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項羽滅秦後沒有登基稱帝,這是爲何呢?

項羽滅秦後沒有登基稱帝,這是爲何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3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項羽的故事大家喜歡嗎?今天小編就爲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公元前207年十月,秦王子嬰降於劉邦,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建立的秦王朝轟然倒塌。一個月後,項羽聯軍進入咸陽,鴻門宴後,項羽接管咸陽,成爲帝國的實際主宰者。

秦王朝已經滅亡,天下大勢,其實都掌握在項羽手中,當時,一個名爲韓生的謀士就向項羽獻言說:“關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饒,可都以霸。”但是項羽覺得秦宮都已殘破,加上思鄉心切,就說:“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聽到項羽這樣說,韓生直接譏諷一句:“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雖然項羽烹殺了韓生,但是因爲他沒有稱帝,被後世評爲開歷史倒車,因此,“沫猴而冠”這個成語,兩千多年來一直成爲嘲諷項羽短視的專用詞。

項羽滅秦後沒有登基稱帝,這是爲何呢?

那麼我們今天再以歷史的眼觀來看,項羽沒有登基稱帝,是他不願意,還是他不具備稱帝的天下大勢?

首先,在鴻門宴前,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項羽兵四十萬,沛公兵十萬。”從數字上來看,項羽的兵力遠遠多於劉邦。但是,項羽的四十萬大軍,都是絕對聽從項羽指揮的嗎?答案是否定的,項羽的四十萬大軍,乃是多支諸侯聯軍組成的,項羽只是充當類似“盟主”的角色。同樣,劉邦的十萬大軍,也只是以劉邦軍隊爲主的諸侯聯軍。

自鉅鹿之戰後,諸侯就被項羽軍隊的勇武威服,此後,就跟隨項羽朝着咸陽進攻。所以我們不難分析出,項羽的四十萬大軍裏,諸侯的兵力應該佔不小的比例。據《史記》記載,當時項羽“遂將五諸侯滅秦”,但根據項羽後來的分封,他手下共有“十八路諸侯”,除了原來的齊、燕、韓、趙、魏五個被秦所滅的諸侯國外,還有包括劉邦、彭越、英布、章邯等一大批滅秦功臣。

項羽滅秦後沒有登基稱帝,這是爲何呢? 第2張

瞭解完了項羽軍隊裏的勢力,那麼我們不妨思考一個問題,十八路諸侯爲什麼要跟隨項羽一起滅秦?是爲了讓項羽天下獨尊當皇帝嗎?

項羽消滅秦軍主力,是滅秦首功,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其餘諸侯,也爲滅秦立下汗馬功勞。再者,諸侯們爲什麼要滅秦?除了諸如劉邦、彭越、英布等因走投無路的草莽英雄外,像剛纔提到的被秦所滅的五諸侯,他們滅秦的目的,乃是復仇復國,就是想要重新奪回戰國時期自家的一畝三分地。要是滅秦後,項羽就說自己要當天下獨尊的皇帝,要將天下一統於自己手下,那諸侯們如何自處呢?

剛纔所述,均是利益問題,現在我們再來說一個古代最重視的名分問題。項羽和諸侯之間是什麼名分?是上下級的君臣名分?顯然不是,他們之間地位是平等的,甚至在項羽分封諸侯之前,他只有“上將軍”頭銜,而五諸侯早已是王爵,按此來說,項羽還比五諸侯低了一頭。

項羽滅秦後沒有登基稱帝,這是爲何呢? 第3張

所以,對於項羽這個滅秦首功之人,諸侯們最多隻能接受在雙方平等的地位上,再給他一個“縱長”的虛位,而且當時天下可是有一個名義上的共主——楚懷王。因此,項羽稱帝,名不正言不順,必然會首先遭到諸侯們的反對,甚至直接撕破臉皮大興刀兵。

最後,再來看項羽的分封對象。十八路諸侯,都是項羽滅秦中的“利益同盟”,而項羽的忠心下屬范增、季布,甚至同宗的項伯、項莊等人,都不在分封範圍內,也就是說,其實項羽已經把分封的範圍壓縮到極致,除了十八路諸侯不得不封外,基本上沒有多餘的分封。

從這裏也可以看出,項羽在分封中依舊保存了自己的核心實力,也就意味着他並沒有放棄爭鋒天下的野心和謀劃。項羽失敗的根源,一方面是他在分封中沒有很好的處理好錯綜複雜的利益糾葛,導致不出幾年就天下大亂;另一方面,則是劉邦在川蜀崛起的太快,打了項羽一個措手不及。

項羽滅秦後沒有登基稱帝,這是爲何呢? 第4張

總之,項羽的失敗絕不是源於分封,他的分封也並非是歷史的倒退,而是天下大勢所趨的無奈之舉。即使是劉邦,在四年楚漢戰爭中,依舊要依靠樑王彭越、九江王英布、燕王臧荼等諸侯來打敗項羽。在建立新的大一統王朝後,依舊要將這些幫助他的諸侯重新分封,難道劉邦不知道,異姓諸侯早晚會割據一方對抗中央朝廷嗎?

和項羽一樣,劉邦雖然稱帝,但是分封諸侯,不是他的意願,而是必須要這樣做。甚至從另一方面來說,劉邦還分封了大量他手下的功臣爲諸侯,在這一點上甚至還不如項羽呢,也不見有人說劉邦是歷史的倒退。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