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爲什麼說項羽在烏江自刎是必然的選擇?項羽是如何接受失敗的?

爲什麼說項羽在烏江自刎是必然的選擇?項羽是如何接受失敗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項羽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項羽烏江自刎是他的必然選擇,符合基本的人性。

心理學家庫伯勒-羅絲曾經提出:人在面臨自己不能接受的事實時,是有“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抑鬱”、“接受”5個必經階段,也可以理解爲5個要素。

下面我就一步一步的重塑一下,項羽接受失敗的心路歷程,以《史記》的記載爲藍本。

爲什麼說項羽在烏江自刎是必然的選擇?項羽是如何接受失敗的?

項羽從小就很非凡,年幼之時,看到 秦始皇巡遊天下的馬車就直言:

彼可取而代之也

絲毫不畏懼可能掉腦袋,有少年英雄範的鴻鴣之志。但現實競爭是殘酷無情,自陳勝吳廣起義,項羽爲建功立業,戰場廝殺數年,結局卻是:

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韓信四面楚歌,讓彈盡糧絕的楚軍喪失最後一點點戰鬥下去的信心。同樣是楚國人的項羽也沒能逃脫,中“鄉情”的招。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項羽失落的找來歌姬,喝着酒,眼前全是滿滿的回憶。項羽追憶自己的武力,想着自己曾經輝煌的戰績,難以接受自己怎麼會輸?

爲什麼說項羽在烏江自刎是必然的選擇?項羽是如何接受失敗的? 第2張

借酒消愁愁更愁,項羽喝到最後越想越氣!憤怒的情緒衝上心頭,於是就有了:

項王乃上馬騎,麾下壯士騎從者八百餘人,直夜潰圍南出,馳走。

面對數以十萬漢軍的包圍,率數百人突圍衝擊,項羽這個舉動是如同雞蛋碰石頭,有去無回的賭博。漢軍在察覺之後,派遣數千騎兵追擊。

面對追擊,項羽憑藉超凡武力親手斬殺數位漢軍將領,找回自己曾經無敵於戰場的自信快感,同時又陷入深深的回憶中。

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

此刻的項羽已經從憤怒莽撞中解脫,開始爲自己的失敗找藉口,跟自己的內心討價還價,強調自己啥也沒有做錯,是“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無力的狡辯着,而這可能是項羽最後的自慰劑。

爲什麼說項羽在烏江自刎是必然的選擇?項羽是如何接受失敗的? 第3張

行進到烏江,面對茫茫江面,看看跟隨自己作戰的將士已經狼狽不堪,緊隨其後又是漢軍的千軍萬馬,廝殺數日的項羽,內心已疲憊。

天之亡我,我何渡爲!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

回想當年自己意氣風發的帶領江東子弟征戰沙場,承諾給他們錦衣玉食,如今卻人死的死,亡的亡,項羽陷入抑鬱,無臉見江東父老的愧疚感油然而生。烏江亭長能救項羽的人,但已經救不了他的心。

吾知公長者。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以賜公。

戰馬是1個戰士馳騁沙場最貼心的夥伴,作爲秦末最能打的戰士,項羽心中對自己戰馬,可是比生命還重要。

當項羽將坐騎送人,預示着項羽已放下一切,他決定接受自己的失敗,承認自己輸掉天下。

自刎無疑是項羽對自己一生戎馬最後的交代,一個戰士對尊嚴的最後堅持,死在他敬畏的戰場上,與同伴相隨永生。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