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既是大文豪又是美食家的蘇軾,他到底有多愛吃?

既是大文豪又是美食家的蘇軾,他到底有多愛吃?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蘇軾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在江浙菜系中有一道名菜,名爲東坡肉,這個名字一聽就知道是來自於宋代大文豪蘇軾蘇東坡,很多人也都對這道菜的來歷有所耳聞。除此之外,蘇軾對於美食界的貢獻可遠遠不止這一道,甚至還有一個東江菜系。那麼,作爲一代大文豪,蘇軾爲什麼對吃如此情有獨鍾?他又到底又多愛吃呢?

既是大文豪又是美食家的蘇軾,他到底有多愛吃?

高級知識分子,喜歡凡事排個“美感差序”,食物也不例外。

古代最有名的肉食者當屬蘇東坡,傳東坡有一首詩:“無竹令人俗,無肉令人瘦,若要不俗與不瘦,除非天天筍燒肉。”這首或爲杜撰,但蘇東坡確實會寫打油詩,還有一首《豬肉頌》證明東坡肉不是訛傳:

“淨洗鐺,少着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除此之外,其他的詩句中也均有表達一個人對食物的熱愛之心:“萎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兩句詩裏就有三種好吃的。他吃起東西來還毫無節制:“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三日飲不散,殺盡西村雞。”

既是大文豪又是美食家的蘇軾,他到底有多愛吃? 第2張

有人說,在那個政治思想、詩文辭賦、山水園林、琴棋書畫、茶道歌舞都繁榮發展的宋代,蘇東坡的現實人生卻並非如詩詞一樣浪漫。他科舉出身,初出茅廬才華便聲震朝野,然而他卻與自己的老師歐陽修一道,站在反對王安石的行列裏。其實我覺得不然,蘇東坡的一生明明都在惦記着吃,哪有時間管這些。

據食客汪曾祺先生考證,蘇東坡還“愛吃豬頭,也不過是煮得稀爛,最後澆一勺杏酪。——杏酪想必是酸裏咕嘰的,可以解膩。”

時至今日,以“東坡”之名命名的菜餚有很多,如:東坡肘子、東坡魚、東坡豆腐、東坡餅等。可見我們的東坡居士在食物屆對後人影響頗深,尤其是在豬肉的路上,一發不可收。

既是大文豪又是美食家的蘇軾,他到底有多愛吃? 第3張

九朝會當有十八菜作爲鎮店,卻偏偏選擇了“九朝一品紅燒肉”作爲代表座之一。一是作爲文人墨客的最愛,二是從食材到盛盤都極爲講究。太上老君原形的煉丹爐作爲盛盤器皿,先在造型上取得了一席之地,再來就是保證了他原始肉味與溫度的存留。

既然愛吃紅燒肉,對豬肉的挑剔是避免不了的。吃肉的最高級別是看規格,九朝一品紅燒肉採用的豬肉來自於內蒙大草原的跑山豬。吃純天然草料,喝山泉水,而且規定是一年生長週期。共十二塊紅燒肉,五花三層分明,肥瘦肉厚度相當,一整塊五花肉厚度爲一寸左右。

豬肉的搭檔必須是西蘭花。西蘭花營養豐富,含蛋白質、糖、脂肪、維生素和胡蘿蔔素。從處理鮮肉到盛盤,廚師們從來都是用心處理每一處細節,在傳統技法上又加以改良,加工時充分排出油脂,入口香糯而不油膩。

文豪都是美食家,喜歡美味佳餚,喜歡寫令人流下饞涎的美食美文。或許肉是世俗的,是帶着煙火氣的,但若要不枉此生,誰還管什麼“肉食者鄙”?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