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戚家軍的名號是怎麼來的?萬曆二十三年爲何會被殺害?

戚家軍的名號是怎麼來的?萬曆二十三年爲何會被殺害?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9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真的瞭解戚家軍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說起戚家軍又被稱爲義烏兵或者浙軍,在1559年成立於浙江義烏,成立之初只有兵力四千,而且大多數都是農民和礦工。

戚家軍的名號是怎麼來的?萬曆二十三年爲何會被殺害?

戚家軍之所以叫戚家軍,主要還是因爲戚繼光,在戚繼光的帶領下,軍紀嚴明、訓練有素,逐漸成爲了職業化的軍隊,使用着當時最先進的武器,並且有着百戰百勝的戰績和殺敵十餘萬人的記錄,被譽爲“16至17世紀東亞最強軍隊”。

戚家軍成立之初的主要任務是打擊“倭寇”,隨着逐漸壯大,成爲了明朝最具有戰鬥力的部隊之一。

在戚繼光在世時,內閣大臣張居正對戚家軍的支持,也使得戚家軍能夠得到朝廷的重視,尤其是戚家軍在徹底解決了浙江、福建等地近兩個世紀的倭寇之患。

可戚家軍畢竟是職業化的部隊,他們在當時就好比現在的特種兵一樣,不僅軍餉底薪高,而且打勝仗還會有獎勵,各種戰功都會有額外的獎賞,而且享有的待遇也比普通士兵高,在當時最多的時候一個戚家軍士兵甚至可以拿到近百兩的軍餉。

也就是因爲軍餉問題,導致戚家軍在萬曆二十三年經歷被殘酷的絞殺,從而開始逐漸走下歷史的舞臺。這到底怎麼回事呢?

萬曆中期,日本開始嚮明朝的附屬國朝鮮進攻,朝鮮不敵日本,嚮明朝求援,於是展開了爲期六年的“萬曆朝鮮戰爭”。

明朝集結了遼東軍和三千多戚家軍赴朝作戰,在戰爭的初期,明朝因兵力的不足,無法對日軍發動大規模戰爭,但是明朝將士的英勇作戰,也使得日軍不得不後撤。

戚家軍的名號是怎麼來的?萬曆二十三年爲何會被殺害? 第2張

隨着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第一階段的戰爭取得勝利,日本嚮明朝合議,明軍隨後回到國內,但在薊州鎮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在當時,隨軍遠征的戚家軍,作戰勇敢,立下了一定的戰功,可戚家軍卻領不到自己應得的糧餉,戚家軍向來是一支高薪酬的職業士兵,在踏上戰場之前,朝廷曾經許諾他們每人雙餉待遇,大約每名士兵43兩,可在戰爭進行兩年多的時間裏,士兵們的糧餉一直被拖欠。

在平壤之戰前,明軍主將李如鬆更是曾經許諾:先登上城牆的賞賜300兩。當時戚家軍奮勇登先,登上平壤城牆之後,身爲主將的李如鬆卻開始不理這茬了,更是偏心的將首功安排給了北方將領楊元,而戚家軍在此戰役中被鳥銃射穿肚腸的將領吳惟忠卻只得到了20兩賞銀。

這一切都是因爲北方士兵看不上南方士兵的原因,雙方產生了極大的矛盾,尤其是在給南方士兵撐腰的統帥宋應昌被朝廷棄用之後,南方士兵徹底沒有了後臺。

但是南方一忍再忍之後,終於還是想要朝廷給他們一說法,開始向朝廷請願。

在《明實錄》中明確記載,戚家軍“防海兵以要挾雙糧鼓譟”,“鼓譟”就是現在人們所說的和平請願,並不是帶武器進行威脅或者暴動的意思。

但是北部薊州總兵王保,卻將這些他認爲的“聚衆鬧事”的戚家軍全部誘殺。

戚家軍的名號是怎麼來的?萬曆二十三年爲何會被殺害? 第3張

《明史·王保》記載:“薊鎮總兵官張邦奇被劾, 命保與易任……薊三協南兵營, 戚繼光所募也 ,調攻朝鮮,撤還,道石門,鼓譟,挾增月餉,保誘令赴演武場,擊之,殺數百人,以反聞。”

王保以戚家軍冠以兵變的罪名上報,再加之朝中兵部尚書石星爲其擔保,王保最終不但沒罪,還因“平定變難”而得賞,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萬曆二十三年薊州兵變”。

戚家軍在北方本是要培養和幫助訓練北方士兵的,但是北方士兵卻與南方士兵產生了極大的矛盾,而且在當時的九邊重鎮,只有王保的薊州有南方士兵,在加之戚家軍高薪,造成士兵上下的不齊心,所以王保除掉戚家軍也是遲早的事。

戚家軍在這之後受到了很大的打擊,在20多年後的渾河血戰,戚家軍徹底滅亡。

總結:戚家軍在“薊州兵變”更多地反映出明朝的衰敗,而此時的明朝國庫已經逐漸空虛,拖欠糧餉逐漸成爲了正常事,這也導致強大的明軍開始走向衰敗,戰鬥力逐漸下降,在幾十年後被農民軍滅國。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