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曾經權傾一時的宦官劉瑾,爲什麼最後卻被凌遲處死?

曾經權傾一時的宦官劉瑾,爲什麼最後卻被凌遲處死?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爲穩固皇權,保持中央集權,中國的統治者創制了許多措施制度以防大權旁落,由於一些幼帝登位,因其羽翼尚不豐滿,所以不可避免的造成外戚或強臣幹權。皇帝在回攥權力時,常年在其身邊的侍從人員自然而然的成爲親信,如太監,但一些太監在獲取皇帝信任後,反而成爲皇權上的一顆毒瘤,正如唐朝中後期太監長期把持朝政,皇帝一度淪爲傀儡,在明朝時期,雖有太監亂政,但總體而言仍處於皇權控制之中。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劉瑾(1451年—1510年),明朝太監,其本姓爲談,幼年時期被宮中太監收養,之後淨身入宮成爲太監。明孝宗時期,因罪獲刑,懲處其至茂陵守陵,弘治五年(1492年)明武宗朱厚照被立爲太子,經人推薦劉瑾來到朱厚照身邊,成爲貼身服侍太監,劉瑾自此命運轉變。由於眼明手快,很快便成爲太子朱厚照的“紅人”,且與朱厚照身邊的另外七位太監谷大用、高鳳、羅祥、魏彬、丘聚、張永、馬永成被合成爲八虎。1506年,朱厚照登基爲帝,由此八虎地位水漲船高,一時間成爲明朝呼風喚雨之人,囂張跋扈至極,而其中尤以劉瑾最爲甚。

曾經權傾一時的宦官劉瑾,爲什麼最後卻被凌遲處死?

劉瑾在明武宗登基後,先後掌管升至鐘鼓司、內宮監掌印太監,至正德元年(1506年),開始掌管京軍三大營之一的三千營,之後更是掌管十二團營,權勢一時滔天,而伴隨着的權力的膨脹,劉瑾的貪慾也愈大,開始四處侵佔皇產,貪污受賄、打壓衆臣,羣臣先後上書明武宗,要求嚴辦劉瑾,如英國公張懋、五官監候楊源、大學士劉健、御史王渙等先後彈劾,但都被明武宗包庇。顯然面對羣臣的彈劾劉瑾不會無動於衷,明武宗正德二年(1507年),劉瑾召衆臣於召羣臣跪金水橋南,宣示奸黨,將數十位朝臣列爲“奸臣”,或貶或罰。之後,劉瑾爲將權力更加集中於自己手中,更是設立內行廠,其職權同東廠相同,但巡查範圍比東廠、西廠二廠更廣,因而有人稱其爲“站着的皇帝”。

曾經權傾一時的宦官劉瑾,爲什麼最後卻被凌遲處死? 第2張

以此看來劉瑾在明武宗時期似乎無人可以撼動其地位,但安化王朱寘鐇叛亂卻成爲了劉瑾人生轉折點,朱寘鐇的叛亂,一個很重要的接口便是劉瑾,在其檄文中的劉瑾罪行可謂是罄竹難書,但這篇檄文卻並沒被明武宗所看到,直至叛亂被平定後,負責軍務的楊一清開始密謀劉瑾剷除,而楊一清更是被稱爲“出將入相,文德武功”的賢臣,很快楊一清便將朱寘鐇的檄文遞至八虎之一的張永,由於劉瑾的擅權專制讓同爲八虎的張永極爲不滿,隨後張永便將檄文呈至明武宗,一向視劉瑾爲忠誠的明武宗見此檄文可謂震怒之極,當即下令革職調查劉瑾,但此時的明武宗對劉瑾並無殺機,只言“瑾負我”,直至在劉瑾住宅中搜出穿宮牌五百、盔甲、玉帶、玉璽等物,明武宗大怒,以謀逆之罪處以凌遲之刑。由於劉瑾的罪大惡極,在其伏首之後,百姓無不拍手稱快。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