時的揚州城已是破牆殘垣,荒蕪不堪,人口大量流失。

明朝開國有多難?城中居民僅餘十八家 第2張

揚州如此,其他地方或重或輕與其大致相同。

朱元璋得到的天下就是一個千瘡百孔的爛攤子。這幾乎是歷代開國皇帝面臨的一個共同考驗。經過長時間的戰亂,民心思定,嚮往穩定生活。朱元璋深知這一點,他鑑於歷朝休養生息的做法,提出了“養民者必務其本”“安民爲本”的治國主張,並實行了發展生產,與民休息的政策。明初,明太祖在接見州縣官員時就告誡他們說“天下初定,百姓財力俱困,譬猶初飛之鳥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搖其根,要安養生息之。”(《明太祖洪武實錄》)

在這一思想指導下,明政府採取輕徭薄賦的政策,恢復社會生產,並開展了整頓吏治、移民屯墾運動,一時間國家社會經濟得到快速恢復。包括揚州在內的一些城市,在凋敝飄零中又巍巍然站了起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